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改革家系列」之六:王安石(1)


要論歷朝歷代軍事之弱,宋朝龍頭老大的位置怕是難以撼動——至少在人們印象里是如此。宋初二代皇帝趙光義御駕親征和遼軍干仗,被流矢射中,要不是御前侍衛拚死救出,怕是做了對方的階下囚;宋代中期的徽、欽二宗,乾脆直接讓人家女真人衝到家裡捉走,死後屍油被弄出來點油燈;宋朝末代皇帝趙隰更是被元軍逼得跳海自殺……試問,有哪一朝的皇帝比宋代的皇帝混得還窩囊還丟人還悲催?所以,宋朝被挖苦為「送朝」,宋軍也被戲稱為「慫軍」,一點不冤枉。


下面三幅地圖,可以形象地證明「大宋」之「小」,宋軍之」慫「。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唐代極盛時期版圖(圖注)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北宋版圖(圖注)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南宋版圖(圖注)


王安石進行軍事改革前,宋軍到底慫到什麼程度?來開開眼。


一看體制。大伙兒都知道,北宋開國很不硬氣——身為武將的趙匡胤欺負柴家孤兒寡母,十分不光彩地攫取了勝利果實。太祖趙匡胤擔心別人學自己,於是定下本朝基本國策——「提防武將」,為此甚至不惜以損傷戰鬥力和降低軍事效率為代價。一方面「以文制武」,部隊訓練由地方行政長官負責,專業將領不得插手;另一方面,指揮與管理訓練分離,指揮員平時接觸不到士兵,訓練管理者戰時指揮不了部隊,「兵無常帥、帥無常兵」導致「將不知兵、兵不知將」。面對遼軍和西夏部隊,宋軍為啥屢戰屢敗?根子就在變態的軍事體制上。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中,陳建斌扮演皇帝(圖注)


二看兵力。北宋常備軍在歷朝歷代中也許是最多的,但打的敗仗也最多,怎會產生如此矛盾的現象?北宋實在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朝代,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奇葩」一朵。歷代封建王朝開國後,工作重心由軍事轉入經濟,大兵們會陸續退伍,軍隊數量逐步減少。北宋倒好,國都定在四戰之地的開封,加之外患不斷,又攥著逢災年把災民吸納為兵以求穩定的「傳家寶」,結果立國後兵員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漸次增加,造成積重難返的「冗兵」問題。改革前,宋軍總兵力最多時達125.9萬人。[1]當時,宋軍和遼、西夏的大仗小仗不絕如縷,國庫銀子稀里嘩啦倒進戰爭的窟窿,根本回不了本。就算不打仗,養這麼多兵對國家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在太子身邊工作、供職集賢院(相當於今天的社科院)的富弼指出:「自來天下財貨所入,十中八九瞻軍。軍可謂多矣,財可謂耗矣。」[2]


三看訓練。宋朝統治者追求的是穩定,滿足的是偏安,討厭的是外戰,所以擺支軍隊在那兒能震懾老百姓就行了,至於訓練不訓練,無所謂。戰時要衝得上去,平時得看得出來吧,宋軍平時是什麼形象呢?披上盔甲,連馬都上不去,好不容易上去了,跑出去不遠就跌落下馬;練習射術,弓拉不滿,「皆往空發箭」,射出去20步就掉地上了,根本上不了靶……[3]邊防兵總人數挺嚇人,可按照歐陽修的說法,「十人不當一人」[4],70-80萬實際只有7-8萬的戰鬥力。宋軍什麼總是打敗仗?宋人自己做了很精練的總結:「以屢易之將馭不練之士,故戰必致敗。」[5]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


宋軍對手形象(圖注)

四看管理。管理是靜態的戰鬥力,但宋軍的管理相當糟糕。輪流站哨沒什麼技術含量,也是士兵的基本職責,但不少士兵自己不幹,僱人代工,行軍時連隨身攜帶乾糧都嫌重,也要僱人。宋軍沒有軍人的樣子,倒像街上的小混混,「終日嬉遊廛市間,以鬻伎巧綉畫為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6]歐陽修看到這種情況,十分著急:「其驕如此,況肯冒辛苦戰鬥乎!」[7]


五看武器。體制不行、訓練不行、管理不行,武器好也行啊,可宋軍在裝備上也一塌糊塗。史載,士兵們常「執鈍折不堪之器械」[8]。這話說得有點模糊,來點具體的:刀刃不鋒利,結合部沒粘牢,長短大小也不合適……進一步「追究」,則是體制問題。武器研製由三司胄案負責,「三司」是個什麼衙門呢?管錢管物的。也就是說,軍隊武器裝備研製居然由財政部下面的二級部負責!這些人對對財務報表還可以,在武器裝備上完全是外行,由他們監製武器,可以想見結果怎樣。史載:「造作之所但務充數而速了,不計所用之不堪。」[9]您也許會問,難道沒人告沒人查也沒人負責?答案是:「經歷官司,又無檢責。」[10]此外,與北軍作戰,馬匹也是重要裝備,但宋軍極度缺馬。據宋祁(《舊唐書》主要作者)的說法,宋仁宗時期,騎兵沒馬的居然達到80%-90%。[11]


宋軍到底有多「慫」?所謂70%的勝率不過謠言而已宋軍在遼軍面前不堪一擊(連環畫)


六看實戰。古代中國軍隊有「內戰內行,外戰外行」之稱,宋軍尤其對得起這個評價。打仗一看將領,二看士兵,三看武器。宋軍的士兵和武器不行,將領也不行。開國之初,宋軍的戰鬥力應該是最強的,如果再有皇帝親自帶隊,理論上應該表現不錯。實際上呢?趙宋滅了南方諸國,又盯上北方,想從遼軍手裡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但宋軍還是不給力,被契丹人揍得滿地找也,連趙光義都中了箭,差點被俘,馬也沒了,只好連夜騎驢子逃跑,那個狼狽啊。至於宋代中後期的軍隊,就更不行了,在史家筆下是這樣的形象:「兵謀戰法素不知曉」[12];「戰則先奔」[13]。近年,居然有人為宋軍翻案,說宋軍的勝率達70%。上面聊了那麼多,如果你還相信這個數據,我只能說你夠勇敢。其實,勝率70%這個事,已經有人用科學的數據和嚴密的推理證過偽、辟過謠了,大伙兒可自行百度。宋軍70%的勝率水分實在太大,怎麼回事呢?如果把戰爭比作拳賽,宋軍嚴重不自信,基本不主動進攻,而是雙手緊緊護頭,偶爾偷襲一下,好賴頂住對方7拳,然後撐不住了,被連打3拳敗倒趴地。但統計數據卻可以像美麗的肥皂泡——宋軍勝率70%,對方勝率30%。一戳就破,有意思嗎?

可以說,一支糟糕軍隊所有的毛病,宋軍幾乎都集於一身。儘管國家把服役年限延遲到61歲[14](比秦國的56歲還晚),但宋軍除了在數量上壯觀,其他方面幾乎一無是處。


王安石變法,在多數人的印象里,是一場經濟改革。其實,王安石也給軍隊動了手術,而且連下6刀……


下集預告:王安石給軍隊動手術,下了哪6刀?


參考資料(注釋):


[1] 《中國軍事通史》(第12卷·北宋遼夏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278頁。


[2](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24·寶元二年九月丁巳),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2928頁。宋仁宗寶元二年即1039年。


[3](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2·慶曆元年五月甲戌),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135頁。宋仁宗慶曆元年即1041年。


[4](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6·慶曆二年五月甲寅),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255頁。


[5](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8·慶曆二年十月戌辰),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316頁。


[6](宋)蘇舜欽:《蘇舜欽集》(卷10·書七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21頁。


[7] 《歐陽文忠公集》(卷59·原弊)。


[8](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6·慶曆二年五月甲寅),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254頁。


[9](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6·慶曆二年五月甲寅),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254頁。


[10](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6·慶曆二年五月甲寅),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254頁。


[11] 徐正華等:《試論王安石變法中的軍政措施》,《撫州師專學報》,2001年6月,第27頁。


[12](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38·慶曆二年十月戌辰),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3316頁。


[13](元)脫脫等:《宋史》(卷302·列傳第61·呂景初傳),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第8108頁。


[14](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225·熙寧四年七月辛亥),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第5496頁。宋神宗熙寧四年即1071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到底是誰閹割了中國人的尚武精神?其實有兩人
王安石要裁軍,軍事首腦機關用什麼理由反對?
哪個日本人的腦袋和許世友一起被日軍懸賞?
日本如何對待歸國戰俘?
日軍曾用哪4句話評價八路軍?
您可能感興趣

3.1億國人都有的這個癥狀,到底是不是它的錯?牛奶謠言大起底
4大常見的喝水謠言,99%的人至少有一個!
2016年里最坑人的10大謠言!果殼已經看不下去了……
人均壽命100歲?900年沒人得癌?這是個被稱為神話的謠言!
化療的5年存活率只有2.3%?舊謠言又出來作妖了!
2016年的十大謠言,看到第3個我就慌了!
最常見的10大健身謠言,你被騙了多少年?
2天殺1500日軍,這橋段不只出現在抗日神劇中,謠言里也會有
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大概是騙過最多人的謠言了
90%媽媽都信以為真的5大謠言,你被坑過幾個?
央視315曝光的5大謠言,你至少被騙過1次!現在知道也不晚!
10大健身謠言,你被騙了多少年?
應該隨著2016年「死去」的七大謠言!
中國歷史上5個謠言,單是第1條就騙了不少人!
18個騙了我們多年的養生謠言,害人不淺!別再上當
闢謠!4月十大謠言在此,最後一條已害了不少人!
2017,對這些關於吃的謠言說不!
中老年人注意!2016 年最常見的五大謠言,別再上當了
你期待著嗎?今年E3 2017並不會發生的10大謠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