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白皮書《中國的中醫藥》

中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白皮書《中國的中醫藥》

>天天快報










中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白皮書《中國的中醫藥》


中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白皮書《中國的中醫藥》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16-12-07閱讀原文

中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白皮書《中國的中醫藥》



發布會現場


12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這也是我國首次發布中醫藥發展狀況的白皮書。據了解,白皮書從中醫藥的歷史發展脈絡及其特點、中國發展中醫藥的國家政策和主要措施、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對我國中醫藥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概述。全文約9000餘字,由前言、正文、結束語三部分組成,以中、英、法、俄、德、西、日、阿等語種發表,中文版和英文版已分別由人民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出版。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過程中,中醫藥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在「治未病」、重大疾病防治、康復以及完善健康保障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在建設健康環境方面,中醫藥也具有優勢。

中醫藥「整體化、個體化、治未病」等理念意蘊深遠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襲艷春表示,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傑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做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白皮書顯示,中醫藥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兼容並蓄、創新開放,形成了獨特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防治觀,實現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融合和統一,蘊含了中華民族深邃的哲學思想。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中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價值,並形成了鮮明的特點,包括重視整體,注重「平」與「和」,強調個體化,突出「治未病」,使用簡便等。


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屢經天災、戰亂和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做出了重大貢獻。近些年來,抗瘧藥物「青蒿素」的發明,拯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2015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是讓世界見證了傳統中醫藥的魅力。


中醫藥傳承與發展提速,中醫醫療服務體系覆蓋城鄉

中國歷來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近年來,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文件。比如2003年,國務院發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2009年,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逐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中醫藥政策體系。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中醫藥法(草案)》,並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將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這是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具體體現,是新時期推進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近期舉行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強調,要「著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


在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方面,王國強表示,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在城市,形成了以中醫(民族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類門診部和診所以及綜合醫院中醫類臨床科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主的城市中醫醫療服務網路。在農村,形成了由縣級中醫醫院、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中醫臨床科室、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村衛生室為主的農村中醫醫療服務網路,提供基本中醫醫療預防保健服務。截至2015年底,全國有中醫類醫院3966所,其中民族醫醫院253所,中西醫結合醫院446所。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45.2萬人(含民族醫醫師、中西醫結合醫師)。全國有中醫類門診部、診所42528個,其中民族醫門診部、診所550個,中西醫結合門診部、診所7706個。2015年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達9.1億,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出院人數2691.5萬人。


中醫藥除在常見病、多發病、疑難雜症的防治中貢獻力量外,在重大疫情防治和突發事件醫療救治中也發揮重要作用。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療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肯定;中醫治療甲型H1N1流感,取得良好效果,成果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同時,中醫藥在防治艾滋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傳染病,以及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江蘇崑山爆炸等突發事件醫療救治中,都發揮了獨特作用。

此外,中醫藥在預防保健、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取得快速發展。白皮書顯示,中國政府重視和保護中醫藥的文化價值,積極推進中醫藥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已有130個中醫藥類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醫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此外,中醫藥標準化工作也取得積極進展。制定實施了《中醫藥標準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中醫藥標準體系初步形成,標準數量達到649項,年平均增率29%。中醫、針灸、中藥、中西醫結合、中藥材種子種苗5個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廣東、上海、甘肅等地方中醫藥標委會相繼成立。


中醫藥已成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


從里約奧運會、G20杭州峰會,以及最近在上海舉行的全球健康促進大會等國際重大活動和會議中,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中醫藥熱現象。


對此,王國強表示,今年,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開展了第四次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此次調查引用LightSpeed Research全球樣本庫中覆蓋G20中除歐盟外的19個成員國9500個樣本,並嚴格執行Online在線調查的國際標準。調查結果顯示,與2012年第一次調查相比,中醫藥首次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選擇比例達50%,中國整體形象穩步提升,並呈現新特點。與中醫密不可分的武術列居第二,遠超書法、戲曲、飲食等元素。


白皮書顯示,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法律法規,18個國家和地區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中藥逐步進入國際醫藥體系,已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聯酋和俄羅斯等國以藥品形式註冊。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數百所中醫藥院校,培養本土化中醫藥人才。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有53個國家和地區194個會員團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有67個國家和地區251個會員團體。


王國強表示,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推動國際傳統醫藥發展,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合作關係,為全球傳統醫學發展做出貢獻。目前,中國政府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86個,中國政府已經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個中醫藥中心。


此外,為促進中醫藥在全球範圍內的規範發展,保障安全、有效、合理應用,中國推動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秘書處設在中國上海,目前已發布一批中醫藥國際標準。在中國推動下,世界衛生組織將以中醫藥為主體的傳統醫學納入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推動傳統葯監督管理國際合作,保障傳統葯安全有效。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新華社:中醫藥,中國要!五大看點解讀我國首部中醫藥發展白皮書
首屆世界中醫藥亳州論壇召開 發布中藥材術語國際標準
《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全文)
全國首套小學中醫藥教材發布
首份《中國中醫藥上市公司發展報告》發布 亮點解讀
深度:《中醫藥法》後的中醫發展路
「中國-黑山中醫藥中心」揭牌
中國中醫藥大會南陽開幕 專家論道中醫產業發展
中醫經方治療帶狀皰疹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抄底牛股秘訣:中國國貿 中國醫藥 中國中冶 中遠海控
全國首個中醫藥縣域大數據正式發布
睢縣:紮實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
重磅消息:中國衛星 中國醫藥 中國聯通 中國石化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四點促進中醫藥信息化發展
我國出台第一部《中醫藥法》
A股重磅利好消息:中國銀行 中國醫藥 中國衛星 中國鐵建
中國首個中醫藥與基因科學研究平台掛牌
中醫藥行業大咖縱論浙江中醫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