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父母必學技能:對睡眠中的孩子「察言觀色」

父母必學技能:對睡眠中的孩子「察言觀色」

父母必學技能:對睡眠中的孩子「察言觀色」


正常的睡眠狀態表現為孩子比較安靜舒坦,呼吸均勻而沒有聲響,睡眠狀態可以反映孩子的健康狀態,影響著孩子的生長發育,每個父母都很重視。


孩子會吃會睡,父母當然放心,可總有部分孩子的睡眠令父母發愁:

睡覺愛出汗,這正不正常,是體虛還是生病了呢?


睡覺總是翻來覆去,是睡不安穩還是在長個?要不要干預?


有的孩子經常出現入睡後突然驚醒大聲啼哭,很難安撫,不知是做惡夢還是生病了?


……

請聽專科醫生一一為您解答:


情況1:嬰兒在剛入睡時或即將醒時出現滿頭大汗


孩子睡眠時出汗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有些家長因此而憂心忡忡:孩子是不是缺鈣了?孩子是不是體質虛呀?


其實,大多數嬰兒夜間出汗都是正常的。在睡眠時出汗,汗水浸濕了衣衫、枕巾,只要孩子無其他癥狀,如煩躁、哭鬧、易醒等,就不必管他。這樣出汗往往見於入睡後半小時之內,且以額頭汗出為主,一般在睡後2小時之內慢慢停止,多見於3~7歲的小兒,並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有人稱之為生理性盜汗。


引起生理性盜汗的原因

因為小兒皮膚內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倘若小兒入睡前活動過多,可使機體產熱增加,或在進食不久,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隨之增加。這些都可造成小兒睡後出汗較多,尤其是在出汗後2小時內。


怎樣可避免生理性盜汗?


只要調整生活規律,消除生活中的致熱誘因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了。如入睡前適當限制小兒活動,尤其是劇烈活動;睡前不宜吃得太飽,更不宜在睡前給予大量熱食物和熱飲料;睡覺時卧室溫度不宜過高,更不要穿著厚衣服睡覺;蓋的被子要隨氣溫的變化而增減。


常見異常情況


如果大汗淋漓,並伴有其他不適的表現,就要注意觀察,加強護理,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冶療。比如嬰兒伴有四方頭、出牙晚、囟門關閉太遲等徵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僂病。

如果以整夜出汗為特點,患兒同時還有低熱消瘦、體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癥狀,就要當心結核病。


如果小兒常在天亮前出現多汗,同時伴有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而快,則有低血糖的可能,這時可給孩子喝些糖水或進食些糕點,即可糾正。可見,家長一旦發現小兒盜汗,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再並給予適當的處理就行。


情況2:嬰兒不能睡得沉,經常翻動身體


其實小寶寶入睡後在床上翻滾的現象是較為常見的。常見的原因如下:

衣著和被子的問題


有時被子墊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會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有些家長怕小兒睡覺時冷,讓他穿著衣服睡覺,小兒感到不適,於是翻來滾去。


消化問題


有的家長總是擔心小兒吃不飽,晚上睡前還讓他吃很多的東西,使得小兒睡覺後肚子總是脹得難受,所以睡覺睡不踏實。入睡後翻來覆去,反覆折騰,常伴有口臭氣促、腹部脹滿、口乾、口唇發紅、舌苔黃厚、大便乾燥等癥狀,這是胃有宿食的緣故,應及時消食導滯。


寶寶肚子不舒服:任何年紀的寶寶都有可能因為肚子脹氣、積便,或單純的嬰兒腸痙攣而睡不好,處理的方式不外乎幫寶寶按摩肚子,若是上述的方式無法解決寶寶的哭鬧或睡不安穩,那就要及時去醫院諮詢兒科醫生了。


情況3:孩子睡後突然大聲啼哭或睡眠中四處遊走


夜間大聲啼哭


在醫學上稱為夜驚,表現為患兒在睡眠中猛然驚起,一聲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常使父母驚醒,他們發現孩子持續地哭喊,手足亂動,眼睛圓睜,有明顯的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瞳孔擴大、皮膚潮紅、肌張力增高、出汗等自主神經興奮癥狀,面部表情十分驚恐。


在發作中,患兒坐於床上或下地無目的地走動,好象要掙脫一些看不見的威脅,其意識呈朦朧狀態,對父母的關懷毫無反應,拒絕任何身體接觸,因此在這些激烈的活動中很可能受傷,兒童會撞到傢具,甚至打破窗戶,有時還會使參與其中的父母受到傷害。在發作中常呼之不應,極難喚醒。每次夜驚的持續時間比覺醒紊亂短,一般在幾分鐘內結束,患兒往往在發作停止前清醒,對發作經過不能回憶或僅有一些簡短和片段性的記憶,沒有完整生動的夢境。


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勞累等引起的。所以平時不要嚇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靜愉快的情緒。夜驚主要發生於4-12歲的兒童,在青春期前發生率逐漸減少直至消失。多發生於入睡後0.5-2小時內。


睡眠時的行走


醫學上稱之為「夢遊」,它可以是簡單地走來走去,也可以是強烈地試圖「逃脫」環境的行為。發作時患兒意識紊亂,發作中很難被喚醒,對試圖喚醒他們的人會出現反抗、攻擊行為或表現出受驚嚇後的恐慌。當醒來時,對發生的事件不能記憶。這一系列的行為常持續數分鐘至半小時後自行停止,最後以夢遊者回到床上繼續睡眠後告結束。


夢遊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同其它異態睡眠,如夜驚等並存。夢遊可以發生在兒童會走路後的任何時候,但第一次發作多出現在4-8歲之間,在青春期後常自行消失。


專家提醒:上述這兩種情況已經屬於睡眠障礙範疇,持續存在會影響兒童的最終身高,還會造成孩子記憶力減弱,影響兒童認知功能,引起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易衝動等癥狀,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抵抗力。家長應帶孩子去神經專科查因,並進行夜間睡眠監測,認真聽取專科醫生的指導意見。


提醒:學會對睡眠中的孩子「察言觀色」的技巧很重要


由此可見,家長們對睡眠中的孩子「察言觀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睡眠好,孩子的成長才能得以保證 ,睡眠中出現狀況也與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家長們要牢牢掌握「察言觀色」的技巧才能更好的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啊!


專家供稿: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一科 蔣莎,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辣媽Style 的精彩文章:

寶寶花粉過敏?爸爸媽媽學一學防護妙招!
王詩齡甜馨罕見出生照 寶寶頭髮哪家好
多名幼兒腳被當拖把拖 別把教育當體罰借口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獨立睡眠很必要,你還在把孩子夾在中間?
睡眠時間背後遺傳學基礎:你是「瞌睡蟲」還是「無夢者」?
提高孩子的睡眠質量,如何讓父母和寶寶都睡個好覺
睡眠不足威脅男性健康 幫你改善睡眠
給孩子創造獨立的睡眠空間的必要性,你還在把孩子夾在中間?
觀察狗狗的睡眠,也是關注它健康的一種方法哦
最權威的兒童睡眠時間表被瘋傳,你家娃睡對了嗎?
男人肚子胖可能和睡眠有關
如何保證孩子的睡眠健康
睡眠革命:如何讓你的睡眠更高效
為了孩子的睡眠健康,最好別讓他們睡前玩手機
寶寶睡眠中窒息,那些不能忽視的睡眠安全隱患
失眠為你的健康敲響警鐘!中脈生態能量睡眠系統,為您的睡眠質量保駕護航!
孩子睡眠(二):孩子睡眠的誤區
睡眠對健康的影響超乎我們的想像!
如何讓寶寶擁有良好的睡眠?讓孩子遠離睡眠障礙
如何讓孩子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中醫睡眠護膚 讓你成為睡美人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這些拯救失眠的利器和方法你一定得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