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讓我們先學會與自己和睦相處,再談教育

讓我們先學會與自己和睦相處,再談教育

讓我們先學會與自己和睦相處,再談教育


誰想對孩子大吼大叫呢?我想,也許沒有一個父母會給你肯定的答案。當然,也一定會有人把責任推卸到孩子身上,要麼抱怨孩子不聽話要麼找各種借口。當吼叫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習慣,也許每個人心頭都會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與挫敗感吧,甚至,我們會因為後悔而對孩子產生抱歉的感覺。這些表現,不是你一個人才有,而是許許多多身為父母卻常常不得要領的成年人身上都會出現的情況。


前不久,讀過了來自美國教育專家羅納雷納撰寫的家教書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一書。過了很長時間又重新梳理書中內容、寫評,是為了驗證此書帶給我從內而外質的改變,如今,此書帶給我的影響依然在發揮著效力,我想,是時候回顧一下此書的主要內容了。

對於孩子,我們始終抱持著一顆深愛的心,我們懂得等待、寬容、理解、容忍等等那麼美好的字眼,可是,現實終究是一個又一個層出不窮的意外,總會有新鮮的狀況將我們打得措手不及。有時候,也許不是孩子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自己,我們沒有辦法讓自己二十四小時都對著孩子微笑。


當吼叫過後,我們也會反省。可是為什麼下一次狀況發生時,為什麼我們還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呢?在本書中,作者將帶我們走向一條發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並不是一開始就把問題矛頭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們自己。她帶我們發現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接著才是將愛投射到孩子身上。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


讓我們先學會與自己和睦相處,再談教育第一部分,我們需要了解吼叫本身。

首先,我們先要明白,我們又在吼叫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我們在吼叫時,我們常常已經忘記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麼也就自然談不到控制自我了。


當我們聽到自己那令人不快的吼叫聲後,我們更容易了解自己,原來,我們是這樣的一個人。


此時,讓我們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吼叫。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吼叫的原因很多,一種是內部觸發器,例如煩躁、飢餓、疲勞、孤獨、悲傷等等,另一種是外部觸發器,例如孩子不按我說的做,和我爭執、抱怨、抱怨、磨蹭等等,還有與孩子無關的外部觸發器,例如另一半不按時回家、屋子亂、被父母指責等等,這些,都很容易讓我們把怒火發到更為弱小的孩子頭上。


了解吼叫的緣由很重要,這是讓我們了解、觀察與修復的重要階段。


於是,我們需要深層發掘,為什麼是我在吼叫?這可能與我們的童年生活有關,可能你對孩子的苛刻要求,只源於你對自己曾經生活的不安。找到源頭,你就會有治癒的渴望,希望在自己這裡改變對下一代的不良影響。

單是發現自己還不夠,此時像疼愛童年時的自己一樣去疼愛你現在的孩子。要懂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氣質,有時不是他做得不夠好,只是他不符合你自認為正確的行為方式。比如你是急性子,難免會覺得孩子磨蹭是個大毛病,其實,那不過是孩子的個人氣質而已。我們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孩子,不以自己的規範來衡量孩子。


這一章是一場正念修行,作者帶我們走出對自己對孩子的認知誤區,讓我們學會了解與原諒,讓我們放下包袱輕鬆上陣。


第二部分,減少吼叫的實用日常策略。


這一部分,需要我們拿起手中的筆,牆上劃個表格,或者在本上認真地記錄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你不需要做很困難的事,但你要忠實地記錄。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停止對孩子的吼叫,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真正地了解自己。所以這個過程是讓我們對自己有個足夠的認識。

這個表格里你要記錄如下幾項:


吼叫的事件,你的反應,你的回應,以及後續情況,最後是要分析你和孩子分別的氣質特點,並且評估一下你的處理方式。


這個過程不能一下子讓現狀發生改變,但這只是一個了解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為了過去長時間建立起來的模式。現在,你正在進步。


之後,你需要追蹤這風暴的來源,並學會自我同情,當你學會擁抱自己,才會有餘下的力量來愛別人。

那麼,實用的策略來了。


調整與改善5個原則以及學會管教的4C法則,將是我們最終執行的途徑。這裡不詳細述說,需要自己看書學習。


當然,即使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改變,我們依然會有沮喪心理不斷反覆,改變與複發總是交替發生,迷茫、疲憊,這是每個做父母都會遇到的情況,在這裡,作者提到最管用的辦法就是,不要等風暴發生,而是要積極的預防,提前思想和提前計劃,就計劃和孩子溝通,對計劃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都會讓吼叫發生被扼殺在萌芽中。作者提供了一些小技巧,但我想更多的解決方案可能還在我們自己與孩子相處的生活里,智慧可能就來源於你自己。


第三部分,是一些特殊情況。


來自祖父母的困擾,來自婚姻的麻煩等等,這些可自行參閱。


讓我們先學會與自己和睦相處,再談教育我認為此書最大的方向就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教養模式,用我們平常的話來說,在愛孩子之前,先學會愛自己。但有些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其實我們很多人說到底也還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才發現自己原來有那麼多解決不了的問題,才知道,兒時的許多矛盾問題都駐紮在心裡阻礙我們成長。因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沒有學到足夠成長的智慧,很輕易地我們也會把原生家庭中得到的又重新施加到孩子身上。雖然我們這代人有了足夠的機會學習與改變,但徹底改變卻並不容易,所以我們只能不斷地試錯,不斷地在新舊之間掙扎。這可能就是我們特別容易發怒的原因吧。


況且,我們真的缺少一些實用的方法將自己的心引出泥潭,當我們只會說大道理時,可能我們更需要一些實用的技巧,告訴我們如何一步步地去做,告訴我們不要急,改變是一天一天進行的,告訴我們不要怕,因為有許多人都和你一樣。


當我們對自己的心不再那麼計較,我們可能會慢慢治癒自己。我們的心輕鬆了,才有更多的笑容回應孩子。這本書,就是這樣,將我們心靈帶出泥沼,是一本實用的心靈與家教書籍。


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詞語:正念修行。候行本來源於東方,經國外一些教育專家的改良用到了教育中,非常有意義。一個人只有了解自我,關注自我,關注當下,不再急迫與憂慮,才會讓孩子與自己學會一道輕鬆生活。


書中許多理念,不能一一贅述,讀過此書後,我時時關注自己對孩子說話的態度,確實能夠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每當想要發怒之前都會先問問自己,這是一場突破性的進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晏硯硯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絕望主婦們,請先學會做自己的情人
先學會孤獨,再學會相處
這對夫妻的相愛之道,恐怕我們都學不會
我們相遇,沒人會想到我們會相愛,因為我們的愛那麼難
學會理解,其實最終我們是在善待自己
如果愛,先學會這些感情的相處方式
相信自己,我們會有貓的!
想要讓愛情長久,你得先學會拒絕女朋友的某些要求
心理諮詢師:我們接待的都是正常人,要學會向我求助
如果你想任性,那就先學會承受
我們都不會愛,怎麼讓孩子學會如何去愛
想讓女人跟你睡,先學會保護自己
《情感攻略》學會吵架,才是我們相處的最佳方式
想學會撩妹,你得先學會放棄
我們都會問自己的愛的人你會變心嗎?
于丹:當我們在談論家庭和教育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們都要學會和過去的愛說再見
我們該如何與師父相處
想收穫愛,要先學會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