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作者:厲曙光,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上海預防醫學會理事兼營養與食品安全分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營養學會理事,國家FDA保健食品審評中心專家,衛生部新資源食品評審專家。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似乎促使「快餐」逐漸成為一種飲食文化。據說正流行於國外的「慢餐運動」由一位義大利人發起,初衷是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的衝擊。而對於國人而言,「快餐」和「慢餐」,究竟誰對健康更有益?


當「快餐」站在營養學的天平上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快餐」概念的引入似乎是源於1987年11月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廳在中國北京的開業,其實中國的傳統早點和小吃都可以排入「快餐」之列。然而,西方快餐的東進更完善了就餐環境的舒適、衛生、規範等經營理念,對我國的飲食業有很大的推動和促進。


毋庸置疑,不管是什麼種類的「快餐」,都具有不同的營養價值,或許某種「快餐」的這種營養素含量高,而那種營養素含量低。所以,如果一併地指責某種快餐是「垃圾食品」,則有失公允。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關注的問題是:吃「快餐」的是哪些人?他們怎麼吃,吃多少?如對於肥胖者而言,吃的數量過大、次數過多,就會發生營養過剩,從而導致「三高症」等疾病;對於青少年兒童而言,經常一日三餐以「快餐」為主食,既可能因食品的種類單調而導致營養素缺乏,也可能因能量攝入過多、營養過剩而發展為「小胖墩」;也有人因進食過快,致消化不佳,進而產生營養不良。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也難以盡述。

「快慢」無標準,意識高於形式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慢餐」較之「快餐」,其攝食的優點顯然是:進餐時間較長、細嚼慢咽、輕嘗緩味、從容不迫,既有益於消化吸收營養,又顯示餐桌文明禮儀,是飲食文化的一種優雅內涵和高度境界。看似「快餐」和「慢餐」在形式上的差異在於就餐的速度和時間的長短,其實兩者的本質區別並沒有嚴格的標準可言,也很難將其定量化。因為個人的習慣不同,個性化的差異很大,5分鐘、10分鐘快不快?半小時、一小時慢不慢?吃饕餮盛宴、滿漢全席要半天甚至一天,這是享受還是難受?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解讀,不管是就餐的時間、場所、食品有何不同,都應該有「慢餐」的理念和意識,這樣才能保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攝入、消化、吸收。而「囫圇吞棗、狼吞虎咽、飢不擇食」等在先人的詞典里從來都是形容飲食過程的貶義詞,是要努力避免、堅決反對的現象和場景。

當我們能夠真正做到「慢餐不慢、快餐不快」之際,才是「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的科普理念深入人心之時。如果我們掌握和運用正確的營養知識和科學意識,就能保證各類營養素的攝入,從而維護機體的健康。


上班族的三餐「快慢曲」


早餐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早起準備,不陷入「快餐」尷尬 早餐要少而精,盡量保證各種營養素的全面供給。早餐不宜過飽,否則容易對腸胃造成過重負擔;不能不吃,否則會導致胃部不適甚至潰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引起膽囊疾病,還會影響胰臟功能;要避免「邊走邊吃」,以防消化不良和營養缺乏。早上提前20分鐘起床,準備和享用早餐,避免「快餐」的尷尬。


午餐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展現「慢餐」態度的重要一餐 中午時分,早餐攝入的能量已經消耗殆盡,飢腸轆轆地等待新的能量補充,而整個下午甚至到傍晚的能量都需要午餐來提供。所以,午餐一定要吃得好、吃得飽、吃得「慢」,不能敷衍了事。如果經常用「快餐」打發,不益於人體營養素的攝入,是對健康的不負責。


晚餐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最容易卻最不應成為「超級慢餐」 就一天的能量分配,晚餐約佔總能量的30%(午餐40%),理論上應比午餐吃得少,但實際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很難做到。晚餐經常會成為「超級慢」的饕餮大餐,持續3~5個小時,導致營養過剩。長此以往,對人體有害無益。建議體重正常者,晚餐七分飽;需要減肥者,晚餐六分飽,而且根據需要逐步減量。


編輯李書泉

您可能感興趣

「慢餐」撞擊「快餐」快慢不必拘於一格
艦隊長當場被激怒下令高速撞擊美艦,裝備劣不重要不能輸掉士氣!
精彩慢鏡頭:高速步槍子彈,撞擊在厚鋼靶上,就是這麼驚艷效果!
地球必然會遭遇小行星撞擊,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
人類如果要不怕車禍撞擊就必須要進化到這種程度!
她看著車失控撞來「第一反應不是逃跑」竟是為陌生男孩擋下撞擊!
慘不忍睹!摩托瘋狂飆車,與轎車猛烈撞擊,車碎一地,人當場死亡
半待擊狀態擊錘不會因為強烈撞擊而走火的袖珍手槍
世界上最強的飛機,有多先進呢?別說核彈,就連隕石撞擊都不怕
直升機玻璃進行飛鳥撞擊試驗,以後再不用擔心被擊穿了
實拍被印度火車撞擊身亡的大象們,太可憐了!
腰椎間盤突出也可能由外力撞擊導致,日常運動要小心!
其實隕石撞擊地球的危害並不是撞那麼簡單
行星撞擊地球比毀滅更可怕!
為何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必然?難道就沒辦法避免嗎!
撞擊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但不至於杞人憂天
頭部經常撞擊真的會變傻,腦袋被們夾了可不單是笑話
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肉眼可見,撞擊點將在東半球
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肉眼可見,撞擊點或在東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