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故宮國寶大遷移的三條路線
1933年1月3日,日軍攻佔山海關,北平形勢愈加危急。國民政府決定將故宮博物院的珍品遷移,並派軍隊保護。1933年2月6日至5月22日,故宮1.3萬多箱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圖書分5批起運,南遷至上海。
這批文物在上海保存期間,還挑選了80箱精華,前往英國舉辦「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博覽會」,轟動一時。1936年,故宮博物院在南京朝天宮興建南京分院保存庫,將文物轉遷南京。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繼而上海「八一三」戰火又起,國寶再次處於危急之中。自1937年8月起,存放南京的文物、檔案緊急向後方轉移。
此次遷移,輾轉行程一萬餘里,分南、中、北三路完成。南路:1937年8月,主要包括參加倫敦藝術展的80箱文物精品,從南京運往湖南,保存在湖南大學圖書館,後轉遷貴陽。1939年因貴陽頻遭日軍轟炸,文物被遷往安順華嚴洞。1944年日軍從廣西逼近貴州,南路文物於年底運抵四川巴縣飛仙岩存放。
中路:1937年11月,西遷的第二批文物、檔案9369箱,從南京溯長江而上。先用輪船運至漢口,後轉運宜昌,於1938年5月運到重慶向家坡。因重慶霧多,加之空襲頻繁,中路文物於1939年9月運至四川樂山安谷鄉的三氏祠、宋氏祠、古佛寺存放。
北路:1937年12月,第三批存於南京的文物、檔案,由南京經津浦、隴海路運至陝西寶雞。文物珍寶途經鄭州火車站時遭遇日機轟炸,工作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將文物專列開進車站一個臨時廢舊貨場,才得以倖免。次年因潼關面臨日軍威脅,將文物運至漢中的文廟和褒城的祠堂。不久日軍轟炸漢中,文物先轉移到成都大慈寺,1939年最終疏散於峨眉縣大佛寺、武廟。
這些國寶曆經輾轉遷移,直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開始組織東歸,於1947年12月全部運回南京。






※揭秘中國歷史上的國寶大遷移!
※十大動物遷徙奇蹟 澳洲紅蟹大遷移排名第8
※大河子民的遷移
※靠鳥糞致富的世界最小島國,如今預舉國遷移到外國的一幢大樓
※日本恐遭滅族之災,美國專家支招:遷移中國
※遷移中的鄉愁:變化的城市與鄉鎮空間
※這六大島國未來百年將沉入海底,部分考慮舉國遷移,有的渴望移居中國
※美國樹木正向西遷移
※國產VR新作《星球狂怒》:人類宇宙遷移大作戰
※國寶遷移之謎:西部小城出土江南重寶,農民挖出,專家難言來路
※日本滅頂之災在即:美國專家建議全族遷移中國!
※全球史下看中國:古人類的演化和遷移
※中國人從何而來?人類遷移路線圖
※美國商務部計劃將網路安全項目遷移至雲端
※一座中國城市,日本一直想要奪走,二戰敗後曾打算舉國遷移到此地
※中國逃犯在此處做總統,因是島國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希望舉國遷移
※男子遷移祖墳棺材內出土龍鳳金碗,專家稱國之瑰寶!
※中國人從何而來? 解密人類遷移路線圖
※中國人從何而來?解密人類遷移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