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太平天國北伐成功,清朝將提前結束統治!

假如太平天國北伐成功,清朝將提前結束統治!

說起太平天國運動,就不得不提到那場「北伐戰爭」,公元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後,為推翻滿清的統治,太平天國丞相林鳳翔、李開芳率兩萬餘太平軍精銳,從江蘇浦口出發,開始了悲壯的北伐之旅,在兩年的時間裡,北伐軍先後跨越六省,橫掃城池數十座,斬殺清軍7萬餘人,甚至一度逼近京畿地區,震撼清廷!可終因孤立無援,加之清廷調集重兵實施剿殺,北伐軍於1855年在連鎮、馮官屯等戰役中失敗,兩萬將士全軍覆滅,林鳳翔李開芳等人死難。這是太平天國歷史里的第一次大失敗,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在自述里談到「天國十誤」,其中第一誤就是北伐軍的全軍覆沒。對於太平軍北伐的種種討論,至今也仍未停止。

假如太平天國北伐成功,清朝將提前結束統治!


一、為何北伐,卻不盡全力?


當時對於太平天國的情況而言,太平軍攻克南京並將其定為首都後,實質上就是將南方作為了自己的根據地,雖氣勢正盛,但其在長江流域的佔領區並不穩定,財政、後勤補給等現實問題並沒有得以解決。所以全力北伐已經不是太平天國優先選擇的戰略方向。太平軍打下南京後,各路清軍夾擊而來,極大的威脅了太平軍的根據地,在沒有穩固根據地的情況下如果全力北伐,極有可能北伐不成又被人斷了後路。而且太平軍的組成基本上為南方人,他們願不願繼續向北走這也很成問題。所以其戰略是先穩固南京及周邊地區作為根據地,而不是集中全力迅速北上進攻北京。抽調一部分力量北伐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清廷的心臟,迫使清廷收縮對天京的包圍,打亂清軍的部署,然後趁機集中力量擊敗南方的清軍,減輕清廷對太平天國南方根據地的威脅(只是誰也未曾想到北伐軍居然能轉戰千里,最後差點直搗黃龍)。為南京根據地的鞏固創造好的形勢,並為天平天國下一步的進程打下基礎。所以當時的主要戰略方向還是西征和東征,而不是北伐。


另外,太平軍最初是順著兩湖一帶而來,對那裡的情況較為熟悉,軍隊內部兩湖、徽、贛成分的人頗多,實施西征,理論上要遠比前途不詳的北伐要容易得多(當然,曾家軍的突然崛起也出乎了太多人的意料)。先易後難,這也是千百年來經常實施的一種戰略思想。


二、為何只派兩萬人北伐?

1、當時太平天國的軍事最高決策者實為東王楊秀清,由於起義以來的戰事過於順利。使得楊秀清和其他高層人士對於局勢的判斷太過於樂觀,以為即便不使用全力,北伐軍也很可能像原起義軍從廣西到江蘇那樣直搗北方,北伐若成功,太平軍再通過西征東征控制長江流域及南方一帶 ,就會掌控大局。勝利的天平就可以站在天國這一邊。殊不知這種盲目的樂觀和誤判卻把兩萬將士送上了死路。


2、太平軍攻下武昌後雖號稱50萬,但實際有戰鬥力者應該不過10萬,這兩萬北伐軍人數雖少,卻是太平軍中主力中的主力,很多都是老廣西,也有兩湖一帶的人員,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絕非一般。所以從質量上來講,太平天國高層還是很重視北伐的。但就現實情況和楊秀清等人的規劃而言,西征遠比北伐重要,自然不可能抽掉太多的力量實施北伐,不過。。。用兩萬老兵來打這場前途並不明朗的北伐之戰,太值得商榷!


3、很多人一直認為從個人的利益考慮,當太平軍攻克南京後,高層內部的爭鬥也開始興起,林風翔李開芳等北伐將士多為楊秀清的嫡系部隊,楊讓他們北伐有撈取政治資本的嫌疑。反過來,洪秀全同意北伐,亦有清除異己的嫌疑。這種說法不是沒有可能,但可能性也不算太大,畢竟大局未定,北伐的失敗不是太平天國高層任何人想看見的結果,誰也不可能拿兩萬精銳的生命去開玩笑。


4、派林風翔等人北伐其實僅是太平天國北伐計劃的一部分,楊秀清也曾設想以現有的兩萬北伐軍為先鋒,等西征穩定後再派部隊實施接應,規劃的倒是不錯,只可惜當北伐軍陷入困境時,西征的形勢也不明朗,楊秀清很難抽調足夠的力量去接應北伐軍,而且北伐軍距大本營的距離實在拉得太遠,楊對此也是愛莫能助,理想最終沒有成為現實。


三、北伐軍為何可以一直殺到天津?

1、北伐軍在攻擊天津周圍之前,為了保存實力,主要是採取了流動作戰的戰術,避免碰硬(當然由於某些地方戰略位置的特殊和後勤補充的需要,一些硬仗還是要打的),沒有經歷太多的大規模戰鬥。


2、北伐軍自身的戰鬥力強悍,反觀攔截的清軍大多不擅長野戰,且戰鬥力低下,多半未與北伐軍交手便望風而逃,很難阻擊來犯的北伐軍。加之進軍途中沿途許多清軍城池為了保全自己,避免因戰敗而被清廷追責,乾脆採取閉門不戰的態勢。保全了自己,但也使得北伐軍可以順利通過。


3、北伐軍所到之處,捻黨、白蓮教等反清組織亦聞風而起,雖未掀起太大的風浪,但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大量的清軍,為北伐軍提供了一定的掩護作用。


四、北伐軍失敗有何原因?


1、人數太少

雖然兩萬太平軍是精銳部隊(沿途雖然也擴充了一些兵員,但這些新兵並未起太大的作用),但他們所面對的是整個北方,實力實在有限。清廷完全可以集中半個國力來與之拼殺。


2、後勤補充


由於北伐軍僅有兩萬人,所以攻城略地之後無法分兵把守,只能就地補充完畢之後便棄城而去,實際上等於斷了後路,在前期北伐軍連連獲勝、清廷震動的時候,如果能派後續部隊及時跟上,或許可能是另一番結果。可事實是直到北伐軍在天津受阻之後,援軍才匆忙過來,但由於距離實在拉得太遠,援軍自身的實力又有限,其在清軍的阻擊下接連潰敗,而且在此期間,由於缺乏補給,加之冬季來臨,致使北伐軍無禦寒衣物,廣西、兩湖士兵從小生活在溫暖的南方,面對北方冰天雪地的戰場,非常不適應,2萬北伐軍的全軍覆沒,其中因受凍而減員的就幾乎佔了三分之一。


3、戰術以及政策上失誤

北伐軍前期雖然進展順利,卻嚴重忽視了距離問題,孤軍深入,犯了兵家大忌,實際上是把自己送上了絕路。北伐軍在天津受困之後,各路清軍被調派而來加入到了圍攻北伐軍的行列里,援軍的到來又遙遙無期。照現實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已經宣告此次北伐將無果而終,再停留下去必是死路一條。可北伐軍終究選擇了固守待援的方案,幻想著固守一城等援軍一起裡應外合打敗圍城的清軍,實際上已經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而且無法發揮太平軍所擅長的野戰。以至於在戰爭後期始終被清軍包圍在孤城裡,雖然他們一次次地突圍,並且一次次在突圍戰中打敗清軍,但也在無援的情況下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最後全軍覆滅。


此外,太平軍在北伐的過程中,雖然使一些反清力量望風歸附,但在進軍途中採取毀廟宇、砸佛像、強迫百姓信上帝等錯誤方針,大大的失去了民心,加上幾次不理智的屠城也使得本來對清政府不滿民眾對太平軍亦產生了反感。


五、對這次北伐究竟該怎樣看待?


個人認為集中一定力量實施北伐還是必要的,其影響震動了清廷,牽制了北方大量的清軍,迫使十數萬清軍掉頭進行防禦,為南方西征和東征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而且北伐是有希望獲得巨大戰果的,只是由於援軍遲遲未到,後勤供給也跟不上,造成大好時機的延誤,力量不足也給了清廷以喘息的時間。最終導致北伐失敗。當然,太平天國高層對北伐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很多人到了南京後進取心退化,就不想再前進,內部也開始了權力與利益的爭奪,逐漸陷入腐化,這對北伐也產生了嚴重的消極影響。

您可能感興趣

清朝統治太成功,以至影響明末中國的走向?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後,為何沒有趁機推翻清朝的統治?
清朝頒布國歌希望江山鞏固,但不到一周其統治便瓦解
明朝滅亡後,國土即被清朝統治嗎?
清王朝結束對中國的統治後,組織了幾個袖珍版小朝廷,命運如何?
如果蒙古刀沒有設計成彎的,那成吉思汗統治歐亞可能還是天方夜譚
明朝滅亡是統治太腐敗,滿清無關
為何武力更強的元朝統治中原的時間沒清朝長?我來說一個根本原因
本組照片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代,而中國正處於晚清政府統治崩潰前夕
中國最混亂的時期,統治者大都有個通病,今天建國明天就可能滅亡
傀儡皇帝光緒的兩次新政,第二次終結了清朝統治
如果扶蘇繼位,秦朝的統治能夠再延續幾百年嗎?
這個皇朝歷史悠久,統治時間遠勝漢唐
清朝四個不為人知歷史,清朝統治者絕對不想讓你知道
本是一介書生的洪秀全是如何成為天王,甚至差點推翻清朝的統治?
清朝末年的山海關,清軍從這此入關,開始統治中國
二戰前夕,希特勒統治下德國的真實景象!
清初統治者大肆屠殺明朝皇室,為何康熙卻要找明朝後裔當官?
秦始皇建兵馬俑竟是為了死後也可以統治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