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

作者:張鵬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科舉殿試圖)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所以想說一點關於讀書的故事,都說讀書改變命運,在如今的時代,這更像是一句口號,是否真的能改變命運筆者並不能斷言。但是曾經某個朝代,讀書改變命運是不爭的事實,到處都是勵志神話,讀書人的地位萬眾景仰,全民陷入讀書狂潮,識字率和學校數量占當時世界第一。這個朝代,就是無數文人都想穿越回去的宋朝。

宋朝的學霸有多牛?是今人無法想像的,無論出身家境多麼貧寒,一旦金榜題名,就會遭到全城名媛佳麗的哄搶,這個習俗風行數百年,就是著名的「榜下捉婿」,宋朝的小姐們真是太不矜持了,為了嫁學霸也是蠻拼的。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仇英《觀榜圖》)


在宋朝,科舉考試放榜的這一天,更像是一場全城的狂歡。天還沒亮,汴梁城裡已經騷動起來。最先起床的不是等待揭榜的士子們,而是公卿第宅、富商豪賈家的千金小姐。


侍女們忙進忙出,小姐們全神貫注梳洗打扮。秀髮高挽,滿頭珠翠,「香墨彎彎畫,胭脂淡淡勻」。父兄早已等候在外,家丁也備好了車輛。車上燃著香球,香煙如雲。金明池大街一早就被這樣的車輛擠滿,香車美人,旖旎無邊。

萬眾期待、即將上演的,不是皇帝選秀,而是「榜下捉婿」。發榜當天,全國各地有錢有勢的人家出動「擇婿車」,公卿有女待嫁者天不亮就在路上等候,爭搶新科進士作女婿。一日之間「中東床者十八九」。


大家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中進士後成了被老師胥偃搶作乘龍快婿。一個曾經「以荻畫地學書」的窮苦孩子從此開始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22歲的王安石走考取了進士第四名,這個父親早亡,家境窘迫的貧寒書生也成功地實現了逆襲。「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就是王安石後來追憶當日的盛況。不過他雖然身穿綠衣招搖過市卻沒有被搶,史書記載王安石不修邊幅,不洗澡,不梳頭,滿身虱子,估計喜歡這種重口味的小姐實在不多。


古語說人生最快意的時刻便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實這兩件事根本就是一件事好嗎?為什麼小姐這麼愛讀書人,因為在宋代,進士及第通往的是一條最順暢的仕途之路。


要說宋朝為什麼這麼重視讀書人,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開國不久的宋太祖趙匡胤碰到一件很詭異的事情,他偶然發現宮中的一塊鏡子背面刻著「乾德四年鑄」的字樣,現在是乾德三年,竟然出現「乾德四年」的物品,難道時光穿越了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就是這塊詭異的鏡子,引出宋太祖一聲長嘆,也促成他在心裡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而這個決定,為宋朝最終能攀上中華文明的巔峰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趙匡胤雪夜訪趙普)


這塊鏡子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宋太祖顯然不相信時光穿越之說,他決定親自解開這個謎團。他把鏡子拿給宰相趙普看,詢問這幾個字是怎麼回事?趙普也答不出所以然來。後來趙匡胤找到了儒生竇儀。竇儀給出了正確答案,他說:「這塊鏡子應該是從蜀地來的。前蜀最後一個君主王衍,用過『乾德』這個年號,鏡子應該是那個時候鑄的。」當時,後蜀被宋所滅,一些後蜀宮人攜帶物品進入大宋宮廷,於是出現了這塊「穿越」的鏡子。


當初,宋太祖讓宰相定一個以前沒有用過的年號,最終確定了用「乾德」。可是沒想到,這個年號不但早就被人用過,而且還是個亡國之君用過的年號,這讓宋太祖情何以堪?沒文化真是讓大宋丟盡顏面。趙匡胤嘆息著說:「宰相須用讀書人!」


這件事讓宋太祖更加堅定了「文治」的信念,結束武夫當政的亂世,開闢一個長治久安的王朝,他把帝國的明天託付給了文臣士人,讀書人被空前重用。由此開始,整個宋代,瀰漫著一種崇尚文化的「氣場」。

唐人看重「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而到了宋人那裡,變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宋人擇偶的標準不再是世族名門,而是中舉的士人,讀書人的社會地位和人生境遇在宋朝出現了大逆轉。讀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朗朗的書聲從一座座私塾傳出,這是宋真宗所作的《勸學詩》,平易如白話,成為兒童的啟蒙讀物,讀書風氣從皇帝到村童席捲全國。


宋太祖堅持每天讀三卷《太平御覽》,他說:「開卷有益,我認為實在不算是一件辛苦的事。」宋太宗也做出表率,表示「他無所愛,但喜讀書。」

在廣大農村,乃至窮鄉僻壤也有多種村學、鄉學、私塾、義學、家館、冬學等,「每一里巷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這種讀書風氣使宋朝社會閱讀率普遍高於前代,整個社會對書籍的需求大大增加了。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宋代的書院)


進入高等學校讀書,在宋朝之前還是高官貴族的特權。唐代太學的入學資格是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弟,到了宋代,庶民中優異的人都可以入學,可見,曾經的貴族學校已經變成普通學校了,這是宋代學校制度的一個重大變化。


為了培養文人,選拔人才為朝廷所用,宋朝前後三次大力辦學,建學數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央官學外,宋朝有州學234所,占州數的72%;有縣學516所,占縣數的44%。在廣大農村,乃至窮鄉僻壤也有多種村學、鄉學、私塾、義學、家館、冬學等,「每一里巷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不少學校為貧窮的學生提供食宿,由國家供養。


唐朝全盛時期學生總數只有六萬三千零七十人, 人口約為八千萬, 其平均入學率約為一千二百五十六比一;1104年,宋朝全國學生總數多達21萬餘人,按照人口約為1億來統計,平均入學率約為五百比一,其教育普及程度遠超前代,當時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宋史》稱:「學校之設遍天下,而海內文質彬彬矣。」


宋朝學霸有多牛?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仇英《村童鬧學圖》)


教育之門已經對平民百姓敞開,不但工農商各個階層都可以讀書受教育,甚至偏遠地方的牧童村婦也能口出古人之言,整個社會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


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進入文官體系,科舉大門第一次面向整個知識分子階層敞開, 出身高低已不再成為錄取與否的依據。整個社會讀書和參考的熱情被空前調動起來,經常一次科舉報名參加的人就有四十萬之眾,每次錄取人數也從宋初的幾十人增加到幾百上千人。


北宋仁宗一朝的十三榜狀元, 就有12 人出身於平民人家。「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現實。宋朝是一個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


更不可思議的是,文人在科舉考試中罵皇上居然也能得到官職。唐宋八大家的另一位蘇轍在對策考試中寫文通篇指責宋仁宗,說他「宮中美女數以千計,終日飲酒歌舞紙醉金迷,皇帝坐朝不問國家大事,不關心百姓疾苦。」這消息的來源居然是「我從路上聽說的」,標準的道聽途說。


這張考卷引發軒然大波,考官認為蘇轍誹謗皇上,建議嚴厲制裁,宋仁宗卻很淡定,說:「我設立科舉考試,就是歡迎敢言之士,蘇轍指責我的過錯,剛直不阿,出於愛君之心。」蘇轍不但沒有獲罪,還被任命官職,得到特別的嘉獎。


蘇軾後來感慨地說:「秦、漢以及五代,因為進諫而死的,有幾百人。而宋朝建國以來,還沒有人因言獲罪,即使當時稍有責難,不久也會升職。」。


文化教育的普及,全民素質的提高,知識階層的崛起,政治氣氛的寬鬆,終於使宋朝呈現前所未有的面貌——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


這種社會氛圍成為文化繁榮的前提,終於造就出宋朝一代新型士人。如果說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是大唐盛世的點綴,雖名聲顯赫卻受盡苦難,宋朝文人已經成為社會中堅,並且完成了文化和權力的對接,中國首次出現了集官僚、文人、學者為一身的「複合型人才」,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等等。


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將責任感與使命感傾注於經世濟時的建功立業中, 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相形之下, 不但前面的漢、唐為之遜色, 後來的元、明、清也望塵莫及。


宋朝士大夫的理想人格最終凝聚成張載的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現在聽來都是振聾發聵。


讀書日,以此文緬懷一下那個全民讀書的時代。


[ 說明 : 「京味兒」是北京晚報資深記者張鵬的頭條號專欄,全部為原創文章,內容以名人專訪、北京故事、人物特寫為主。如使用請事先聯繫作者,微信號zp535797667。】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味兒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真正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學霸竟遭全城白富美哄搶
讀書,是改變氣質的唯一途徑!
非洲獅子山女孩賣淫為讓自己讀書改變命運,不幸懷孕併產子
在清華北大畢業買不起房,讀書還能改變命運嗎?
唐朝學霸破廟讀書 夜遇美女百般挑逗,結果美女哭了
宋朝的讀書人如果活在清朝,你猜有多少人要被砍頭?
古代讀書人意淫的完美女性是什麼樣 女鬼就是
讀書,讀到什麼時候才能改變命運?
讀書無用論?頂級富豪都退學?馬雲的回答實在太機智了!
最好的化妝是讀書,改變氣質
宋朝的讀書人如果活在清朝, 你猜有多少人要被砍頭?
我們對教育的最大誤解,就是「讀書改變命運」┃周末雅趣
這些好吃的全是蛋糕?漢堡壽司以假亂真,我讀書少你表騙我
戰區的孩子們被剝奪讀書的權力,他們面臨著很多悲慘的命運
新學期為什麼而學?這些有關讀書的古詩,每首都值得當座右銘!| 禮樂詩書
讀書改變命運 學習改變人生
讀書讀到什麼時候才能改變命運?
萌寵世界:貓咪聽說多讀書可以變漂亮,所以我家的貓都這樣了
民國美女大學生,清純氣質現代不能比,農村女孩讀書真的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