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養」出鮮萵筍?純屬謠言
27日,成都市南苑一菜市工作人員正在檢測萵筍農藥殘量。
工作人員把萵筍葉放入量杯中。
萵筍葉中放入檢測劑。
儀器顯示農藥殘留達標。
進入4月,成都平原萵筍大量上市,成為市民餐桌上主要菜品之一。
但近期一則標榜為「溫馨提示」的網帖,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台上流傳:種植戶用農藥泡種子增強抗病性,萵筍生長需打十餘種農藥,吃下新鮮萵筍就等於在吃農藥……
針對傳言,連日來,華西都市報記者從成都天涯石菜市場、益民蔬菜市場等地,隨機抽取了部分萵筍,並送檢至農殘實驗室進行專業檢測。
檢測結果,直接戳破了網路傳言。
傳言:萵筍生長要打十餘種農藥
家住成都錦江區書院街的王先生,一向喜歡吃萵筍,無論是涼拌、熗炒、煮湯,還是腌漬等,樣樣都能做。
4月20日,正是萵筍大量上市的時節,王先生在天涯石菜市場花費4.5元,買了2斤多萵筍,準備回家熗炒。然而,在回到家後,他看到微信朋友圈中的一條「溫馨提示」,標題就是:震驚!十餘種農藥「洗」出鮮嫩萵筍。
點開後,王先生髮現這是一個自媒體發布的消息,內容從萵筍苗,說到了萵筍成長,都說離不開農藥的「呵護」,前後需要打十餘種農藥……
看完「溫馨提示」,王先生不禁泛起嘀咕:吃了這麼多年的萵筍,真有這麼多問題嗎?
商販:沒聽過萵筍要靠藥水「養」
網路傳言是否真實?27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前往成都天涯石菜市、益民菜市南苑店進行實地調查。
在天涯石菜市場,一萵筍攤主王先生說,目前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自己賣的萵筍來自彭州,「這幾天的價格都差不多,很便宜的。」
對於網上流傳的萵筍生長需要十餘種農藥的傳言,從事蔬菜零售5年的王先生說,「十餘種農藥?每種至少需要幾十元,這樣算下來種植一批萵筍,那成本得多高?根本不可能。」
隨後,記者走訪多家售賣萵筍的商販,對萵筍從小要靠葯「養」起來的傳言,他們的看法與王先生一致,「從沒聽過萵筍要靠藥水『養』。」
而成都市農貿市場協會會長王書峰說,每年4月至5月,正是萵筍等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幾乎年年這時,都有人翻出各式謠言出來「抹黑」萵筍。「目前,成都蔬菜零售終端市場,基本都配備有快檢儀器,每天都要隨機進行抽檢。」王書峰說,他們從未檢測出萵筍農殘超標。
本報試驗
「農殘」低於國標
菜市取樣檢測「農殘」在國家合格範圍內
到底萵筍是否農殘超標,還得靠實驗說話。27日上午,記者在市區多家菜市隨機購買了3斤左右本地新鮮萵筍,帶往位於成都錦城大道上的一家快檢中心。
10平方米左右的檢測室內,四周由玻璃門密封。一張長條形桌面上,放置有30多個小型杯子,取樣試管,以及一台農殘快檢儀器等物品。
檢測員邊女士將記者帶來的萵筍,用剪刀剪下葉子取樣2克。
邊女士解釋,「相比其它部位,一般葉子上的農殘,會保留更久更多些。」隨後,她將樣品切成碎末,放入試驗杯中,加入20毫升提取試劑後,進行搖晃。
「接下來,要提取部分樣品液,和酶共同放入比色皿中。」在等待15分鐘後,邊女士將該反應試劑放入快檢儀器。
15分鐘後,檢測結果出爐。「抑制率在6.1%,完全合格。」邊女士解釋說,國家的合格標準是抑制率50%以及50%以下,而記者帶來的萵筍樣品的農殘快檢結果,都遠低於「國標」,「符合食品安全」。
源頭檢測合格率99.4%
田裡摘取蔬菜深度檢測均達到食用標準
為保障市民吃上放心蔬菜,成都市農委每月都會定期和不定期地對產地蔬菜農殘進行檢測。此前記者曾跟隨農委執法人員到崇州集賢鄉、榿泉鎮等蔬菜基地進行實地檢查。
執法人員在種植時令蔬菜的田間,隨機抽取花椰菜、娃娃菜等多個蔬菜樣本,並現場將蔬菜打漿制樣3份,一份使用快檢儀器現場檢測,另一份送往成都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
為什麼選擇崇州作為此次檢測地?成都市農業綜合執法總隊執法人員說,崇州是成都蔬菜市場主要供應地之一,「這兩家蔬菜基地,共種植有近300畝的蔬菜,產量較大。最關鍵是這兩家蔬菜基地,所產的蔬菜幾乎都是銷往了成都蔬菜市場。」
當天,執法人員還在全市範圍抽取了400個農產品樣品送檢。
密封好的每份200克蔬菜樣本,被送往成都市農業質量檢測中心,檢測是否含有58種常用、禁用農藥,殘留量是否達標。
檢測人員將樣本加入提取試劑,之後放入檢測設備當中,通過氣相色譜、液相色譜等,得出相應檢測值。
「對硫磷、甲基對硫磷、甲胺磷等都檢測合格。」10天後,檢測報告出來,所取蔬菜樣品按農藥管理條例檢驗,結果符合食用標準。
對此,成都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執法人員會不定期對蔬菜種植源頭進行隨機抽樣檢查,去年在成都範圍內抽檢的5000多個農產品,合格率都在99.4%以上。
專家釋疑
萵筍生命力頑強很少遭受病蟲害侵擾
記者通過搜索網路發現,蔬菜需要打十餘種農藥才能長成的傳聞,很早就有,白菜、娃娃菜等都曾「中招」,只是今年變成了「萵筍」。
成都市農貿市場協會會長王書峰說,相比於其它蔬菜,萵筍的生命力其實更強大,很少遭受病蟲害侵擾。而就算有蟲害,也只需按量噴打一定的農藥即可,所以成本較低,「批發市場上,目前萵筍價格僅幾毛。」
王書峰認為,如果菜農真要使用十多種農藥養蔬菜,那就只得一直虧本,而且被檢測出來後,還要受到相關處罰,根本划不來。
成都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則認為,流言中的百菌清、腐霉劑、異菌脲等都在58種農殘檢測之中,據目前的檢測情況來看,成都蔬菜都處於安全可控範圍。
「市民也不要過分恐懼農藥。」該負責人說,作物和人一樣,都會有生病的情況,只要對症合理用藥,也一樣會好起來的,用藥的作物經過安全間隔期,產品是安全放心的。目前成都市場早已無國家禁用農藥銷售和使用。(記者楊力 實習生羅田怡 攝影呂甲)






※闢謠:無籽葡萄用避孕藥種出來的?謠言傷農
※韭菜壯陽之說,純屬謠言!
※硫酸噴荔枝保鮮?謠言
※農業部專家:螃蟹注膠純屬謠言
※黃鱔服避孕藥、豬肉有鉤蟲?這都是謠言
※聖女果紫薯彩椒都是轉基因食品?謠言!
※九大網傳食品安全謠言:鮮萵筍用藥泡,胡說!
※闢謠:別喝春茶有農藥?謠言的真相看這裡
※喝涼白開等於慢性自殺?純屬謠言
※蜂蜜柚子茶熱量高?專家稱此言論純屬謠言
※無核葡萄系避孕藥培育?純屬謠言
※晨起喝涼白開等於慢性自殺?這條「養生視頻」純屬謠言!
※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是滅種計劃?純屬謠言
※「弄假成真」的飲食謠言:胡蘿蔔必須過油炒?
※母乳有毒——誰造的謠言?
※權威闢謠:「飲用純凈水會形成酸性體質」是謠言
※西瓜打針?蔬果染色?生鮮食品成謠言重災區!
※肝病患者不能運動?純屬謠言
※「食品謠言榜」紅棗與蝦皮同吃中毒?「蝦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