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之初毛主席親自抓的四大水利工程之淮河治理工程
舊中國是一個水患嚴重的國家,長江的洪災,黃河的泛濫,曾經奪去了無數中國人的生命、土地、財產和家園!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下決心治理水患。開國之初,他親自抓了四大水利工程。
毛澤東接連批示要求治淮
1950年夏,安徽、河南兩省交界地區突降大暴雨,連續下了半個多月也沒停,在淮北地區引發了大洪水。剛剛獲得解放不久,正在進行土地改革的淮北地區,農民的房屋被沖毀,大片土地被淹,許多農民來不及逃避而被淹死。
中共安徽省委在給中央的報告中寫道:「由於水勢兇猛,來不及逃走,或攀登樹上,失足墜水(有在樹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統計489人。」
1950年夏季,毛澤東正在精心領導恢復國民經濟工作,指導新區進行土改,同時還密切關注著已經爆發了戰爭的朝鮮的局勢。7月20日,毛澤東收到了中共安徽省委關於淮北遭受洪災情況的報告。毛澤東讀著報告,臉上立刻浮現出沉重的表情。當他讀到報告中寫的有些災民因躲避洪水不及,爬到樹上,被毒蛇咬死這些文字時,不禁流下了眼淚。他在「由於水勢兇猛,來不及逃走……」這段話的下面,畫上了橫線。
毛澤東把這份報告仔細讀了兩遍,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他提起筆來,在這份報告上批示:
周(指周恩來):
除目前防救外,須考慮根治辦法,現在開始準備,秋起即組織大規模導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導淮,免去明年水患。請邀集有關人員討論(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導淮兩問題。如何,請酌辦。
周恩來於7月20日當天就看到了毛澤東轉來的淮北災情報告和在報告上寫的批示。第二天,周恩來打電話給中共中央華東局和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一方面了解災區情況,另一方面向他們傳達了毛澤東批示的內容,並徵詢他們的意見。周恩來還請曾希聖考慮根治淮河的辦法,同時告訴曾希聖,政務院也要組織水利專家,研究、制訂大規模導淮工程的計劃,並且組織各方面力量,儘快實施。接著,周恩來與時任水利部部長的傅作義等一起,召集水利專家和財政、物資部門的負責同志,一起制訂大規模導淮工程的計劃。計劃的輪廓,很快就形成了。
在治淮計劃輪廓已經形成,周恩來正在組織人員具體論證,想要儘快研究、敲定計劃稿時,8月5日,毛澤東又在另外一份淮北災情的報告上寫下了第二份治淮批語。毛澤東寫道:
周:
請令水利部限日作作(出)導淮計劃,送我一閱。此計劃8月份務須作好,由政務院通過,秋初即開始動工。如何,望酌辦。
雖然毛澤東在這份批示中採用的是商量的口氣,但從字裡行間,不難看出他的急切心情。毛澤東在這份批語中使用了「令」字,是命令水利部限期做出導淮計劃,並且要求這個計劃8月份必須做出,秋初就開始動工。
周恩來接到毛澤東的第二份批示後,召集有關人員緊急開會,研究落實毛澤東的指示。在研究、落實毛澤東指示的過程中,政務院把治淮工程與當時的軍事任務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並且要求各部門、各地區必須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戰鬥的姿態,不講價錢地落實。這樣一來,在本已緊缺的物資中,調配出了治淮物資;在本已緊張的財政中,擠出了治淮資金。同時,一份治理淮河的計劃草案,也在8月中旬拿了出來。
導淮必蘇、皖、豫三省同時動手,三省黨委的工作計劃,均須以此為中心
為了慎重起見,毛澤東和周恩來決定把這份計劃草案拿到政務院通過之前,急送與治淮工程有密切關係的地區,特別是淮河泛濫區域里的黨組織,徵求他們的意見,並且要求他們儘快把意見報上來。8月底,各地治淮意見陸續報了上來。
1950年8月31日,是毛澤東確定由政務院通過治淮方案的最後一天。這天清晨,毛澤東閱讀了最後一份關於治淮的材料——華東軍政委員會1950年8月28日向周恩來轉報的中共蘇北區委對治淮的意見的電報。這份電報中,蘇北區委提出的第三項意見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這項意見說:如今年即行導淮,則勢必要動員蘇北黨政軍民全部力量,蘇北今年整個工作方針要重新考慮,既定的土改、複員等工作部署必須改變,這在我們今年工作上轉彎是有困難的。且治淮技術上、人力組織上、思想動員上及河床搬家,及其他物資條件準備等,均感倉促,對下年農業生產等均受很大影響。如果中央為挽救皖北水災,要蘇北改變整個工作方針,服從整個導淮計劃,我們亦當竭力克服困難,完成治淮大計。這段話確實反映了一個問題:治淮是與地方其他緊要工作有衝突的。那麼,是不是以治淮為中心?其他工作計劃是不是要改變?毛澤東經過認真思考,決定一切工作必須以治淮為中心。其他工作計劃要加以改變,但改變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影響其他方面的工作。為此,毛澤東提筆寫下批示:
周:
此電第三項有關改變蘇北工作計劃問題,請加註意。導淮必蘇、皖、豫三省同時動手,三省黨委的工作計劃,均須以此為中心,並早日告訴他們。
毛澤東在這份批語中闡明的意見十分明確:當前,在淮河流域,都要以治淮為中心,同時,要注意改變這些地方的工作計劃。要注意,不要打亂陣腳。要在以治淮為中心的前提下,統一安排好各方面的工作。這不是江蘇一個地方的問題。整個淮河流域各省各地區,都要考慮改變工作計劃和統籌安排工作的問題。毛澤東讓工作人員把批件送到周恩來處後,還不放心,又親自給周恩來打電話,談了自己的意見。
從8月25日起至9月12日,水利部一直在開治淮會議,研究落實毛澤東此前關於治理淮河的指示的問題。31日這天上午,政務院要開總理辦公會,通過治淮計劃。周恩來正在考慮計劃的各項細節以及其他需要說明的問題。他接到毛澤東的批件後,又接到了毛澤東的電話。按照毛澤東的意見,周恩來反覆思考了在確定以治淮為中心的前提下,江蘇、安徽、河南三省的各項工作的計劃。然後,周恩來把毛澤東的批語和政務院總理辦公會通過的治淮計劃,拿到水利部治淮會議上去,由水利部治淮會議具體研究落實這項計劃。
9月12日,在周恩來直接指導下召開的治淮會議結束。會議提出,一定要高度重視、堅決落實毛澤東關於治理淮河的批示。同時確定採用「蓄泄兼籌」的方針治理淮河,並制訂了治理淮河各方面協同的計劃和治淮步驟。
治淮開工期不宜久拖,請督促早日勘測,早日作好計劃,早日開工
1950年9月12日水利部治淮會議結束後,按照毛澤東的指示,中央治淮決定下達至安徽、江蘇、河南三省,並要求三省要迅速傳達到縣一級,然後再傳達到農村的黨支部。這在蘇、皖、豫三省的幹部和群眾中引起了極大反響,特別是安徽省的群眾反響更加強烈。9月16日,中共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在寫給華東局和中央的報告中說:安徽省民眾特別是皖北地區的災民,積極擁護中央關於治淮的決定,各項治淮的準備工作,正抓緊進行之中,爭取早日勘測,早日開工。曾希聖在報告中還提出,為了治淮,中央要向安徽、江蘇、河南三省治淮工地緊急調運糧食。
曾希聖的這份報告,很快就轉到了毛澤東的手上。毛澤東看完報告後,於9月21日批轉給周恩來。他在報告上批示:「現已9月底,治淮開工期不宜久拖,請督促早日勘測,早日作好計劃,早日開工。」
按照毛澤東的這一指示,周恩來抓緊時間,集中各地的意見,然後對治淮計劃進行了修改、充實。10月14日,政務院發布了《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
11月,按照毛澤東的指示,政務院撥出治淮工程款原糧4.5億斤,小麥2000萬斤。大批糧食的調入,保證了治淮工程按時開工。
1950年冬季,在各地政府的統一組織下,有80萬民工投入到治淮工地上。他們在淮河兩岸搭起了帳篷和其他簡易房屋,按軍事建制組織起來,投入到火熱的治淮勞動中去。僅僅用了80多天的時間,就建成了一條長達168公里的蘇北灌溉總渠。1951年春種之後,治淮工地又集中了數十萬民工,投入到第二階段的治淮工程中去。當時,淮河兩岸,紅旗招展,口號震天,民工之間還展開了勞動競賽。當地駐軍也投入到了治淮勞動中去。
毛澤東一直關注著治淮工程。當看到從治淮工地上傳來的一份份捷報時,他十分高興。他決定組織一個中央治淮視察團,檢查治淮計劃的落實情況,同時鼓舞治淮大軍的士氣。1951年5月,中央治淮視察團組成。參加這個視察團的,不僅有中共的一些領導幹部,還有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代表、水利專家,以及一些水患嚴重地區的代表。邵力子擔任中央治淮視察團的團長。行前,毛澤東會見了邵力子,向他了解組團的情況,著重談了視察中要了解的情況和需要詳細詢問的問題。最後,毛澤東親筆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他吩咐身邊工作人員,把這個題詞製成四面錦旗,由邵力子代表中央視察團把這四面錦旗分送給在治淮前線的治淮委員會及河南、皖北、蘇北治淮指揮部。
5月,以邵力子為團長的中央治淮視察團到治淮工地視察,並把毛澤東的題詞送給治淮指揮機關,治淮指揮機關迅速把這一消息和毛澤東的題詞傳到全工地。工地上一片歡騰,民工們幹勁倍增。1957年冬季,治淮工程基本完成。在這八個年頭裡,河南、淮北、蘇北共投入民工幾百萬人,治理大小河道175條,修建水庫九座,庫容量達316億立方米,修建堤防4600多公里,提高了淮河流域特別是淮河下游的防洪泄洪能力。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目標,基本實現了。
史料來源:2009年第8期《黨史博覽》
作者:周文姬 霞飛






※秦淮河名妓的愛國情結
※從軍事視角看南京的水之二:秦淮河
※一江春水向東流之秦淮河
※航拍江蘇淮安古淮河生態文化景區 滿目翠綠春意濃
※淮安市淮海路「南大橋」正式通車,現名「古淮河大橋」引市民熱議
※夜遊秦淮河
※《智泉流韻》主編郭進拴原創散文《神遊秦淮河》
※長江、珠江、黃河、淮河,特大水災,日本人落井下石
※胡智深│黃河故道古淮河口雲梯關歷史追溯
※原來「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真的與秦朝有關……
※秦淮河上桃葉渡,六朝金粉繁華處
※山東淮河路9號 銀灘海邊宜居生活
※重磅|淮北綠金時尚小鎮來啦,將成為淮河流域時尚集聚地!
※從軍事視角看南京的水(2):秦淮河
※秦淮夜,金陵城,秦淮河,十里秦淮,氤氳了這個城市的潮濕與纏綿
※挺進中原,淮河雨季的一場大水,竟成了劉伯承元帥的「十萬大軍」
※秦淮河入選十大最美賞月地
※最新夫子廟燈會賞玩寶典 完美體驗秦淮河的柔美風情
※江蘇的這個縣有潛力成為淮河門戶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