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的生活有多風雅?一組圖帶你穿越成宋朝文人
宋代文人的生活非常風雅、雅緻。怎麼個風雅法?看看這宋朝文人四藝——「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您就知道了。
宋代文人的生活非常風雅、雅緻。怎麼個風雅法?看看這宋朝文人四藝——「燒香、點茶、掛畫、插花」,您就知道了。圖為趙佶繪畫的《聽琴圖》局部。圖中有一個十分雅緻的香幾,香几上擱著一個小巧的白瓷香爐,香爐正飄著裊裊輕煙。
燒香即宋朝的香道。宋朝之前,燒香只限於貴族與佛堂,到了宋代,香道已擴展至整個士大夫階層,成了典型的文人雅事之一。圖為南宋劉松年的《聽琴圖》。
宋人在家居、宴客、讀書的時候,都會在香爐中點燃香料,讓整個環境沉浸在沁人心脾的香氣中。南宋李嵩的《聽阮圖》。
黃庭堅還提出「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凈身心、能拂污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里偷閑、多而不厭、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礙。可見宋人對香的珍愛。我們從宋畫中也很容易找到宋人焚香的情景。圖為《十八學士圖·焚香》。
只有宋人敢說:「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因為在中國茶藝史上,宋人的烹茶方式是獨一無二的。圖為宋徽宗趙佶御筆的《文會圖》。
漢唐人雖然也飲茶,但飲用的方式比較「粗暴」:將茶葉放入鍋里煮,並加入姜、蔥、茱萸、薄荷、鹽等佐料。陸羽將這種煮出來的茶湯直接貶斥為「溝渠間棄水」。元明時期形成、流傳至今的泡茶法,則過於樸實、簡易,難以發展成一套繁複的烹茶工藝。圖為《十八學士圖》。
宋人烹茶,有一套非常複雜的程序。首先,茶葉用「團茶」,即茶葉採摘下來之後,經過複雜的工序,將茶葉製成茶餅,用專門的茶焙籠存放起來。烹茶之時,從茶焙籠取出茶餅,用茶槌搗成小塊,再用茶磨或茶碾研成粉末,還要用羅合篩過,以確保茶末都是均勻的粉末狀。茶末研好之後,先用茶釜將凈水燒開;隨後馬上調茶膏,每隻茶盞舀一勺子茶末放入,注入少量開水,將其調成膏狀。然後,一邊沖入開水,一邊用茶筧擊拂,使水與茶末交融,並泛起茶沫。擊拂數次,一盞清香四溢的宋式熱茶就出爐了。這個烹茶的過程,宋人稱之為「點茶」。圖為劉松年的《攆茶圖》。
茶藝的發展,又促成一種鬥茶的風氣在宋朝社會的蔓延。圖為劉松年《茗園賭市圖》,畫的就是宋人鬥茶。
掛畫是鑒賞美術、書法捲軸。宋朝文人聚會,通常都要掛出自己的美術、書法作品,供文友品評;或者取出自己收藏的名畫,供大夥鑒賞。這就是掛畫的生活藝術。圖為《十八學士圖·觀畫》。
一般來說,在士大夫雅集或博古時,掛畫是常見的節目。圖為《十八學士圖》。
張訓禮的《圍爐博古圖》。
宋佚名《博古圖》。
插花作為一種生活裝飾品,廣泛出現在不同階層的宋朝家庭中。宋代之前,雖然也有插花藝術,但一般只流行於宮廷與貴族家庭,或表現為佛堂供花。圖為宋代蘇漢臣的《妝靚仕女圖》。
到了宋代,插花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時尚,深入到尋常百姓家。圖為南宋佚名《盥手觀花圖》。
今天比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白領、小資,經常會買一束鮮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裝飾生活。宋人也是這樣。圖為南宋《六尊者像》。
每天必看的「騰訊道學」?馬上置頂吧!精彩內容再也不會錯過!
(本文由騰訊道學整理髮布,轉載曬寶會微信公眾號。)
※宋代文人竟然是這樣生活的?
※穿越回宋朝,你的生活會有多精彩?
※宋朝人的小資慢生活,令人艷羨
※放下忙碌,體會宋朝文人的悠閑生活
※從武大郎的生活,看我朝和宋朝的差距!
※誰是「詩人」?——唐宋士大夫精神生活側寫
※實拍朝鮮老百姓真實生活,最後一張照片說明朝鮮人特別淳樸
※過風雅生活,像宋人一樣焚香
※從漢畫像磚上看漢朝人的精彩社會生活
※一組圖帶你走進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
※博人帥氣小葵可愛,火影忍者鳴人和雛田的幸福生活美圖
※南朝女詩人的艷詩和她的幸福生活
※聰明人更喜歡「葛優躺」似的生活方式?
※宋朝的夜生活
※劉嘉玲把她的人生活成了史詩 林青霞:嘉玲和偉仔是鑽石組合
※膚白藍眼卻是中國人,為何東北生活著說一口大碴子味的戰鬥民族?
※古人認為宇宙就是自己生活的那片地?
※瑜伽讓我們做一個陽光明媚的人 縱使生活百味雜陳
※風雅清供:古代文人的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