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和哺乳,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嗎?
前幾天,春雨醫生的編輯給我發了一張截圖:《生孩子對女性身體是有害的》,文章認為,"受刺激、多增生的組織容易癌變,靜態的組織不容易癌變。明顯是哺乳更容易得乳腺癌,懷孕更容易得子宮癌。"他們希望我從專業的角度加以分析。
我上網查了一下,這是一篇4年前的帖子,但點擊量達到了34萬多,說明人氣還是很高的。我檢索了一下,網上類似的言論還是很多的。那麼,生育究竟會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生呢?
?一、雌激素:乳腺癌的罪魁禍首
影響乳腺發育的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甲狀腺素等,但雌激素和孕激素是與卵巢功能密切相關的。女性進入青春期後,卵巢中卵泡開始成熟,開始分泌雌激素,隨著雌激素水平的增加,乳腺開始發育,明顯增大。
一般認為,雌激素的水平決定著乳腺的發育,但過量的雌激素則會抑制垂體前葉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導致卵巢功能的降低,從而影響了乳腺的發育。換句話說,過量的雌激素不僅不能促進乳腺的發育,相反,對乳腺的發育還有影響。
卵巢分泌的另外一個激素是孕激素,其代表就是黃體酮,在女性懷孕前,黃體酮的分泌量是不多的,因此對乳腺小葉的發育作用有限,在性成熟,尤其是懷孕後,在黃體酮和雌激素的聯合作用下,長時間的刺激,使乳腺小葉得到了充分的發育;如果這種刺激的強度不夠,就會導致乳腺導管上皮發生異常,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大量的研究證實,儘管導致乳腺癌的病因有很多,但雌激素是導致乳腺癌的罪魁禍首。
二、生育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嗎?
乳腺癌現在已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其病因與飲食、吸煙、射線、農藥和遺傳等因素有關,但生育與乳腺癌的發生是十分密切的,月經初潮早,絕經晚和第一胎生育年齡晚是乳腺癌最主要的三個危險因素。即:乳腺癌的發生與卵巢功能有關,其表現為:
1.乳腺癌與月經的關係:
女性月經初潮早(12歲前來月經),絕經較晚(50歲以後絕經),經期長(大於35年),已是公認的乳腺癌發病危險因素。
(1)初潮年齡:
研究發現,絕經前乳腺癌與初潮年齡有關,初潮年齡愈早,將來患乳腺癌的機會愈大。初潮年齡小於12歲與大於17歲相比,乳腺癌發生的相對危險度增加2.2倍。而絕經後乳腺癌與初潮的年齡關係不大。
(2)絕經年齡:
55歲以上才絕經者,得乳腺癌的機會比45歲以下絕經者多1倍。自然絕經年齡小於35歲者乳腺癌的危險性是絕經年齡50歲以上婦女的1/3。
人工絕經亦可降低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35歲以前作卵巢切除者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為45~54歲絕經者的60%,45歲以前作卵巢切除可使危險性降低一半。總之,絕經年齡愈晚,患乳腺癌的機會愈多。
(3)初潮與絕經年齡:
標誌正常行經時間的長短。有效行經40年以上的婦女比行經30年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增加1倍,行經35年以上比行經25年以下者危險性增加2倍。
2.乳腺癌與婚姻的關係
早在1713年就已發現,法國終生獨居的修女中乳癌發病率很高。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未婚者發生乳癌的危險為已婚者的2倍。
因此,女性單身,或年齡超過40歲還未婚者,乳腺癌的發病率是明顯高於正常時間結婚女性的。
3.乳腺癌與生育的關係
研究表明,結婚後不生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者,為乳腺癌的危險因素;25歲以前第一胎足月生產的女性,乳腺的發病率僅為30歲後第一胎足月生產者的1/3。一般認為,生過1個孩子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機會要比沒有生育的婦女為少。
因此,適宜年齡的首次足月妊娠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4.乳腺癌與人工流產的關係
女性反覆人工流產會使患乳腺癌症的可能性增加,研究表明,自然流產不會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但18歲前做過人工流產的,要比沒有做過人工流產者患乳腺癌的危險性高110%。
這是因為人工流產是突然中斷懷孕,導致體內的激素水平驟然下降,使剛剛開始發育的乳腺腺泡突然停止生長,導致腺泡變小,乳腺恢復到孕前的狀況。但這種復原常常是不完全的,容易造成乳腺的腫塊和疼痛,而誘髮乳腺疾病,如果如此反覆多次的人工流產就可能會成為乳腺癌的誘因。
但也研究認為,流產不增加乳腺癌的危險。
5.乳腺癌與哺乳的關係
哺乳與乳腺癌的發病關係是有爭議的,近年來的研究認為,生育後不哺乳,或哺乳時間短,或只用一側乳房哺乳的婦女,也是有可能對乳腺癌的發生產生影響的。
1977年報道,香港船民因右手要操作,所以習慣於左手抱嬰右乳哺乳,結果發現她們的乳腺癌中,80%是發生於左側。
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哺乳時間一般超過3年,其乳腺癌的發生率就非常低,提示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險性。
這些資料還提示:哺乳次數多和時間長的婦女,其乳腺癌的發病率比較低。因此,分娩後正確哺乳可以保持乳腺的通暢,對乳腺癌的發生起著預防的作用。
如果很少哺乳或從不哺乳,容易使乳腺的乳汁聚集在乳腺導管內,而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險性。一般認為,哺乳減少乳腺癌的發生,主要是對絕經前的婦女。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女性的生育對並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相反,對於乳腺是可以起到保護作用的。
三、怎樣對待生育問題?
有資料顯示,中國大城市乳腺癌的發病率高於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又高於鄉村,大學學歷的較中學的高,中學學歷的又較小學的高。這種學歷的差距與疾病的關係,似乎難以被人理解。目前學界有如下解釋:
城市高知、高收入女性大多工作壓力大、自我要求高,導致經常性焦慮;
很多都市白領沒有良好的飲食習慣,要麼攝入過多高脂、高蛋白食物,要麼為了減肥什麼都不吃;
許多職場女性為了工作推遲生育年齡,或即使生育也放棄母乳餵養。
以上種種,都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證實非常容易引起乳腺癌的起因。
四、怎樣預防乳腺癌?
疾病的發生多數是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因此,預防乳腺癌,我們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做好乳腺疾病的普查工作:一個女孩子從一生下來,她患上乳腺癌的幾率是10%,因此,普查是最好的預防方法。每次普查均須行B超和外科檢查。年齡超過35歲以上的女性還應該做鉬靶X線檢查。
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少脂肪的攝入、減肥、戒煙,多食用蔬菜和水果。
預防性治療:對良性乳腺病病人可以短期預防性應用三苯氧胺治療。
避免使用激素替代療法:激素替代療法的使用,導致乳腺癌發病危險升高,使用5年後的患乳腺癌危險率增高為35%。在停用激素替代療法5年後,發病危險恢復至正常水平。同時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激素替代療法可能比只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療法有更高的乳腺癌發生率。
預防性乳房切除術: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的全部乳腺上皮都有異常增生可能的病人,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術(BPM)可能是一個激進但有效的治療手段。據估計,BPM可以使BRCA基因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發病危險降低85%~90%。
綜上所述,乳腺癌確切病因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已經發現與多種因素有關,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生育不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生率,相反,生育只會對乳腺有保護作用,那種怕得乳腺癌而不生育的觀點是錯誤的。
作者:紀光偉,春雨醫生專家團成員






※為什麼哺乳女性也會得乳腺增生?
※男性也會患乳腺癌?奶爸真的能哺乳么?
※哺乳期乳腺炎怎麼辦?
※哺乳期發燒!泌乳熱還是乳腺炎?
※哺乳期媽媽急性乳腺炎怎麼辦?
※新產婦如何預防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食療
※哺乳媽媽健身,母乳會變「酸奶」嗎?
※哺乳期患了乳腺炎該怎麼辦?還能母乳餵養嗎?
※哺乳期患乳腺炎 不能盲目催乳
※哺乳期感冒或患乳腺炎要停止給寶寶哺乳嗎
※孕媽產後脹奶哺乳 注意預防乳腺癌!
※别再说哺乳动物不会生蛋了,还真的有卵生的哺乳动物
※怎樣預防哺乳期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哺乳期媽媽斷奶後不排出殘奶,就會引起變質導致乳腺癌嗎?
※乳頭內陷會影響哺乳嗎?
※哺乳期謹防急性乳腺炎,產婦如何預防?
※為什麼乳腺炎總愛盯上哺乳期的媽媽?
※哺乳期生氣時分泌的乳汁有毒?哺乳期不要吃這六種食物,會回奶!
※真相:哺乳期減肥乳汁變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