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偉:從特指到泛指:西戎名號變遷

吳偉:從特指到泛指:西戎名號變遷

西戎是上古時期我國西部地區眾多戎族中的一支,因居於西地而得名。商周時期,西戎人建立西戎國,伐滅犬丘大駱之族,並攻破鎬京,強盛一時。春秋中期,秦穆公滅西戎國,誅殺戎王,其地盡入秦國版圖,西戎人和西戎國自此漸漸湮沒於歷史之中,後代學者對其認識也日漸模糊。戰國時期,華夏四夷五方格局形成後,中原王朝和華夏族將夷戎蠻狄分別與東西南北相配,泛指四方非華夏族群。這一觀念經儒家經典《禮記?王制》宣揚後,遂被歷世學者奉為不易之論。殊不知,西戎的涵義在歷史上曾有過變遷。


戎與商周相互攻伐


戎何時、因何用為族稱,現已不可考,或許與戎的本意有關。《說文解字》釋戎曰「兵也,從戈從甲」,意為兵器,後衍生出軍事之意。由於彼此兵戎相見,華夏族遂用戎稱呼與之有軍事衝突的族群。西周以降,諸夏與戎夷雜居,華夷之辨興起,「非我族類」皆可稱戎,戎人也自認為與華夏族存在諸多區別,《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戎子駒支言「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

春秋以前,不獨西方有戎,稱戎之族群遍布各地。西周穆王時期班簋銘「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土馭域人伐東國□戎」,說明東方有稱戎之族群。《尚書?費誓》曰「淮夷徐戎並興」,即是說,南方也有戎族。《史記?匈奴列傳》言「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燕北有東胡、山戎」,是北方有戎族之確證。《後漢書?西羌傳》載「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表明中原地區亦有戎族。


西方的族群並非只稱戎,亦可稱夷。1959年6月,陝西藍田縣寺坡村西周銅器窖藏出土的訇簋銘:「今余令女啻(命汝嫡)官(司)邑人,先虎臣後庸:西門屍(夷)、□屍(秦夷)、京屍(夷)、□屍(夷)、師笭、新(側薪)、□屍(華夷)、弁豸屍(夷)、□人、成周走亞、戍、秦人、降人、屍(服夷)」,涉及關中地區諸多夷族名號。由此看來,西戎泛指西方族群這一說法,與春秋之前的史實顯然不符。時人往往在夷戎蠻狄前冠以地名,以區別支庶,如淮夷、荊蠻、邽戎、冀戎、義渠戎等,西戎亦合此例。「西」用為地名,古已有之。1980年山東省滕州市後荊溝出土的不其簋,其銘文就提到了西地,「馭方獫狁廣伐西俞,王令我羞追於西」。李學勤先生認為不其就是秦庄公,西俞就是隴西郡的西縣,即古之西垂。


商周時期,西戎人建立西戎國,首領稱王。早在商中期,西戎國就與商王朝建立了聯繫,《竹書紀年》載:「(太戊)二十六年,西戎來賓,王使王孟聘西戎。」商晚期,西戎與商朝爆發軍事衝突,但西戎很快臣服於商,秦人先祖中潏在西戎、保西垂,就是替商人鎮撫西戎、保衛西土。甘肅省禮縣出土的亞父辛鼎、直內弧刃鉞增添了相關物證。西周前期,西戎和周人一度和睦相處。西周晚期,西戎和周秦關係急劇惡化,長期攻伐,互有勝敗。周幽王時,西戎與申、繒、犬戎聯合攻破鎬京,逼迫周王室東遷。此後,秦人成為對抗西戎的主要力量。春秋中期,秦穆公發兵攻滅西戎,殺西戎王,西戎國就此覆亡。


西地與西縣位於何處

西地地域廣闊,其內有垂邑、犬丘邑,文獻曰西垂、西犬丘,西垂建有西垂宮,為秦文公所居。該地有西山,為秦公葬地。其內有西畤,秦襄公始列為諸侯後,「祠上帝西畤」,是秦人祭祀上帝的地方。秦昭王依其地設立西縣,治西城,屬隴西郡,西縣自此成為一級行政區劃單位。西安相家巷出土封泥中有「西丞之印」,正是西縣縣丞之印信,該地出土陶文中亦見「西道」、「西處」等。秦漢時期,西縣得以沿置,屬隴西郡。《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樊噲)還定三秦,別擊西丞白水北」,《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圍章邯廢丘,破西丞。」晉時,西縣廢,在三江口南改設始昌縣。北魏時,又在西縣地設陽廉縣,不久即廢。隋至明初,西縣地分屬秦州天水縣、長道縣管轄。明成化九年(1473),劃天水西南十九里設禮縣,同年十二月,在漢陽天嘉川禮店千戶所西新建縣城,沿用至今。


關於西縣的地望,《史記正義》引《括地誌》云:「西縣故城在秦州上邽縣西南九十里。」1919年,秦公簋在天水市西南(今禮縣紅河鄉王家東台)面世,蓋和器內除有104字鑄銘外,還有秦漢間刻辭各一行,器銘為「西元器一斗七升八」,蓋銘為「西一斗七升大半升」。王國維認為,「西者,漢隴西縣名,即《史記?秦本紀》之西垂與西犬邱」,「漢西縣故址在今秦州東南百廿里」。今人康世榮按文獻記載,結合禮縣出土文物,指出西城在禮縣紅河鎮費家莊一帶,秦公簋即出土於對面山上。可見,商周時期的西地,以及秦漢以來的西縣,即今甘肅省西和縣、禮縣一帶。


西戎涵義發生變化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攻滅西部戎狄十二國(一說十四國),西戎國亦在其中。秦孝公贊先祖穆公功業光美,「西霸戎翟,廣地千里」。自此,西地納入秦國版圖,西戎人成為秦國子民,作為方國名和族稱的西戎逐漸湮沒於歷史。


春秋時期,華夏諸國在「尊王攘夷」的旗號下,不斷攻伐、兼并鄰近的戎狄族群。除西戎被秦國吞併外,赤狄、白狄大部為晉所滅,齊滅萊夷,楚國滅掉眾多蠻人或濮人的小國。至戰國早期,原來散居中原地區的戎夷蠻狄或被兼并,或被融合同化,或遷徙於邊遠地區,華夏族佔據「天下之中」的中原地區,蠻夷戎狄佔據四邊地區,「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的地理格局至此形成。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將四夷與四方相聯繫,但起初夷蠻戎狄與東南西北尚非固定的對應關係,《墨子?節葬下》載「堯北教乎八狄……舜西教乎七戎……禹東教乎九夷」,《孟子?離婁下》又雲「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戰國末期,李斯《諫逐客書》云:秦穆公「並國十二,遂霸西戎」。在李斯而言,「霸西戎」與「西霸戎翟」並無區別,都是指征服西部戎人。至此,夷戎蠻狄泛指東南西北四方之民的觀念已經形成。漢代,這一觀念又得到強化,《禮記?王制》雲「東方曰夷,南方曰蠻,西方曰戎,北方曰狄」,後世學者奉為圭臬。

可見,西戎的涵義在歷史上曾發生過變遷。春秋及其以前,西戎是活躍於西地(今甘肅省西和縣、禮縣一帶)的一支戎族,其政權稱西戎國。戰國以後,西戎則泛指西方族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思想 的精彩文章:

俞平伯:紅樓夢辨·論秦可卿之死
您可能感興趣

嬗變:從八旗兵、綠營兵到北洋新軍的變遷
起名字的歷史變遷(2)
策劃丨從儒俠宗師到黑暗英雄,盤點《黃飛鴻》60年熒幕形象變遷
中國地圖:從秋海棠、桑葉再到雄雞,歷史的變遷
劉波濤:淺談邳州城變遷的歷史
兩分鐘看歷史:魏晉南北朝地圖變遷
超級版圖:一張地圖變遷帶來的啟示!
西西里的變遷與托納多雷的記憶折射
指甲上方和寸之間的變遷
鄭和下西洋與馬六甲的變遷
揭秘泰山行宮歷史變遷:曾遭日軍炮擊
河西走廊與河西四郡,文明的變遷
閱兵口號變遷:從共和國萬歲到為人民服務
健美霸主時代的變遷:從施瓦辛格到西斯變化巨大
小說連載《大宋神話演義》第一回,歷史的變遷
蘋果官網10年變遷:從土鱉到高大上
「黃俄羅斯計劃」精品史話:中俄邊疆的百年變遷之外西北(下)
「黃俄羅斯計劃」精品史話:中俄邊疆的百年變遷之外西北(上)
韋民:如何認知和闡釋變遷中的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