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明天,也就是4月24日,我們將迎來中國的第一個航天日。這幾天,隨著航天日的臨近,在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媒體的「轟炸」之下,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類似為何將4月24日定為「中國航天日」等基礎知識了吧!


或許有人會問,航天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有哪些具體的作用?如何在高投入的背景下實現高收益。其實,航天工業對經濟社會和民生影響是巨大的,航天飛行器飛得越來越遠,航天科技與我們生活越來越近。比如我們去旅遊,氣象衛星、導航衛星、對地觀測衛星都在幫我們的忙。


除了衛星在通信、氣象和遙感方面的貢獻,還有許多航天技術或產品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

你不信嗎?下面,我們來聊聊那些你意想不到的航天科技應用。


衛星幫你放牛羊


今年兩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介紹航天技術服務於民的時候,舉了一個內蒙古企業用北斗放牛的例子。這其實是利用航天技術所做的北斗數字牧場項目,該項目於2015 年下半年通過一期試點工程驗收。


該項目牧場面積1.89 萬平方公里,牲畜有200 多萬頭,北斗數字牧場的應用使當地牧民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終端看到放牧的牛羊,而且能實時了解牧群放養情況,提高了畜牧業養殖效率,減輕了牧民勞動強度。其實,在這之前,北鬥技術已經被多次應用在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護領域。2013 年,北斗定位項圈被用來研究藏羚羊的遷徙。2015 年,新一代北斗定位項圈還被用於幫助掌握人工繁殖大熊貓野化放歸後的生活狀態。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自從有了北斗項圈,媽媽再也不用擔心羊寶寶迷路了


導彈也可以滅火


大家知道,導彈的「脾氣」很不好,主要用於摧毀敵人軍事裝備或殺人的,可以說是「破壞者」或「縱火者」。但隨著技術的發展,滅火導彈已經誕生了!


城市裡高樓林立,一旦這些超高層建築物發生火災,常規消防車難以到達目標高度,怎麼辦?航天人給出了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利用航天技術研製的高層樓宇滅火系統可遠距離精確發射滅火彈至著火點,快速滅火。

據了解,該系統是一種利用航天發射技術、控制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研製的特種消防裝備,可以實現遠距離超高樓層精確滅火。該系統具備三大優勢,一是准:可在幾百米外命中高樓窗戶,操作人員還可以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是否還需要繼續發射滅火彈。二是快:展開速度快,滅火彈可瞬間到達著火點。三是安全:它採用的是噴射滅火藥劑的方法實施滅火,無衝擊波,可保證人員和設備安全。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滅火導彈多次上央視,它已經成為了「明星」


火箭發動機防霧霾


提到霧霾,很多一線大城市的人就會有些許心塞。但你知道嗎?航天技術可以用於治霧霾,而且靠譜!

航天技術治霾並不能包打天下。但是,在當前國家需要發展、全面關停污染企業還不太現實的情況下,依靠科技手段對污染進行治理就顯得至關重要。工業上的含硫、含氨的廢氣,很容易成為引起霧霾的主要元素:硫酸和硝酸,必須進行治理後才能排放到環境中。


航天企業採用的環保焚燒等技術是從火箭發動機技術轉化而來。通過精確地控制燃料和氧化劑混合的速度及流量分布,讓燃料和氧化劑在極短的時間內燒得乾乾淨淨。利用噴霧、燃燒、傳熱技術研製出硫回收、脫硝的成套工藝技術及裝備,煙氣脫硫率可達40%~60%,有效控制了硫磺、硝等有害物質的排放,由此可減少城市的霧霾天氣。


?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航天技術治霧霾,靠譜!


太空「囧事」逼出「尿不濕」


在航天發展史上,並非每一個鏡頭都那麼莊嚴肅穆,偶爾也會出現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畫面。


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就主演了一個很「冷」的故事。當他剛剛鑽進發射艙,突然感到尿急,只好又爬出來,藉助太空服里的一根管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還是這一年,坐在飛船里遭遇發射「晚點」的美國宇航員謝潑德,受到了相同問題的困擾。他的結局比較悲催——在指揮官的命令下,將這份「壓力」就地「卸」在了太空服里。


同樣的尷尬一再上演,終於讓人稱「太空服之父」的華人科學家唐鑫源看不下去了。他在上世紀80年代完成了對太空服的改進,利用高分子吸收體發明了能吸水1400毫升的紙尿片,為航天員解決了這個難言之隱。 而這項技術後來轉為民用,成本大大降低,走進了千家萬戶,變成了人們熟悉的「尿不濕」。


?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尿不濕已經成為嬰兒必備


脫水蔬菜成就了速食麵


有些人經常忙得顧不上好好吃飯,那他們一定會經常面對一位「老朋友」——速食麵。當然,速食麵里不能光有面,各種配料、調味品必不可少,脫水蔬菜包就是其中之一。


眾所周知,普通蔬菜難以保鮮、不便運輸,還可能受到季節限制,但這些問題在脫水蔬菜面前迎刃而解。更方便的是,雖然它看起來只是皺巴巴的小菜乾,食用時只需泡進水裡即可恢復,原本的色澤、營養和風味均能保留。


很多人也許猜到我將要說什麼了,沒錯,這也是航天技術。


在阿波羅計劃中,美國宇航局為了讓宇航員在太空里吃到蔬菜以補充維生素,發明了冷凍脫水蔬菜技術。該技術幾乎能除去蔬菜中的全部水分,將其重量降低20%,但同時能保留98%的營養成分。


?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脫水蔬菜讓速食麵更加美味


摩絲、納米離子燙……你的秀髮沾了航天的光


很多愛美女性不一定知道,其實她們頭上引以為豪的秀髮,也沾到了航天技術的光。


美國宇航局曾開展了一項研究,通過增加陶瓷塗層,實現癌症病人所用釋葯微囊劑的精密活化。這項研究啟發了一個叫法羅可·沙米的人,他將此用在了自己的燙髮產品中。


沙米發現,這種特殊陶瓷塗層衍生出的產品,在加熱時會釋放負離子,對捲髮大有好處。


同時,太空醫學領域中的外層覆膜技術,也被應用開發成一種噴發定型摩絲。這種覆膜技術主要成分是絲膠,它是包覆在蠶絲絲質外層的膠體蛋白質,絲膠在頭髮表面形成一定強度的膜,能讓頭髮持久定型。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你引以為豪的秀髮也沾到了航天技術的光


煙感探測器曾是空間站專用


坐過高鐵或飛機的人都知道,車廂或機艙內是禁止吸煙的。如果誰吸煙,就會觸發煙霧探測器,後果你懂得。


在美國,法律規定在個人住宅里必須全部安裝煙霧探測器。這項技術已經挽救了無數的生命。


該技術最早是為了美國宇航局的第一個天空實驗室研製的。準確地說,在美國宇航局之前,已經有人發明了防火煙霧探測器,但是由於設計上的缺陷,老式的煙霧探測器經常發出錯誤的報警,特別是在溫度比較高的廚房裡。這樣的煙霧探測器顯然無法用在天空實驗室。為此,美國宇航局為了保證第一個空間實驗室上航天員的安全,決定開發新的煙霧探測器。


1970年,美國宇航局與霍尼韋爾公司合作研製了首個以直流電驅動並帶有可充電鎳鎘電池作為備用電池的電離煙霧探測器,而且航天員還可以調節感煙的敏感度,以避免過多的錯誤報警。之後,這種煙霧探測器技術開始運用到民用煙霧探測報警技術上,造福於民。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小小煙感探測器竟然來自航天技術,「漲姿勢」有沒有


數碼相機「從天而降」


如今,和朋友出門遊玩手裡拿個小巧玲瓏的數碼相機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了。數碼相機的使用可以追溯到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登月飛船上的航天員在月球上拍下了數碼照片,儘管那個時候專用於航天事業的數碼相機所擁有的解析度還達不到30萬像素,仍然使用感光膠片作為記錄媒介,但圖像信號卻能通過衛星系統順利傳送到地面指揮中心,這對於航天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後來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對這種曾經用于軍事科研的產品進行民用化研究,如今數碼相機已經走入千家萬戶,為人們帶來了生活的樂趣。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愛自拍的你,是不是沒想到手裡的數碼相機也來自航天技術


沒想到吧,「高大上」的航天技術竟然如此接地氣。其實,上面幾個例子只是航天技術造福大眾的冰山一角,只要你細心留意,航天科技就在我們身邊。(綜合)

難以想像!這些東西竟然都來自航天技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航天 的精彩文章:

有種萌叫航天萌——首個航天日,來點不一樣的
印度「月船二號」明年登月,這次「拖延症」會再犯嗎
您可能感興趣

奧巴馬的每天的吃的東西竟然是這些,看完你還想來一塊嗎
胃最怕4種「東西」,可能你天天都在做!
感覺這種東西,不是誰都玩得起的
解放軍的伙食到底怎麼樣?他們吃的居然都是這些東西!
愛吃這些東西,你就甭想減肥
原來元旦吃這些東西如此講究,我竟然都不知道!
武則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這個東西!
在農村窮才吃這樣東西,如今城裡人想吃到都難!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東西
這些東西你下手慢了,就只好拍大腿啦!
我的天!誰告訴你們這些東西也能化妝?!
開了眼了!沒想到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竟都來自戰爭!
真沒想到吃這些東西竟然可以提高女人性慾
原來這些舊東西還能變傢具,驚呆了!
天再冷,這些東西孕媽也不能用!
每天來兩粒這個小東西,寒冷的冬天想感冒都難啊!
什麼?吃這些東西居然還能瘦下去?我沒看錯吧?
真心想不到,這些東西放在海邊後,竟然變得如寶石般閃耀
這些東西都是啥?你們還有印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