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歷史啟發了自己,越無路可走越要聚焦

讀歷史啟發了自己,越無路可走越要聚焦

惠王從做太子時就曾對樂毅有所不滿,等他即位後,齊國的田單了解到他與樂毅有矛盾,就對燕國施行反間計,造謠說:「齊國城邑沒有攻下的僅只兩個城邑罷了。而所以不及早拿下來的原因,聽說是樂毅與燕國新即位的國君有怨仇,樂毅斷斷續續用兵故意拖延時間姑且留在齊國,準備在齊國稱王。齊國所擔憂的,只怕別的將領來。」當時燕惠王本來就已經懷疑樂毅,又受到齊國反間計的挑撥,就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回樂毅。樂毅心裡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懷好意的,害怕回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


這裡和』秦國又多次實行反間,利用在秦國的魏國間諜,假裝不知情地請他們向公子祝賀問是否已經立為魏王了.簡直如出一轍,歷史總是重演一樣。


不由得想起跳槽這個詞來。

戰國時期,經常出現人才流動的現象,這種現象也被描述成「朝秦暮楚」,其中的陳軫在這方面是出了名的,他經常在秦國和楚國之間跳槽,在楚國干一兩年,然後去秦國混,居然一點事都沒有,這固然是當時的人才流動制度寬鬆使然,也跟陳軫本人的智慧相關。


有一年,陳軫又離開楚國前往秦國就職,著名的謀士張儀看不下去了,就跟秦王說:陳軫這小子的忠誠度實在不怎麼樣,經常將我們秦國的情報出賣給楚國,跟這種人共事簡直是我的恥辱,我不想他成為我的同事,「儀不能與從事」。請大王待會問他,下回還想去哪個國家工作,如果是想去楚國的,乾脆就把他殺了。


,他首先交代了自己頻繁跳槽的真實原因,那是和張儀兩人一前一後在諸侯國之間執行連橫政策,「以順王與(張)儀之策」,其實也是提醒秦王,我這樣跳來跳去是受了指令的,大王你別忘記了。這也算是強調初心吧,上司指揮下屬卧底,因為下屬的行動自由度太大,弄久了,連上司都對卧底者的忠誠度沒把握了,卧底者這時候強調一下當初的任務是必須的。


陳軫打了個比方,說:楚國有人娶了兩個妻子,有人調戲其大老婆,遭到嚴詞斥責,此人又調戲小老婆,小老婆卻欣然不拒。等這個楚國人死後,當年那位調戲楚國人妻子的人卻願意娶拒絕過他的大老婆,原因很簡單,因為靠得住,忠誠度高。

秦王一聽,明白了陳軫的用意,就不再懷疑他了,張儀也恢復了對陳軫的信任。


忠誠,有時不只是用行動表現出來,還可以用言語來表達。


而如今呢?跳槽可能是不滿意自己的薪資水平;為了尋求個人更好地發展;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的影響;等等。 但我個人不贊成經常性的換工作。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在年輕的時候選定自己的事業,並全身心地投入,並在年輕的時候就取得成就的。年輕時正宜於拼搏,也最容易出成效。如果不斷地換工作,註定做不出什麼成就。不可否認,一個人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充分、客觀地分析自身特點,做出選擇後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朝秦暮楚、三心二意,這山望了那山高。如果那樣只會白白地虛擲大好光陰。再就是圍繞一個行業鑽研也不錯,術業有專攻就好。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黃人快跑 的精彩文章:

他的復仇手法顯幾分黑色幽默,開了基督山伯爵式故事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最邪門的屍體,誰要是動了它,就會爆發世界大戰
歷史上最邪門的屍體,誰要是動了它就會爆發世界大戰
歷史記載的幾個知名「穿越者」,看到覺得未來真的可能實現穿越
他是中國歷史最有可能的穿越者之一,因嚮往自由喪命
帶你看看中國歷史上那些可能是穿越者的人,真相在此
歷史學家發現這些照片裡的孩子「通通都是死人」,越看下去他們就明白了越不得了的真相…
誰先找到就是誰的!圖看世界歷史上那些未被發現的寶藏
歷史的先輩告訴我們,越是有錢,越是應該多吃素
項羽推翻秦朝的原因是秦自己有關,他是真的存在歷史不是穿越
歷史趣談:穿越回哪個朝代更容易存活下來?
不作死就不會死,歷史上哪些人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一篇不得不發的奇文——讀出歷史的真相
你可能不知道他,但一定讀過他的書,他寫盡中國歷史 自己卻是謎
歷史上發生過哪些很慘烈的空難?
戀愛有什麼好談的,我只想穿越歷史
這些歷史圖片很難得再看到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而是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歷史會怎樣發展!
我不是潘金蓮,從歷史看最現實的伸冤之路!
歷史上那些搞笑的發明,可惜都沒有被大眾所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