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總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更應該知道怎樣不讀書

我們總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更應該知道怎樣不讀書

我們總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更應該知道怎樣不讀書



人們總是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他們更應當知道的是怎樣不讀書。

一個人是有可能被過多的文化傷害的。蒙田把這種情形稱作「文殛」,即被文字之斧劈傷。


我的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麼詩!」我與他爭論:儘管有歌德,儘管有波德萊爾,卻只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


開卷有益,但也可能無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發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創造力。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識到的一些東西記錄了下來。更多的東西尚未被我意識到,它們已經存在,仍處在沉睡和混沌之中。讀書的時候,因為共鳴,因為抗爭,甚至因為走神,沉睡的被喚醒了,混沌的變清晰了。對於我來說,讀書的最大樂趣之一是自我發現,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一些好東西。

在才智方面,我平生最佩服兩種人:一是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一是有出色口才的人。也許這兩種才能原是一種,能言善辯是以博聞強記為前提的。我自己在這兩方面相當自卑,讀過的書只留下模糊的印象,談論起自己的見解來也就只好寥寥數語,無法旁徵博引。


不過,自卑之餘,我有時又自我解嘲,健忘未必全無益處:可以不被讀過的東西牽著鼻子走,易於發揮自己的獨創性;言語簡潔,不夸夸其談,因為實在談不出更多的東西;對事物和書籍永遠保持新鮮感,不管接觸多少回,總像第一次見到一樣。如果我真能過目不忘,恐怕腦中不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太陽下也不再有新鮮的事物了。


近日讀蒙田的隨筆,沒想到他也是記憶力差的人,並且也發現了記憶力差的這三種好處。


自我是一個凝聚點。不應該把自我溶解在大師們的作品中,而應該把大師們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來。對於自我來說,一切都只是養料。


有兩種人不可讀太多的書:天才和白痴。天才讀太多的書,就會佔去創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創造的活力,這是無可彌補的損失。白痴讀書愈多愈糊塗,愈發不可救藥。

天才和白痴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儘管原因不同。倒是對於處在兩極之間的普通人,知識較為有用,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可以發展實際的才能。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而貂已足和沒有貂者是用不著續狗尾的。


在讀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時,無論譴責還是辯護都是極狹隘的立場,與所讀對象太不相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對話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鳴,也有抗爭。


認真說來,一個人受另一個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學家)的「影響」是什麼意思呢?無非是一種自我發現,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著的東西的被喚醒。對心靈所發生的重大影響決不可能是一種灌輸,而應是一種共鳴和抗爭。無論一本著作多麼偉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鳴和抗爭,它對於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前人的思想對於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們去精確地分析這些食物的化學成分吧,至於我,我只是憑著我的趣味去選擇食物,品嘗美味,吸收營養。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樂而健康,這就夠了,哪裡有耐心去編製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我們總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更應該知道怎樣不讀書


《周國平論閱讀:做大師的學生》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12-1


推薦閱讀

(關注岩松白說,傾聽理性聲音)


愛| 愛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親| 女兒| 教育


命運| 位置| 快樂| 慾望| 妥協| 弱點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實| 覺醒| 尊嚴| 使命| 本質


智慧 | 年輕|自白| 友誼 | 大自然| 雄心 | 謙和 | 懷疑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你是否也知道?
去健身房不知道怎麼練,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我不知道你們究竟是看什麼?但是我們的血槽已空
你就說你知不知道沉香怎麼養
其實很想你,可不知道用什麼理由再聯繫你。
如果你不知道讀什麼書,就關注這個號
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但你的朋友們可能知道
驚悚書籍你看過么?都說書陶冶情操,不知道這些行不
說實話,你不一定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為什麼你總覺得餓了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習慣會讓你錯過什麼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羞已知道你了,你還不知修
你知道嗎?其實我很在乎你
你不能假裝你不知道你知道
你真的知道怎樣利己嗎?
你們應該知道法海吧!說說他為什麼不懂愛?
我懂了,不知道你懂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