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業亂象:斷骨增高
Komal從未告訴過她的朋友們,她去年在哪個地方待了六個月。
24歲的她來自印度西部的哥打鎮,她拜訪過德里的整形外科醫師Amar Sarin後,長高了8厘米。這一過程需要打斷她的腿骨,並戴著一副支架,直到她能夠再次走路為止。
她的父母為了讓她做手術,賣掉了祖傳的土地,但對於Komal而言,付出這一切長高8厘米很值得。她說:「現在我有自信多了,以前我才137厘米。人們常常取笑我,我也找不到工作。現在我的小妹妹也要去做這個手術了。」
在一個看重身高的國度,Komal是眾多利用增高來提升婚姻和職業的印度年輕人之一。然而,增高手術在印度完全不受管制,許多毫無經驗的醫生也在做這一手術。
Sarin醫生表示:「這是最難做的手術之一,人們實習了一兩個月之後就會開始做這種手術,而他們師從的老師也有可能是自學成才。沒有大學來傳授這一技藝,沒有合適的訓練,什麼都沒有。」
然而,潛在的病人似乎都無所畏懼,包括那些國外的病人。印度那廉價且醫術精湛的醫生們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其醫療旅遊業估值30億美元。整容手術在其中占很大比例,吸引著歐美(其醫療費可能是印度的4-5倍)等地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就醫。
Sarin醫生5年前開始給人做斷骨增高術,迄今為止他已為300名病人提供治療,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印度人。他說:「斷骨增高術在印度已成為流行。我每天要接20個電話,來電的人都會說『我想長高,我必須再長高一些。』」
2015年曾做過斷骨增高術的男子表示,他在最終決定做手術之前見過至少二十位醫生。他表示:「我諮詢的許多醫生之前僅做過一兩次手術,還有一名醫生以前從未做過斷骨增高術。我搜尋了大約一年的時間,才找到正確的醫生。」
上周,由於醫生們對這類「不同尋常的試驗性手術」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印度安得拉邦某個倫理委員會傳喚了為某位23歲男孩做斷骨整形術的整形外科醫師。這一有爭議的手術將印度的骨科專家分為兩派,許多人認為這一手術很難,且會讓人們終生成為跛子。
Sudhir Kapoor醫生是印度骨科學會的主席,他表示:「除了少數情況之外,我們並不建議人們採用這一手術。這些並不是常規手術,且併發症的風險很大。」
斷骨增高術源自20世紀50年代蘇聯某個名為庫爾乾的小鎮。其發明者是一名為Gavriil Ilizarov的波蘭人,他曾作為庸醫被解僱,但後來他給人們(包括一名奧運會跳高冠軍)做矯形手術之後,成為了庫爾干著名的魔術師。Ilizarov的技術並不是為了給人們美容;他的目的是為了給那些遭受意外或者天生長短腿的人帶來希望。
現在,這一有爭議的Ilizarov技術現在風靡全印度,現代醫療的進步讓這一過程變得更快且沒那麼痛苦。Sarin醫生是斷骨增高術專家,其實一開始他做這個有爭議的手術時也曾在內心掙扎過。他表示:「我過去懷疑我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可當我看到病人的自信得到了極大提升之後,我決定繼續做下去。」
但這一手術只能作為最後手段使用。他說他們常常會拒絕前來求醫的人,其實他的許多病人都有著心理障礙。他說:「我們會先進行諮詢,曾有病人以死來威脅我給他做手術。有兩次情況嚴重至我不得不報警。」雖然他已成功為上百人做過斷骨增高術,但在他眼裡這是一種瘋狂的行為。
不過,他認為成功的斷骨增高術能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幾乎認不出來他們。當你看到他們的自信得到極大提升之後,這一切都很值得。」
※推薦|加入行業圈子,改變自己改變行業,視野高度決定發展廣度|最航運
※歐盟新增4個高關注度物質影響我多行業出口
※嚴控下大房企業績高增長 三大邏輯揭示行業變局
※報紙印刷行業未來發展方向是高精度印刷
※快遞企業漲價背後:行業仍處低水平競爭階段
※光伏行業最濃縮、高效的腦補
※快遞行業也犯了壟斷的原罪
※各行業對塑料需求不斷增長刺激著色劑市場增長
※快遞行業草根調研之:淡季持續增長,行業分化仍需時日
※AR增強現實將重塑出版行業的未來
※光線三年裁員過半,影視行業成高危就業行業
※五大行業減員幅度最為明顯
※基金公司產品發行熱度分化 行業馬太效應或將加劇
※中藥飲片加工行業全面快速發展 市場容量持續增大
※醫藥生物行業快評:變局中的行業發展趨勢,從草根調研到中央精神,關注醫改的深度推進
※高集中度≠穩定的行業回報
※點燃品牌升級,久盛七大戰略引起行業高度關注
※又一牛市信號?增量資金不斷湧入!哪些行業關注度最高?
※空凈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誰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