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彭勝醫院解析古人眼中的三叉神經痛

彭勝醫院解析古人眼中的三叉神經痛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創造了璀璨的古代文化,在醫學方面也有著突出的貢獻。祖國醫學對三叉神經痛早有描述記載。

彭勝醫院解析古人眼中的三叉神經痛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成書大約在戰國時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這裡能夠觀察到當時對於三叉神經痛的描述。《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第四十七有一篇關於「厥逆的記載」,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已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這說明我國遠在戰國時代醫學知識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該書可謂是世界醫學中最早闡述疼痛病因、病理的專著之一。


在古代長河中,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中,也有三叉神經痛的影子。漢代一世紀時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及三世紀時曹操均患有頭痛病,根據記載的癥狀,很可能是三叉神經痛。唐明王之楊貴妃是有「牙痛」病,她痛時皺眉嬌啼,不敢觸碰的苦相,曾被人畫過一幅畫,名曰「楊貴妃病齒圖。有個叫吳草廬的人,根據該畫所作之詩曰:「齒痛自蹙眉,君王亦不怡,此疾如早割,何待馬嵬時?」。另一位叫馮海粟的詩人講得更直率:云:「華清宮一齒痛,馬嵬坡,一身痛;漁陽鼙鼓動起來,天下痛!」一個小小的三叉神經痛竟然涉及天下的興亡,這也便是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由來了。

彭勝醫院解析古人眼中的三叉神經痛


隨著祖國醫學對於該病的認識不斷加深,有不少醫學名家也篩選了許多的方葯,根據辯證施治的原則治療三叉神經痛。有一些中成藥用來保守控制病情依然在臨床上應用。針灸是起源很早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方法對於很多三叉神經痛患者來說並不陌生。針灸治療原則是疏通患部之經氣,即「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之說而行之。在三叉神經痛發病初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您可能感興趣

此山被譽為中國第一神山,古人稱之為中華「龍脈之祖」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 古人的長壽秘訣
吳二棒:古人與十二生肖的愛恨情仇——子鼠
生活中「某人善而子孫不興」看古人眼中的善惡
中醫十二時辰養生法,古人的長壽秘訣
原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辭世,考古人生八十三載
揭秘漢劍:中國古人君子的修鍊之道
古人也追星?科學家解析「古星圖」
被遺忘的古人之九 古籍泰斗 沈宗威
青青子衿,中國古人心中的理想之色
看古人認識的「政治與經濟」:子貢的商政觀
烏蘭夫曾被稱「蒙古人的大汗」,一家三代經略內蒙古
盤點中國古代八大喪葬方式:解密古人的生死觀
瑪雅神秘壁畫:古人類曾有三隻眼睛
古人理財篇之端木賜: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不科學但有道理!中國古人卜卦奇准!古代的陰陽八卦推理之事
古人三大經典識人法,看人的大智慧,君子的真修養!
中西醫結合治療重症肝炎經驗分享,古人這三湯名不虛傳!
萌化了:古人眼中具有神性的大富之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