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人與刀劍

文人與刀劍

前幾天想找巜必然》電子書看,鄭州的刀友告訴了我iBook 上的圖書。還有很多朋友喜歡設計,書法,收藏,運動,旅行。


文人與刀劍"文人"出身左宗棠曾被慈禧賜大馬士革水晶柄匕首,該刀是外邦進貢乾隆的禮品。


喜歡刀的都是些什麼人呢?腦海里勾勒出了他們的形象。他們是有文化,有思想,有審美的人。這樣的文人居多。

文人與刀劍


從四書五經的教義中走出來的中國文人,嘴裡念著克己復禮,仁者無敵,可是腰間卻總喜歡佩帶著一柄寶劍。中國的冷兵器時代很長,很早以前就有了十八般兵器的說法,後世的武俠小說和電影中,還給我們定製了許多的所謂奇門兵器,例如箭筒、金環,甚至釣竿、漁網,還有我至今沒辦法想像其形象的「跨虎籃」之類,可是中國的文人最喜歡還是刀劍。


「香檀把虎口雙吞玉,鯊魚鞘龍鱗密砌珠,掛三尺壁上飛泉,響半夜床頭驟雨。」文人與刀劍


在中國的歷史上,沒有什麼兵器能夠象劍一樣承載無數的血腥或者神奇的典故,殺妻的矮小武士專諸從魚腹中抽出一把短劍,刺死了勇武的吳王僚,從此此劍以「魚腸」為名;莫邪用自己的血肉鑄成了非凡的兩柄名劍,他的兒子眉間尺也背負著劍和仇恨咬下了楚王的頭顱,這對寶劍於是有了「幹將」、「莫邪」的悲傷名字;武子胥在一紙斥詔中,親自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掛在蘇州的盤門城樓上,圓睜著雙目,望著吳國的陷落,此劍名為「屬縷」;而當荊珂從大燕地圖中抽出徐夫人匕首的時候,他可能忘了嬴政背後也有一柄同樣出色的寶劍,此劍人稱「宇宙鋒」。曹操兩把名劍中的青虹成就了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中趙雲將軍在長板坡的不世威名,而另一柄則在千年後,成為另一個文人金庸筆下的武林至寶,此劍號為「倚天」;公子季札將自己的配劍靜靜的放在朋友徐君的墓前,那一刻,哀思滿胸;而勾踐在晚上撫摩著越女劍的時候,大約又是情思難禁的吧;高祖劉邦的天子之劍,斬殺了化身為蛇的白帝之子,馮瑗的名士之劍,彈出了孟嘗君失勢後的東山再起……太多太多,有名和無名的劍,鑄出了中國歷史上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

劍在這一樁樁的事件中,本身得到了升華,圍繞著劍,又有了更多的神奇色彩。


尚方寶劍。象徵著古代天子的無上權威,就象古希臘和羅馬的斧鉞,它們由侍衛拿著跟隨在執政官的後面,誰觸犯了獨裁者,就會被處以死刑——這種東西在拉丁語系中稱為法西斯——後來的二戰同盟國德意日就是借鑒了它的讀音。尚方寶劍正是權威和獨裁的標誌,他由天子掌管,也可賜給信任的屬下官吏,戴天行刑,他的震懾力是十分驚人的。漢代朱雲上書成帝,雲願借尚方寶劍,斬佞臣張禹首級。明代的監軍太監們也往往帶有尚方寶劍,對掌管這幾十萬大軍的將軍們可以作威作福,甚至說斬便斬。明末統帥袁崇煥斬毛文龍也是這樣。一個堂堂的總兵,皇帝那說也不說,就一劍了解,當然使得猜疑心理很重的崇禎皇帝的不滿,為他日後的不幸埋下了禍患。


桃木劍。象徵著驅邪避禍的方士用劍。在中國的很多小說中,道家的方士們用的都是桃木劍,《封神演義》中雲中子用來幫助紂王消滅宮中妖氣的就是桃木劍,小小的一柄劍,差點讓得道千年的九尾妖狐妲己顯形。在中國的民間,桃木一直是辟邪的重要法器。古詩中所謂「新桃換舊符」,就是民間每年都要換上新的桃符,帖在門上,消災擋禍。而桃木辟邪的說法,可能是來源於后羿的傳說,因為古書記載,后羿是被桃木棒所擊殺,死後被封為宗布神,這種神經常在一棵桃樹下,牽著一隻老虎,每個鬼都要前去檢驗,宗布神一聞,如果是惡鬼的話,就會被老虎吃掉。又有一說是和夸父有關,相傳夸父追日,饑渴而死,臨死前,將手中的杖一拋,化為了一片鄧林,也就是桃林,是為了讓後世追日的人能夠吃到甘甜可口的桃子。因為夸父跟太陽有著緊密的聯繫,所以鬼會害怕桃木。


刀劍還有驅邪預警的功效。很多的劍掛在牆上就是起這個作用,據說有靈性的寶劍,在主人遇到危險的時候都會發出警報聲,所謂「響半夜床頭驟雨」,就是指劍的預警作用。《水滸》中武松的戒刀就能發出響聲,《三國演義》里曹操刺董卓的七星刀也會發出鏗鏘聲。結果壞了曹操的事。《聊齋》中也有這樣的故事。秀才在一間古廟中讀書,隔壁就住著一個妖怪,屢屢想加害讀書人,幸好被一個俠客相救,而這個俠客賴以降妖的武器就是能夠預警的寶劍了。


青蚨劍。用來裝飾象徵富貴的劍。所謂的青蚨是古代一種怪物,據說只要在錢幣上塗上它的血,在用了這枚錢幣之後,它會自動飛回來。古人於是就用銅錢串成一柄劍的形狀,掛在居室的門口或者堂上,求一個富貴平安。

這些傳說最後使得刀劍遠遠的拋開了其他兵器,成為了正宗。清代的小說中就將劍進一步的予以神化,在劍俠類小說中的集大成者——蜀山劍俠傳中,所有的正邪雙方所用的主要兵器都是劍,這時的劍已經能夠斬敵人首級於百步之外,還能載著主人飛翔於九天之上,劍道臻於最高的境界。此後的武俠小說中,神怪的氛圍大減,到了現代武俠三大家的時候,劍的地位開始略有下降。刀開始上升。


古龍傾向於刀,傅紅雪朴刀,丁鵬的圓月彎刀。看看古龍的描寫,刀是如何令人著迷:黑黑的刀鞘,彎彎的刀柄,刀鋒是青青的,青如遠山,青如春樹,青如情人們眼中的湖水。青青的刀光,彎彎的,開始時彷彿一鉤新月,忽然間就變成了一道飛虹,縱使未出鞘也能透出逼人的殺氣。上刻著「小樓一夜聽春雨」的詩句,一把令天下人怵目驚心的刀。黑暗中忽然有了光,月光。圓月。文人與刀劍


他筆下的第一等的俠客李尋歡用的也是例不虛發的飛刀。


其實,這種情緒,我想更多的是出自對功業的追求,儒家講出世,他們提出所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立功是在立言之前的,所以文人希望的是能夠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就象范仲淹,雖然是「濁酒一杯家萬里」,但是依然勇敢的擔負起對抗西夏的邊防重任。更何況豪放如李賀,自然會唱出「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言狀語了。文人與刀劍


如果沒有立功的機會,那麼每每在深夜,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也算是一種慰籍吧。

手工工藝刀劍收藏公眾號wl570158985刀客江湖個人微信570158985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客江湖 的精彩文章:

大馬士革匕首—— 左宗棠傳給子孫的寶貝
您可能感興趣

文人與茶!
文人與蘭
文人愛刀不遜武人——說說裁書刀的演變
談士人、文人與士人畫、文人畫
極品茶刀、紙刀、書刀,這才是文人的「江湖刀」!
武者佩劍,文人有硯。深得歷代文人萬般痴愛的又是哪種硯?
文人與文本
刀之溫柔|千古文人刀客夢之宋人周邦彥的「並刀如水」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帶刀?——武將有武將的刀 文人有文人的刀
與趙子龍比肩的武藝高手文鴦 竟死於文人之手
文人案頭
一代聖賢的刀劍人生!明朝因軍功封伯的第二個文人!
千古文人刀客夢之「並刀如水」
淺說「文人與做官」
朱良志:中國文人畫有如渡人的扁舟
古代文人繪石
最牛文人:與皇帝爭情人
漢奸文人也是人
奇思妙想!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帶刀?——武將有武將的刀 文人有文人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