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跟我學中醫 | 濕邪來啦!——認識濕淫證

跟我學中醫 | 濕邪來啦!——認識濕淫證

?本文為《跟我學中醫》專欄第261期內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每天學一點,健康生活常相伴!


李大爺家住在海邊,常常跟別人念叨自己膝蓋長時間疼痛,都不能正常的屈伸,半夜都給疼醒,一直都很困惑,以前都沒有這個毛病的,怎麼年紀大了就落下了呢?這種疾病,民間的俗稱就是「關節炎」。那麼是什麼引起這種關節炎的呢?答案呼之欲出,就是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濕淫證。


但凡致病具有重濁、粘滯、趨下特性的外邪,稱為濕邪。由濕邪所引起的病症,中醫就叫做濕淫證。根據中醫的陰陽學說,濕的性質接近於水,在屬性上屬陰,因此濕淫是屬於陰邪。濕淫證是指感受外界濕邪,或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形成濕濁,阻遏氣機與清陽,以身體困重,肢體酸痛,腹脹腹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濕淫致病,通常可以分為外濕和內濕兩種。

外濕同時是指因為氣候潮濕,或是涉水淋雨,或是居住於潮濕地區等因素,導致自然界中的濕邪容易侵襲人體導致的。


內濕則是指因人體內脾胃功能低下,不能正常運化水濕,導致水濕停聚所形成的病症。


跟我學中醫 | 濕邪來啦!——認識濕淫證


說到了這裡,相信很多讀者已經知道李大爺的病因了,主要就是因為自然界中的濕邪已經入侵他的膝關節導致的。那麼究竟濕淫的致病特徵是什麼呢?下面聽我為你娓娓道來。

濕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


前面提到,濕邪為陰邪,陰邪入侵,機體內的陽氣肯定有奮起反抗,所以濕邪入侵,容易損傷陽氣。根據藏象理論,脾主運化水液,性喜燥而惡濕,故外感濕邪常常容易困脾,導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從而使水濕內生、停聚,形成泄瀉、水腫、尿少等癥狀。葉天士在《溫熱論》中提到「濕勝則陽微。」就是這個道理。由於濕氣為重濁有質之邪,侵入最易留滯與臟腑經絡,阻遏氣機,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阻滯不通。



濕性重濁


重,就是沉重、重著,指濕邪致病,最易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濁,就是穢濁不清,指的是濕邪為患,一般多見分泌物與排泄物穢濁不清的現象。



濕性重濁


黏,就是黏膩;滯,指的是停滯。濕淫黏膩停滯的特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癥狀的粘滯性。濕淫證的癥狀多表現為黏滯而不爽,如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舌苔厚膩等,都是濕淫證常見的癥狀。二是病程的纏綿性。因為濕性黏滯,阻遏氣機,氣不行則濕不化,故濕淫證一般都是起病緩,病程較長,反覆發作,或纏綿難愈。



濕性趨下,易襲陰位


濕邪為重濁有質之邪,屬於陰邪有趨下之勢,人體的下半部也屬於陰,所以濕邪為病多易傷及人體的下半部,如水腫、濕疹等病以下肢較為多見,故中醫經典《素問》中這麼闡述:「傷於濕者,下先受之。」


總體而言,濕淫證的辨證依據是,起病緩慢而纏綿,以困重、酸楚、痞滿悶、黏著等證候為特點。


跟我學中醫 | 睡多睡少都是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跟我識中藥 | 延胡索: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跟我識中藥 | 雞血藤行血補血舒經活絡
跟我識中藥 | 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
跟我識中藥 | 黃土也是葯:一味黃土救太子
跟我識中藥 | 艾葉:溫經絡,逐寒濕,暖子宮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是怎麼認識「濕」的
圖解學中藥,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不認識藥材啦
帶你認識中醫的寒濕是如何祛除的
怎麼正確認識祖國醫學與西方醫學,未來人類健康誰離得開誰?
我學中醫基礎(一)——我對中醫的認識
學佛就要先認識苦
【護膚】老中醫帶你來認識下你的「肌膚」
想知道古中醫是怎麼認識中暑的嗎?
中醫文化:中醫是怎麼認識「濕」的
人啊,認識你自己——中醫體質辨識
不得不說:我的中醫治癌見聞,兼談我對中醫的一些粗淺認識
偶遇的小學女同學都說認識我,可是,我卻認不出她
你好,我想認識你~
我放棄讀大學打工助他圓夢,他卻認識富家女拋棄我,讓我心寒啊!
同學聚會 最尷尬的就是你認識我 我卻忘了你
看到我的女兒,想不想認識我的老婆
中醫對血證的認識 收藏!
西藏旅行如何防晒?快學幾招,免得回家後親媽都不認識了!
人到中年愛上火,此葯清退三臟邪火,中醫對藥性的認識太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