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的確,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中元節從何而來?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然後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禮記·月令》中寫到在孟秋(農曆七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亡靈,是個很好的選擇。


「七月半」也叫「盂蘭盆節」,這個名稱體現了該節的佛教因子。「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解倒懸之難。佛經中有一個「目連救母」的故事,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其母死後墮於餓鬼道中受苦,目連用神通之眼看到後十分傷心,以缽盛飯運用法力送給母親吃,但是飯一到口邊即化為火焰。佛祖告訴目連,其母罪孽深重,需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珍餚果品置於盆中,供養十方眾僧,這樣的功德廣大,才能使他的母親濟度。目連依佛祖之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南北朝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盛發展的時期。「目連救母」這則佛門的孝義故事,也有人說是佛經譯者根據中國孝道文化的改編,但不管怎樣,它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觀念熏陶的中國民眾的口味。從這個故事出發,本屬於佛教內部的佛臘日(佛歷以此為歲末,七月十六日為歲首)興起了盂蘭盆會,供佛及僧,祭祀亡靈,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蘭盆會與「七月半」的嘗新祭祖習俗合并,並開始確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節日系統中地位。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及時記述了這一節日的新變化:「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文獻也記載,推崇佛教的梁武帝蕭衍,每年七月十五日入寺送盆供養諸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食品科技網 的精彩文章:

大暑養生 重點要排除體內6種毒
秋葵要焯水嗎?吃秋葵的注意事項
夏天吃得越「冰」越容易中暑
一顆壞花生就能產生劇毒 小作坊的花生油最好別買
食用生薑有得肝癌風險嗎?

TAG:中國食品科技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儒、釋、道之間的融合是舉世罕見的奇蹟
李道純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以「中和」為本的內丹心性學
儒道釋大融合,歷史上的「儒」家來源以及變革!
時尚與經典的完美融合,吳亦凡的新造型引領潮流?
歷史大融合:滿族、漢族,塵與土的融合
背景與角色融合的新高度:《你的名字。》專題之丹治匠、馬島亮子、渡邊丞談美術
禪與內丹的融合
儒釋道三教為什麼能夠在中國和諧並存融合發展?
古風和二次元的完美融合,好美!
盛京城,融合了滿、漢、藏傳佛教三種文化的精華!
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與堅守
博雅教育:博專融合的回歸之道
國畫的中西融合與傳統拓新
動漫人物和現實的完美融合,看老外的卓越創意
老鐵山,神奇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
旅途中的紀念照:人與建築這樣拍才能完美融合!
龍珠里不同人物的融合,誰的融合形態是最強的,小芳會和誰融合呢
這楷書,融合了歐楷和褚體之美!
中國歷史上曾經強大的民族為何會消失?難道是民族融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