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居正與大明大V們的關係為何很緊張

張居正與大明大V們的關係為何很緊張

本人主講的電視系列節目最新書稿選十

張居正與大明大V們的關係為何很緊張

萬曆五年即公元1577年九月,張居正老父張文明在老家病逝。

相爺的親爹死了,這是大事。但更大的事是,工作。此時正是改革的攻堅期。要工作還是要發送老爹,給張居正出了大難題。

張居正與大明大V們的關係為何很緊張

也許有的觀眾會說,這有什麼難的。請一個禮拜假,回家出完殯就回來工作,不就完了吧。

想得太簡單了。那是現在,有的年輕人看病危父親連同葬禮就請七天假,基本啥也不耽誤就回去上班了。

在古代,統治者講究孝治天下,對子女的盡孝方式是有嚴格法律規定的。官員必須做孝道表率,父母雙親去世,必須要回家守孝。是為「丁憂」,時間各朝代各異,漢朝是三年。我們眼下的明朝,稍短,27個月,兩年零三個月。大明律白紙黑字寫在那,多大的官都得遵守。

於是,張居正就犯了難。回去守孝兩年半,再回朝中,可能物是人非了。大權旁落不說,改革大業也要付之東流。

那麼有人會說,不丁憂行不行呢?

這個可以有,但鳳毛麟角。在封建王朝,有兩種情況是不丁憂的。一是皇帝,因為國家不可一日無主。二是皇帝特批。對此明朝法律里規定:如果官員確實有要務在身,無法守孝,經過皇帝特批,可以不回家守孝,繼續留守工作。這叫「奪情」,忠孝不能兩全,先盡忠吧。但這樣的規矩,先前大多適用於有守土之責的邊境將領。文官,尤其是內閣大學士,敢奪情的,少之又少。到了萬曆年,已經八十年沒有文官破這個例了。

到了張居正這,破了。

一場「奪情」大戲開始了。

張父死訊傳來後,張居正隨即上奏,請求「丁憂」。與其說這是走慣例,不如說這是走形式,這時候的萬曆才13歲,萬曆皇帝批覆:不準。於是張居正再次上奏請求「丁憂」,繼續走形式。萬曆再批覆:不準。接著張居正又上奏,聲淚俱下,要求丁憂,萬曆也很堅決的批覆不準。三起三落,跟歷代禪讓的戲份差不多,三讓,曹丕對漢獻帝,司馬炎對曹奐,都演過這樣的戲。

最後,萬曆下詔:張居正奪情。張居正不再堅持,接旨。

但是,君臣戲演完了,廟堂的配角卻不幹了。彈劾者接連不斷。明朝的言官道德感極強,個個都是衛道士。再加上張居正的政敵數量增多,此時張居正改革已經進行了五年,得罪不少人,他們終於抓住了張居正的道德小辮子,與言官一起攻擊張居正不孝,說這是類同禽獸之舉。

一時間,張居正站在了風口浪尖,幾乎四面楚歌。但久經戰陣的張首輔,自然很有城府,氣定神閑,拿出舊招:辭職。萬曆皇帝當然不會讓他走,為了安撫張首輔,自然就要給張首輔出氣,於是萬曆下旨,將最早四個彈劾張居正的人杖責,發配流放。並發詔,有敢攻擊張居正奪情的官員,一律按重罪判處,嚴懲不貸。聖上發了雷霆之怒,百官的倒張潮很快退潮了。

從這個事件,我們可以看出張居正的權勢,達到了多麼炙手可熱的地步。也從中可以看出,首輔大人對言官清流的態度:不屑一顧。

重用循吏、慎用清流是張居正的一貫態度。

當時有個著名清流人物何心隱。號稱王陽明的再傳弟子,陽明心學第四代傳人。早在嘉靖時期,何心隱去北京訪友時,就曾見過張居正,當時三十五歲的張居正還是翰林學士,二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二人的爭議在哪呢?

主要分歧在三觀,焦點是對人性倫理的認識。何心隱認為,人為天地之心,心是太極,性即是欲,反對「無欲」,主張「寡慾」,就是用節制慾望替代消滅慾望,上層人士與百姓同欲,提出「無父無君非弒父弒君」,我眼裡沒有父親君主與殺父的禽獸之舉是兩碼事,五倫中最重師友。師生關係比父子、君臣還重要。這在正統士大夫張居正看來,無疑於公開倡導作姦犯科,妖人妖言惑眾。兩人自然站不到一起。

張居正當政後,何心隱成為炮打新政的重炮手。利用民間的影響力,他在講學和著作中對張居正大加批評,指責張居正壓制思想自由,迫害「異端」,打擊不同意見的知識分子。張居正對之也是水火不容。

萬曆四年即公元1576,何心隱被官府通緝,罪名是聚集門徒,擾亂時政。萬曆七年即公元1579,何心隱在湖廣被抓獲、收監,湖廣巡撫王之垣下令,在獄中用亂棍打死何心隱。何心隱在死之前對王之垣說:「公(你)安敢殺我?亦安能殺我?殺我者張居正也!」

你怎麼敢殺我,怎麼能殺我?殺我的是張居正。

反對張居正的人,在萬曆十年間都沒得到好,張居正與清流和在野大V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

為什麼清流反對張居正?在持「君子入仕」觀的他們看來,當官的人必須是君子,必須做道德表率。在道德是非上,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百德孝為先,不管有多少理由,不孝父母就是禽獸不如。這是讀書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原則。所以在清流們眼裡,哪怕張居正有天大功勞,他也是一隻禽獸。

而在張居正眼裡,這些人就是無用的烏鴉。改革要徹底,就要消除雜音,對他們必須斬草除根。

怎麼斬草除根呢?這些清流官員被趕出朝廷、離開廟堂,在哪裡棲息繼續戰鬥呢?

張居正找到了他們的老巢戰壕:書院!

古代書院既不等同於學校,也不等同於圖書館書店。而是集教學、藏書、研究、辯論甚至集會結社於一身的教育組織。

他們的影響力,簡單地說,也是四個字:聚眾講學。但這些聚眾講學,不限學術,多涉及時政。有點像今天的論壇,一個主持人,加一群評論員。來此講學者,多為失意官員,因是官場過來人,對時弊也就看得更為透徹。來此聽課的,多為抱有儒家信仰、壯志未酬的青年學子和官員。所以,對社會輿情的影響很大。

張居正對書院一直抱有冷眼。各地書院最讓當局頭疼的是議論朝政。因此,明代圍繞書院問題多次發生激烈鬥爭。這次,該下手了。

於是,歷史上少見的對書院的清繳開始了。

萬曆七年即1579年正月,朝廷下詔宣布,查封全國全部書院六十四處。書院的田產查歸里甲。許多歷史悠久名聞遐邇的書院就此壽終正寢。理由是不許「群聚徒黨」「空談廢業」。

宋代以來蔚然成風的書院講學,就此掃蕩一空。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張居正是一個集中力量干大事、不尚爭論、講究實際的政治家,七嘴八舌的書院不足掛齒。但是,問題並非如此簡單。

他和讀書人的分歧在哪裡呢?平心而論,以王陽明為宗的心學,講究一切發乎於心,隨心所欲地發展儒學,將儒學禪宗化,對學人求真和釋放個性大有裨益。但將心放大一切合理的地步,隨心所欲地做事,不學無術,慾望得不到節制,人縱然不會虛偽了,但心變魔了,又與禽獸何異?所以,適當的規制是必要的。如果缺乏規制,不僅官員隊伍會散漫,人心也亂了,整個國家的官員隊伍就不好帶了。

回顧歷史,應該承認,張居正的擔心是有必要的。當時王陽明的心學思想蔚然成風,書院講學成了風尚。王陽明心學偏重思想解放,使得批評朝政成為家常便飯。在其影響下,傳統儒家經典倫理受到挑戰,開始動搖,四分五裂。要收回人心,必須重建傳統價值觀念。張居正毀書院如此決絕,就有這個原因——心學好比蛀蟲,已經侵入朝廷,侵蝕眾多不安分心靈。在朝官員受其「蠱惑」,致力於心學研究和學習,而拋棄了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成了本末倒置。一個個官員都去當「禪師」去了,到處都是竹林七賢,坐而論道。更有甚者,一些書院以講學為名,結黨營私,成為朝廷的潛在威脅。張居正必須把誤入歧途的同僚拉回來,哪怕背負千古罵名。

當然,一刀切,因噎廢食,從七嘴八舌到萬馬齊喑,則又是另一個極端。

雖然統一聲音是為改革推行,但是盡毀書院的張居正,還是留下了天問。明朝實行保守專制,歷代執政者對書院多有微詞,但盡毀書院的情況只發生過兩次,一次是張居正政治的萬曆初年,另一次就是五十年後魏忠賢執政的天啟年。張居正的做法,客觀上與臭名昭著的魏忠賢閹黨不謀而合。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明萬曆初年何以冒出一批戰神
監國是個稻草人
張居正執政大明外敵為何不敢來犯
明朝並不美,文人只剩三條活路
「明朝三大才子」怎無一善終

TAG:程萬軍 |

您可能感興趣

張居正戚繼光的關係
李太后與張居正的關係:李太后為什麼不保張居正不死?
關羽張飛與諸葛亮的關係一直很僵,但對徐庶很敬重
水滸里老虎為何叫大蟲,與這個人的關係很大
劉德華:謝謝大家的關心,我很快就會好的
陳妍希和佟大為原來還有這樣的關係
大腦越來越大的關鍵 專家說是吃水果的效果
張居正與李太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
家庭的和睦竟然和生肖的配對有關?夫妻之間能否大富大貴的關鍵?
大二的關曉彤男友是鹿晗!那麼,如何讓你的大學生活也過得充實?
劉備為何不讓謹小慎微的趙雲來守荊州,偏偏讓自大的關羽來守?
真正的大智慧,是擺正自己和別人的關係
太上老君與玉皇大帝誰大?其實他們背後的關係極為複雜
張無忌的明教與朱元璋的大明王朝究竟有什麼千絲萬縷的關係
現在唐嫣和呂一的關係太好,她會不會像劉詩詩那樣和楊冪關係疏遠
林更新王麗坤戀情坐實!網友親眼見證:竟很趙麗穎有很大的關係?還得感謝趙麗穎!
成熟甜蜜的關係,都需要雙方漸漸「長大」
跟人的關係越好,就說話越不好聽的三大生肖
陳赫和前妻許婧的關係如何?還是朋友,現在都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