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20年来,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有何变化?

20年来,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有何变化?

导读: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抑郁症患者一直生活在旁人看不见的阴影之中,在没有任何规范治疗的情况下苦苦支撑。20年来,抑郁症患者的境遇又有什么变化?在今天,我们又能否挽救更多抑郁症患者的生命?


「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在敦煌‘飞天’的时候,澔平,我想你,……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的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这是著名作家三毛自缢前留给挚友眭澔平的最后一封信。在去世前,三毛其实已常有严重失眠、幻听幻觉、精神异常的现象,院方正欲对她安排精神方面的彻底检查,没想到依然措手不及,一代作家就此香消玉殒。

20年来,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有何变化?


作家三毛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抑郁症的诊治才刚刚开始在华人地区被重视。根据国际研究,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10%,而我国当时统计的抑郁症发病率是1.5%,这说明存在大量的漏诊,许多患者一直生活在旁人看不见的阴影之中,在没有任何规范治疗的情况下苦苦支撑。


而20年来,抑郁症患者的境遇又有什么变化?在今天,我们又能否挽救更多抑郁症患者的生命?在3月26日召开的第18届礼来中国精神神经科学大会(CNC)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方贻儒教授带来题为《中国抑郁症治疗20年:现状、契机、挑战》的精彩演讲,对20年来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证据进行了整理回顾。

诊断方法日趋多样


家系遗传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子女罹患抑郁症的风险高于对照,提示明显的遗传效应。所以,20年来众多研究聚焦于抑郁症的分子遗传学,5-HT多个受体亚型及转运体(5-HTT)基因、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TPH2基因等备受关注,抑郁症候选基因可能将会在其中诞生。


影像学诊断方面也有诸多进展。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及白质被发现存在器质性变化,如额叶在抑郁症或多次抑郁发作后表现出灰质体积减少。伴随抑郁症的进展,抑郁症患者的海马及杏仁核体积同样存在明显的变化。


在实验室检查中,也已有多种生物标记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单胺类递质、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ASS1)、皮质醇等均可作为抑郁症诊断的重要参考。


治疗手段推陈出新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抗抑郁药已成为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手段。SSRI类药物仍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抗抑郁药,而为了追求更佳的治疗效果及更好的耐受性,新药的研发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多靶点药物的新策略在于将递质增强与受体拮抗效应结合起来,以达到多重作用机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受体拮抗剂若能在受体层面阻碍相关激素对受体的激活作用,即有望研发出新型的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谷氨酸类抗抑郁新药lanicemine也已进入2期临床试验。


除药物治疗外,物理疗法同样不断推陈出新。经颅磁刺激(TMS)疗效显著,且半数以上患者疗效可持续4个月以上;脑深部电刺激(DBS)可通过立体定位,在脑内特定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电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尤其适用于难治性抑郁症;电休克疗法不仅对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且可提高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BDNF)的水平,帮助患者更好恢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医学界 的精彩文章:

CT、核磁、B超的区别,讲的太到位了!
您可能感興趣

90%的人都有的生活惡習——憋尿,你有嗎?
2016年癌症與生活的十大新發現,你知道幾個?
艾滋病患者的悲慘生活,生活沒有希望,等待死亡。
直擊80、90年代大學生們的生活,和現在相比有什麼不同?
年薪100萬的年輕人都是怎樣生活的?
作為一個少女,生活在4000年前是怎樣的體驗?
16歲女高中生咳嗽3周,一查竟是癌症!她的生活環境值得你注意
盤點2016年癌症與生活的十大新發現,總有一個你不知道
實拍:40年未洗過澡的人是怎麼生活的?
養生必知的11多與11少,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健康
關註:年輕癌症患者療法後的生活現狀
生活中傷胃的4個習慣,有多少人明知故犯!
30年後的未來生活!
英國生活久了,養成的35個不良習慣,你有幾個?
鏡頭下:未成年妓女悲慘生活,最小的只有10歲!
精緻女人必備的10個生活習慣,你有幾個?
母改嫁父失聯,奶奶殘疾,12歲女孩的心酸生活
這幾種常見的生活用品及時換,讓你延壽10年!
80後小伙隱居深山修道8年,他的生活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