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作者:hcp4715


編輯:Calo


「當時,我獨自一人在格寧根大學給我的豪華辦公室里……我打開研究數據的文件,將一個不符合我預期的數字2改成了4……我看了一下辦公室的門,它是關著的….我看著數據,點擊滑鼠完成了對數據的統計分析。當我看到新結果時,整個世界都回到 『合乎邏輯』的狀態。」

——Ontsporing,德里克·斯塔佩爾


德里克·斯塔佩爾(Diederik Stapel)曾經是社會心理學界閃亮的學術之星。他的研究有趣且簡單,數據也總能讓人眼前一亮。但是,2011年下半年,他被研究生舉報數據造假。隨後的調查發現,他可能是心理學界造假最多的人:55篇論文的數據造假,其中許多研究根本就沒有進行!


2011年上半年,他在《科學》上的一篇文章中描述到:「實驗在烏特勒支火車站進行,我們在火車站隨機找到一些志願者來參加實驗,邀請他們坐下來填寫一份問卷,他們可以從一排六個椅子中選擇一個坐下」。但烏特勒支火車站根本沒有這麼「六個椅子」。


身敗名裂的斯塔佩爾在痛苦之中將自己造假的全部經歷寫出來,並以「Ontsporing」(荷蘭語,意為脫軌)一詞作為為書名出版,於是才有了我們在上面看到的這一段文字。

在人類社會中,欺騙行為人人喊打,卻又無處不在。回顧一下最近幾年的新聞,從學術界的斯塔佩爾、體育界的阿姆斯特朗到金融界的麥道夫,再到娛樂圈沸沸揚揚的出軌消息,我們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欺騙行為。為什麼行騙之人能夠如此大膽?仔細探尋,你也許會發現,這些彌天大謊里的不少案例,都是從非常小的事件開始的。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身陷禁藥醜聞的「自行車之王」阿姆斯特朗


一旦開始做某件壞事後就無法停止,並且最後滑向無法收拾境地的情況,被學界稱為「滑坡效應」(slippery slope)。雖然這個社會現象很早就被人們注意到,但人們卻從來沒有探索過在這個過程背後,大腦是如何進行反應的。

欺騙別人時


你感受到


自己的情緒了嗎?


欺騙行為是普遍受到人們譴責的。因此,當一個正常的個體對他人進行欺騙時,施騙者內心總有一些情緒的反應,可能表現為緊張、害怕等。這些情緒也許不都會表露在行騙者的臉上,但可能表現為一些內心的感覺、生理活動的變化以及神經活動的變化。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點擊播放 GIF/252K


對於正常人來說,說謊帶來的情緒往往並不讓人愉快。這也許能給人們真誠相待提供幫助——如果不想被不好受的感覺困擾,人們可能就會減少說謊。實際上,有研究者發現,如果給人們一些鎮定劑抑制他們的情緒反應,他們說謊的可能性會變得高一些。


只可惜,情緒反應與人類的其他認知活動一樣,都會在重複的刺激下迎來適應。正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反覆浸沒在自己的謊言之中,人們是不是就不會再有強烈的情緒反應了?如果說謊時的情緒隨說謊次數的增多而減弱或者消失的話,人們說出更多的謊言或者更大的謊言就不足為奇了。為了探究這種可能性,加勒特等人在實驗室里研究了人腦對對謊言的適應過程。


為了自己獲利

謊言可能越扯越大


雖然欺騙行為很容易定義,但是在實驗室去研究人們的欺騙,總有一個硬傷:如何讓參與者在真正意義上說謊,而不是根據研究者的指導語去說謊?加勒特等人想出了一個巧妙的方法:他們讓每個實驗參與者參與到一個「估值任務」當中,並告訴參與者,他/她將與另一人進行合作。參與者會看到一罐子硬幣的圖片,罐子裡面裝著一堆1便士的硬幣,大約是1500個到3500個之間。參與者需要自己估計出罐子里的錢數,然後告訴另一個人(研究者安排的「內應」)。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相信,另一個人看不到這一罐子硬幣的圖片,只能根據參與者提供的信息對罐子里的錢數進行最終評估並上交給實驗員,而實驗員將根據這個評估的結果對實驗中的兩人進行獎勵。這就給了參與者可以撒謊但不被發現的機會。


在一輪又一輪的測試中,參與者都可以在給出自己的估計時誇大其詞。為了了解參與者在做出誠實估計時的極限水平,研究者另外設置了一個「估計得越準確,參與者最終獲得的獎勵越多」的分組。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為了操控參與者說謊的動機,加勒特等設置了不同的獎勵規則:既有「損人利已」的條件,即猜測的數目越大,則獎勵給參與者的錢越多,但給另一方的錢越少;也有「利人利已」的條件,即猜測的數目越大,給參與者與另一方的獎勵越多。當然,反過來,也有損己利人的情況——在另一個分組中,參與者猜測的數目越大,參與者自己就越虧。


研究者發現,如果說謊能對自己帶來好處——無論是利人利己還是損人利己——隨著實驗的進行,參與者說謊的尺度都會越來越大。但是說謊對自己沒有好處時,謊言不會隨著時間變化。


左圖:不同條件下,謊言尺度增加的平均值。綠色(損人利己)和紫色(利人利己)代表的是兩種對參與者自己有好處的條件,這兩種條件下,謊言尺度增加的程度明顯高於0,而在黃色所代表的條件(損己利人)下,則與0沒有差別。右圖:三種條件下,參與者不誠實的程度(英鎊數)隨測試輪數的變化。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反覆的欺騙中


大腦的情緒反應發生了適應


在小謊變大謊的過程中,參與者的大腦做出了怎樣的反應?25名參與者在核磁共振儀中完成實驗,結果提示隨著實驗的進行,他們的大腦對說謊產生了適應。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點擊播放 GIF/268K



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發現,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動與情緒反應(尤其是消極的情緒反應)密切相關:情緒反應越強烈,杏仁核的活動越強烈。反過來,杏仁核的活動越強烈,大部分時候也是因為人們的情緒反應越強烈。研究者發現,隨著實驗的進行,當參與者慢慢習慣欺騙時,負責情緒加工的腦杏仁核在說謊時活動強度發生了減弱。


加勒特等人對杏仁核活動減弱的程度和說謊尺度增加的程度進行了分析,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趨勢:在利己的條件下,如果參與者這一次說謊時,杏仁核的活動相比上一次說謊時有所減弱,那麼在下一次說謊的時候,TA說謊的尺度可能比這一次會增加。


杏仁核在不誠實條件下活動信號減弱程度與謊言增大程度的相關。說謊對自己有利的情形下,當前杏仁核活動減弱與下次說謊尺度增加之間的關係,在統計上是大於0的。在損己利人的條件下則觀察不到同樣的效應。

「一開始我就想撒個小謊……」謊言,為什麼會越滾越大?



這些結果證實了人們的直覺:小的錯誤可能會慢慢『升級』為嚴重的錯誤。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發現,在這種升級的過程中,情緒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這作用可能反映在杏仁核的活動減弱上。


如果上述結果能夠得到進一步實驗的驗證,研究者也許可以通過測量人們說謊時杏仁核(和/或其他情緒加工的腦結構)的活動,可以預測他今後說謊的尺度。當然,能夠這麼使用的前提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也會像參與實驗一樣地真實,因為測謊的技術在反測謊策略前,往往是很脆弱的。


但至少,這一發現從神經科學角度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如果一個人對小謊小騙不以為意而常常為之,也許有一天,他終將若無其事地撒出彌天大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睡前不要和愛人吵架?這時的人類,格外記仇!
這啥幺蛾子,一言不合就亮「內褲」?你見到花大姐啦!
10歲生日快樂,天堂里的「小熊」克努特
爸媽朋友圈裡發過的,最讓你「震驚」的謠言是什麼?
初乳有毒?米酒下奶?你們就不能放過母乳媽媽嗎?

TAG:果殼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覺得減肥好難還很痛苦?我怕你是一開始就想錯了……
一開始我以為它是貓,結果它居然是只老鼠,還是萌翻天的那種……
主人向小短腿靠近,一開始它還炸毛,沒想到下一秒就……
練背練了那麼久卻沒進步?也許你一開始就做錯了!
一開始還以為你是個勇士,沒想到你是個慫逼!
一開始,我只是有些同情她……
為什麼我從一開始就不看好樂視?
跑步減肥反彈?也許你一開始就跑錯了!
她一開始挺主動的,現在對我很冷淡,怎麼辦?
一開始還感覺霸氣外露,結果下一秒就……
一開始看上去很牛逼轟轟,最後卻……
為什麼一開始都很喜歡,過一段時間後就不上心了膩了?
這不很明顯嗎?一開始他就不是真心喜歡你
抗擊霧霾,一開始我們只做了件小事……
你太天真了,這樣的人一開始就沒有想和你認真談戀愛!
那些一開始看上去牛逼轟轟,結局卻讓人笑掉下巴的瞬間……
一開始還很害怕,結果下一秒就睡著了!
一開始弱沒關係,弱太久就是你的?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不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