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自我檢查疾病的39個常識

自我檢查疾病的39個常識

       39個自我檢查疾病的常識


學會自己檢查疾病、在小癥狀面前早早的抓住病源,早了解早治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自我檢查疾病的小常識,真的極具生活實用性,細心記住、多多使用這些常識,對你的生活會很有幫助的!


1、腎氣不夠,就會有黑眼圈。

2、腎主骨,關節變形是腎臟能力不夠的表現。


3、頭部會出汗是因為心包有積水。


4、右腮與脖子間有脂肪囊腫可以是大腸的病灶,也可以是胃的病灶。


5、左下嘴唇腫脹是胃經路過的地方,壓胃經與左邊的肝經應該會有幫助。

自我檢查疾病的39個常識



三聯閱讀配圖


6、上嘴唇的顏色由深變得較淺的時候,那個人就沒有血管破裂的危險了。


7、身上有白斑是長期不愉快造成脾大虛,進而土克水。

8、唇淡的人血是少得很厲害很久的人。


9、有肝掌的人一定是陰虛火重的。


10、靜脈曲張是因為血管得不到足夠的養分,敲膽經一段時間後,血管養分夠了,自己就會恢復的。


11、雙手的無名指會抖就是肝缺血。


12、肛裂是陰虛火重的人才會有的問題。

13、臉黑,肺氣就很差了。


14、肺氣不夠制約不住肝臟,額頭兩邊一定青筋暴露。


15、嘴唇黑臉色白都是血氣不足的癥狀。


16、前額痛與大腸有關,側面痛與小腸有關,後腦勺痛與腎有關,頭頂痛與胃有關,所以壓對應的地方也可以消除頭痛。

17、眼睛是集五臟之精華,其中瞳孔為腎氣所主,黑珠為肝經所主,白珠為肺經所主,視力下降,是肝腎不足的象徵。


18、急性牙疼本是陽明經胃火上沖而致,即使有齲齒,也是長期上火沒得到調整而致,去胃火,循經指壓療法立見成效,且不容易再犯,不可拔掉做一生無牙之蠢事,極少數屬於腎虛牙疼,應對症按壓。


19、齒痕是脾虛。


20、腳底出汗是腎氣不固。


21、頭髮中醫稱為「血餘」,這就是說,只有血旺發才能生,所以只有腎強、脾旺,血才能旺,發才能生。


22、人下肢浮腫,嚴重達到小腹浮腫,小便變少,此為中焦脾胃升降失調,肝氣鬱滯,下焦腎臟火力下降,不能氣化而為,一般由生氣或亂用消炎傷腎葯造成的。


23、人體的大腳趾會變形是肝臟的血少到不能滋養的關係。


24、手掌腳掌會有乾熱的感覺,就是氣血還沒有到位的表現。


25、肩膀上油脂過剩,一是因為膽汁分解不夠,身體內的油脂含量偏高,二是因為氣太盛,才會反映在肩膀上。背上發痘痘是左腿的肝臟熱帶動了胃。


26、狐臭是一種肺氣不夠的表現


27、鼻孔周圍經常出奇的癢,是胃裡有個病灶跟這裡對應。打嗝是胃裡有病灶,牙齦出血是因為脾不統血,都是因為生氣造成的。


28、胖的地方是上身,那說明這人的脾臟比較虛。虎背是心與小腸不好,熊腰是胃與脾不好。


29、身上某些部分發出了很多紅色的疹子,用中醫的觀念來看是脾濕。


30、皮膚乾燥是肺氣還不足的關係。


31、頭髮容易油是因為膽囊不好肝臟不好(肝熱的人愛吃油膩的東西,而膽汁分泌不夠,油脂不能分解,造成血液里含油量過高,肝熱的人氣盛,油就帶到頭上去了)。


32、眼睛的眼白有點藍色,而壓肺經別比較痛的話,那麼就壓肺經別和大腸經別。


33、眼睛經常癢說明的孩子不僅肝熱且心火重。


34、兩腮肉多,尤其左腮浮腫,這就是小腸的問題,應該壓心經,35、心和小腸互為表裡,心經通了小腸的情況會改善。


36、當肝腎不平衡的時候,人體就會有潮熱現象。而壓肝或腎就是在調節肝腎的平衡。


37、舌苔白可以是陽虛也可以是陰陽兩虛。舌四周有齒印是脾虛。


38、乳房腫塊:乳頭為厥陰肝經,乳盤為陽明胃經,怒傷肝,思傷脾胃。


39、「行走不便」是氣血、體質上不來。古人講「久行傷筋,久立傷骨」,超負荷行走鍛煉必然影響病的恢復,不可不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 的精彩文章:

如果左眼皮一直跳是怎麼回事
什麼原因導致脖子上長痘痘
有頸椎病睡什麼枕頭好
下巴長痤瘡怎麼辦
貧血得原因是什麼呢
您可能感興趣

自我檢查疾病,39個經典常識
自我檢查疾病的常識有哪些
0-1歲孩子常見疾病有哪些 4種常見病先容
每個女人都應該做的11項疾病篩查
疾病身體自檢,你只需要30秒!
醫生髮現男子要命疾病,兩年勸說5次,3次在其他醫院檢查都正常
精神疾病中常見的14種情感障礙
孕前檢查主要檢查那些疾病
這8種食物完全可以幫助我們治療4類日常小疾病!
脊椎引起的108種疾病太全
這7種疾病可致癌,第3種很常見!
10個「醫生也會詫異到整個人愣住無法思考」的世界上最恐怖疾病。
秋季預防疾病必知5個小常識
16項體檢異常,為什麼這些疾病中招率最高?
這種常見疾病,男女患病比例約為20:1
睾丸癌疾病的幾個常見病因
自查:看面相辨疾病,出現這些癥狀時就該去檢查檢查了
8個嚴重的疾病信號,女人過了35歲一定要提防!
經常咳嗽 警惕這5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