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見了皇帝,叫他縣官,他還微微一笑,這是怎麼回事?

你見了皇帝,叫他縣官,他還微微一笑,這是怎麼回事?

中國有皇帝一詞,自秦始皇開始。在他之前,最大的,是天子,接下來,是王,再是公侯伯子男。


他認為自己的功勞無可罕比,「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號」。


臣下們得令,興奮地討論了幾天幾夜——老大名號往上竄,自己也跟著會沾光啊——出來了個結果——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你見了皇帝,叫他縣官,他還微微一笑,這是怎麼回事?

「昧死」二字,說明這些大臣,還是太拘束了。他們以為,古制不可改,秦朝地盤雖大過夏商周,但再怎麼說,一個人所能達到的高度,最多與神比肩,而不能超越他吧?


嬴政有點小不滿——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上古三皇與五帝,合而為皇帝。充分展現了與嬴政的文治武功相稱的想像力。不過,比起後世來,又算不得什麼了。


皇帝就是個人,坐在龍庭,面對官員百姓,就會有自稱與他稱。

自稱比較少,什麼朕啦、寡人啦、孤啦、我啦……都是人們很熟悉的。


然他稱,也就是臣民們稱呼皇帝的——不管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名堂就多了去咯!


查了下,倒吸一口涼氣——


大王、君王、皇帝、帝、王、上、君、天子、天皇、帝王、我主、國家、國君、縣官、主上、人主、君上、人君、當今、今上、皇上、聖上、宅家、大家、聖君、陛下、所天、萬歲、官家、主公、聖天子、九五、飛龍、乘輿、車駕、駕、萬乘、明上、道君、聖明天子……你見了皇帝,叫他縣官,他還微微一笑,這是怎麼回事?


這還是中原的,西、北游牧民族建政,又有可汗啊、單于啊……不一而足,沒有個幾小時,還真記不全。

當然咯,多則多矣,拉拉雜雜還是從書里電視電影里,看過一些的,所以也不感覺很奇怪,除了一個——


縣官。


如果說寡人、孤之類,是皇帝在表示謙虛,則作為臣屬,稱皇帝為縣官,也太不把他放眼裡了吧?腦海中立馬蹦出這樣的形象……


你見了皇帝,叫他縣官,他還微微一笑,這是怎麼回事?


查下詞典,還真別說,楞是有此義項——

縣官,朝廷。


找幾個例子看看——


來了!


《漢書 霍光傳》里有:

禹曰:我何病?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今將軍墳墓未乾,盡外我家,反任許、史,奪我印綬,令人不省死。


山曰:今丞相用事。縣官信之,盡變易大將軍時法令,以公田賦與貧民,發揚大將軍過失。


山、雲、禹驚曰:如是,何不早告禹等!縣官離散斥逐諸婿,用是故也。此大事,誅罰不小,奈何?


山等愈恐,相謂曰:此縣官重太后,故不竟也。然惡端已見,又有弒許後事,陛下雖寬仁,恐左右不聽,久之猶發,發即族矣,不如先也。


在霍光死後那段波譎雲詭的時間裡,漢宣帝劉詢就被稱為「縣官」。


原來,古時將王畿內的都邑為縣,縣裡最大的,就是縣官咯……因而,就成了朝廷與皇帝的代稱。


寫到此處,不禁感到慶幸。中國皇帝,到清朝溥儀宣統而絕了,從此,再無皇帝之名。否則,為了稱呼那個高高在上者,多糾結啊!


微信公眾號 屏山石


扣扣公眾號 歷史與現實

您可能感興趣

慈禧太后逃難之際,都吃過什麼樣的東西?竟有縣官因這樣一頓飯而死!
「縣官」不如「現管」:分道揚鑣原來是這樣來的!
女子被害,縣官放風要當眾審一條狗,眾人大笑不已,後兇手落網
這個朝代秉持若想做官,必先自宮的原則,從丞相到縣官全是太監
慈禧太后西逃,一頓飯將一個縣官活活逼死,慈禧是如何做到的?
皇帝讓縣官打擊罪犯,縣官一次查出幾千人,卻被皇帝趕回家種田
乞丐縣老爺,臨走前一瞎子死命跟隨他,要算命掙錢免得縣官被餓死
縣官出對子捉弄小孩,小孩立馬對出,縣官:將來准有出息啊!」
唐朝有一縣官,聽說李隆基要來,特地準備了三十口上好棺材
縣官「狸貓換太子」 包庇汪洋大盜,州官眉頭一皺,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中國古代的秀才有多牛,絕對超出你的想像,犯罪了縣官不敢打!
慈禧太后送給縣官一雙首飾,縣官的爸爸看到後,立馬選擇了自殺
皇帝瘋狂賣官,從宰相到縣官,所有職位都明碼標價!
原是窮縣官,誤送300兩給慈禧,幾年後慈禧卻這樣對他
此人原是窮縣官,誤送300兩給慈禧,幾年後慈禧卻這樣對他
民間故事:無賴撒潑調戲婦女,縣官審毛驢,賠了毛驢又挨板子
想當官就去清朝,幾百萬就可以買個縣官
晚清縣官出巡實拍:官不大,譜倒是不小!
民間故事:亡父扛墳串門地被占,不孝兒打父墳,縣官斷案還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