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儒、釋、道之間的融合是舉世罕見的奇蹟

中國儒、釋、道之間的融合是舉世罕見的奇蹟

中國儒、釋、道之間的融合是舉世罕見的奇蹟



許嘉璐(圖片來源:資料圖)

「儒釋道融合之因緣」,第一關鍵詞是「融合」,顯然這是對當今世界上流行的、統治著整個地球的思想——文明必然衝突,只有衝突才能解決問題這一思路的回應。第二關鍵詞是「因緣」。在對儒釋道的研究中,大家有一個共識:儒釋道在兩千多年中相融相濟,攜手並進;「君子動口不動手」,在辯論中學習了對方,豐富了自己,於是把中國的儒學、佛學、道學都推進到了世界思想和哲學的頂峰。


當西方還沉浸在,或者說迷惑在中世紀黑暗中的時候,宋代的學者已經為中國構建了完善的哲學體系,可以說那時候的中國哲學就是世界哲學的頂峰。後來,由於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一些哲學家認為中國沒有哲學,於是人們一直流傳著這種誤解,而我們也曾經自卑過。今天,中國的哲學已經得到了世界哲學界的承認,大家已經看到媒體上的報道,2018年,從未在中國舉行過的世界哲學大會將在北京舉行,而且從這次會議開始,漢語將作為世界哲學大會的會議用語。這是一個標誌,這是一個轉折,這是中國的文化、中國哲學正式地跨入世界領域、世界論壇的一個標誌。


儒釋道的融合是當今充滿衝突的世界所需要的


在這個總的緣起下,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 儒釋道已經逐漸成為國際化的宗教和學說。這三種宗教和學說,它們自身的理念,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相融的經驗,是當今充滿衝突的世界所需要的。而要想讓儒釋道的學說真正成為顯學,還需要我們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二是普及,應該讓精深和通俗結合。基督教經過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改革,由英國的清教徒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而佛教、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過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這就是要想讓一種學說成為顯學,從而在廣大民眾當中普及,似乎不能夠從基層做起,而應該拿自己的精義去說服、感染不同階層的精英與執政者。基督教初期的失敗、佛教傳入中國時曾經有過的不成功,都證明了這一點。而到了南北朝,佛教之所以在中國迅速鋪開,就是走了我剛才所說的路線。因而,普及是必須的,而提高、深化也是不可少的,必須二者有機地結合。今天,在兩岸四地的儒釋道中,似乎普及佔了主要的精力,而提高、培養一批大師反而被忽略。我們開展儒釋道融合之因緣的研討,就是希望能夠激勵和引導更多的學人對儒釋道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第二,在中國儒釋道之間的融合是世界的奇蹟。反觀世界史,特別是號稱「世界中心」的歐洲,自古以來,不同信仰之間,一種信仰的不同宗派之間往往都是兵戎相見、血光滔天,直到今天這種趨勢仍舊沒有得到完全的遏制。因此我們需要研究儒釋道為什麼能夠相融共進,這種經驗是極其寶貴的,也是今天的世界所急需的。過去所有涉及到這個問題的論著都提到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但是如果論述只停留到此,其實我們和相融之因與緣還有相當的距離,我們應該深化這方面的研究,這不僅僅是我們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第三,儒釋道現在面臨著共同的國際和國內形勢的挑戰。兩千多年來在應對現實的挑戰中,儒釋道不斷提升、不斷突破自身。在應對中相融,這是極其重要的啟示。只有在應對挑戰中進行創新,儒釋道才能夠傳承,而只有在不斷的傳承中,才能給創新提供機遇,傳承與創新從來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儒釋道融合的研究應當如何推進


下面我冒昧地就儒釋道相融因緣的問題,對今後的研究提出一點淺見。

第一,我們應該從不同的層面上進行思考。首先,借用西方哲學的術語說就是宇宙論的問題、本體論的問題。儒釋道有一個共同點,也是相融因緣之,這就是一元化的思考,一統的觀念。正因為這樣,所以對所謂的「終極關懷」我們都不是先驗的,不是「預設」的,而是從實踐中總結提升的。例如孔夫子把人生中最高的境界定義為聖人,要做到聖必須高而又高,他則「若聖與仁,則吾豈敢」,直到死還在努力地踐行著,追求著。道教最高的境界是真人,如果我們讀道教經典會知道,道家對真人的要求也和儒家對聖人的要求相近。而佛教,人們所共知,它的最高境界就是佛。佛教講應該「十行」、「十住」,攀登「十地」,只有到「十地」才可以和佛陀接近。


人的道德、思想的提高是有階段性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我們一生當中永遠達不到終點的,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對真理、對最高境界的追求,這就引導著人們永不停頓。同時在走向終極關懷的路上,儒釋道都主張內求,儒家的反求諸已,佛教的見性成佛,道家的修真身、抱朴守一,都是這個道理。


另外在思想方法上,或者叫方法論上,我們是辯證的,講周流變化、無始無終,講中庸、講中觀、講守中。我們在倫理上講和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講慈悲等都是如此。因而我們應該從世俗面、倫理面、方法面以及形上面,多方面採用多種工具、多種視角進行研究,這種研究就是三家一體攜手研究真理,而這個真理並不是絕對的,它是隨著人類意識、思想、水平的提高不斷前進的。同時它不是先驗的,它不是超越者,它是現實中來、還要回到現實中去的。


第二,我們應該從歷史過程中尋覓相融之因緣。這就是要從三家兩千多年來不斷的豐富完善中去研究,要從相互的爭辯中去研究,從宋代以來三家相融的理論和實踐中去研究,從當代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趨向中進行研究。實際上這兩千多年來,相生相剋的過程就是和而不同的豐富過程,就是相融之因緣充分展現的過程。


第三,從國際的思想和宗教的演變中借鑒。例如,從19世紀開始,猶太教就在探索和基督教之間的相互融合問題,因此在猶太教內部先後出現了幾個改革的派別,提出了多種改革的學說,促進了猶太教對當代社會的適應。再如婆羅門教,有不少大師已經在設想與佛教之間的溝通。又如100年前產生的巴哈伊教,它的教義就是世界所有宗教的融合。巴哈伊教歷史只有一百多年,但是教徒已經遍布世界各地,且不斷增加,什麼原因?值得我們借鑒。

我們之所以要在歷史的過程中尋覓,要從國際的形勢中去借鑒,就是因為我們三家都秉承著從現實出發的思路,講主觀體驗、認真思考和紮實踐履。我相信,沿著這條路走,積以時日,我們在相融之因緣的課題上一定能夠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促進三家共同發展,給世界以重要的參考。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大融合:滿族、漢族,塵與土的融合
歷史大融合:突厥汗國的興衰之路 ?
「韓國第一美女」金泰熙,毫無瑕疵的外形,奇妙的融合了古典和現代的氣質
盛產黑珍珠的非洲,全世界文化的大融合
國畫的中西融合與傳統拓新
揭秘:奧斯曼帝國的文化是怎麼融合的?
背景與角色融合的新高度:《你的名字。》專題之丹治匠、馬島亮子、渡邊丞談美術
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中國和美國合作的核融合實驗有了關鍵的突破
陽光、沙灘、古銅色:典雅和野性的融合之美
亞塞拜然,有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東西方民族和文化的融合
從文化融合角度看奧斯曼帝國之壯大
李道純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
老鐵山,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
星系融合,跨越浩瀚太空的亘古之約
融合新聞:概念、特點、變化與思維
盛京城,融合了滿、漢、藏傳佛教三種文化的精華!
將藝術、古董和收藏,與簡約風格最完美的融合,這對好基友的家做到了!
古今的融合與隔閡:論王鐸的古帖臨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