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如今的中國,正在把一流的高鐵技術推向世界,尤其以打開英國市場最具典型意義,頗有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意味。回想百年前,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在中國修鐵路,所遭遇的巨大阻力和種種尷尬,不禁讓人感慨萬千。


破繭而出,無功而返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早在1872年,李鴻章就針對邊疆危機,從增強國防角度,提出了「改土路為鐵路」的主張,明言:「但自開煤鐵礦與火車路,則萬國蹜伏,三軍必皆踴躍,否則日蹙之勢也。」可惜,無人響應。


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李鴻章奉召進京商議海防事宜,遂去拜訪恭親王奕?,力陳修建鐵路的好處,請奕?「乘間為兩宮言之」,也就是做太后們的工作。然而,奕?並沒有支持,以「無人敢主持」、「兩宮亦不能定此大計」為由加以拒絕,李鴻章「從此遂絕口不談」修鐵路之事。


1880年,淮系將領劉銘傳進京籌議防務時,提出修建鐵路的主張,並從防務和商務兩個角度論證,指出:「自強之道,練兵造器固宜次第舉行,然其機括則在於急造鐵路。」他建議先修四條鐵路,即:北京至淮陰、漢口、瀋陽、甘肅。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較為全面的鐵路方案。


隨後,清廷命令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南洋大臣劉坤一妥議具奏。同年底,李鴻章復奏,進一步強調修鐵路是西方富強的重要原因,謂:「處今日各國皆有鐵路之時,而中國獨無,譬猶居中古以後而屏棄舟車,其動輒後於人也必矣。」而且,他還從國計、軍政、京城、民生、轉運、郵政、礦務、輪船、行旅等九個方面論證修鐵路帶來的益處。

慘遭圍攻,啼笑皆非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李鴻章和劉銘傳的主張,立即遭到一大批守舊士大夫的圍攻。他們所用以反對的理由,有些尚屬有理有據,有些則純屬固步自封,為反對而反對。


比如,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家驤上奏說,修鐵路有三個弊端:一是將使洋人擴張對華貿易有機可乘;二是沿途需佔地、遷房、移墳,徒滋騷擾;三是將影響輪船招商局津滬杭線的運費收入。平心而論,這些的確是修鐵路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也是洋務派必須解決的問題,後來義和團運動的爆發就與德國人強行修鐵路不無關係。


但是,曾經擔任過駐英、德公使的劉錫鴻所提出的反對意見,就有點「神秘」色彩,讓人啼笑皆非。他親眼見識過西方的鐵路,卻以驚擾龍王、河伯以及山川各神為由,反對修鐵路,令人匪夷所思。他說:「火車實為西洋利器……斷非中國所能仿行……西洋專奉天主、耶穌,不知山川之神,每造鐵路而阻於山,則火藥焚石而裂之,洞穿山腹如城闕,或數里或十數里,不以陵阜變遷、鬼神呵責為虞。阻於江海,則鑿水底而熔巨鐵其中,如磐石形,以為鐵橋基址,亦不信有龍王之宮,河伯之宅者。我中國名山大川,歷古沿為祀典,明禋既久,神斯憑焉。倘驟加焚鑿,恐驚耳駭目,群視為不祥,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災易召。」試問:這與後來的義和團盲目排外,又有什麼區別呢?

更有甚者,乾脆不和你講道理,直接扣上「破壞列祖列宗之成法」的大帽子,打掉你一切辯駁的機會。


當時,洋務派對鐵路的認知,尚不深刻,內部也存在爭端和矛盾。最終,慈禧做出決斷,反對修鐵路。修鐵路的第一次嘗試,遂宣告失敗。


香帥出手,扭轉局面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中法戰爭之後,洋務派再度提出修鐵路主張,遂引發第二次大爭論。

守舊派並無新鮮論調,給洋務派頭上安的罪名,仍然不外乎「資敵」、「擾民」、「驚擾神靈」、「破壞祖宗成法」等條。只是,為了起到效果,言論方面更加肆無忌憚、危言聳聽。比如:「鐵路一開,津通舟車盡廢,水手、車夫、客店、負販食力之人,終歸餓莩。」「鐵路一行,則四通八達皆可任彼遨遊,愚婦村氓不難盡被煽惑……禮儀必至消亡,是有害於風俗。」「輪車所過之處,聲聞數十里,雷轟電駭,震厲殊常,於地脈不無損傷。」等等不一而足。


與第一次不同,這一次洋務派認識已成系統,準備極為充分,對於守舊派的圍攻,逐條加以駁斥,提出應對之策,令對方啞口無言。最精彩的,要屬對「破壞祖宗成法」一條的反駁:「人事隨天道為變遷,今之人既非上古先朝之人,今之政豈猶是上古先朝之政?使事事繩以成例,則井田之制自古稱良,弧矢之威本朝所尚,試行於今日,庸有濟乎?」又謂:「西洋興辦鐵路……國富兵強而官民交便,就五大洲言之,宜於西洋,宜於東洋,豈其獨不宜於中國?」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在專制制度下,君主的意見永遠發揮決定性作用。此時,慈禧的態度已然發生些許變化,屁股開始挪向洋務派,不過尚心存猶豫,遂下旨讓各省督撫復奏。這時,有一個大臣的奏摺,徹底將老太太拉入洋務陣營。他,就是——「香帥」張之洞。


張之洞乃清流派出身,寫得一手好文章,慈禧素來愛讀他的摺子。他在奏摺里,明確支持修鐵路,並提出了詳細的修路計劃、籌款方案和取材方法,但主張先修盧漢鐵路,而非津通鐵路,實則是搶奪修路的主導權。善於玩弄權謀之術、平衡之術的慈禧,毫無疑問站在了張之洞一邊。但不論怎樣,修鐵路一事,總算見到了曙光。

擅做主張,驚擾皇陵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世事難料!1890年3月,正當盧漢鐵路開始籌辦之際,俄國加速修筑西伯利亞鐵路,窺伺東北,李鴻章遂以加強東北防務為理由,建議先修關東鐵路,又搶回了主導權。


在此期間,李鴻章失去耐心,不顧朝廷的反對,利用手中的權力開始修建鐵路。1880年,為幫助開平礦務局運煤,他擅做主張,修建了一條從唐山到胥各庄的鐵路,至1881年建成,全長20里,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的第一條鐵路!


然而,鐵路修成後,卻未能行駛火車,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清朝歷代皇帝葬在唐山境內的東陵,離這條鐵路很近。當時火車採用蒸汽機車頭牽引,車一開動,黑煙滾滾,汽笛隆隆。守陵官員立即向皇帝和太后稟報,說這種洋人發明的怪物驚擾了皇陵里的列祖列宗。在那個時代,皇陵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按照《大清律》,破壞皇陵可是死罪。結果,蒸汽機車頭被迫停用。


然而,那堆積如山似的煤炭總得運出去。於是,世界鐵路史上獨一無二的「馬拉火車」誕生了!開平礦務局的主事者想出一條妙計:用馬拉火車車廂。一列車廂前上幾十匹駿馬,一人在前駕馭,群馬跑起來,拉著順鐵軌前行。


後來,李鴻章想了個法子,在皇宮和鏡清齋之間建了一條小鐵路,讓慈禧坐著玩,老佛爺親身體驗後,覺得也沒那麼可怕,也就同意了。


真正阻力,並非百姓


李鴻章等修鐵路遭遇的那些「尷尬」


事實上,任何新事物的產生都會經歷一番波折,甚至引發恐慌都在所難免。當火車在英國剛出現時,英國農民也都非常害怕,傳言說這玩意一來,奶牛不產奶,母雞不下蛋。


中國百姓同樣如此,面對從未見過的龐然怪物,產生恐懼感極為正常。不過,最初的恐懼很快就被好奇所代替。普通百姓,對於槍炮、輪船這些新事物,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般排斥。比如,太平天國的主體是農民,沒什麼文化,算是很保守吧,但他們看到洋槍洋炮很好用,很快就愛不釋手。輪船最初在中國出現時,百姓很快就覺得新鮮,發現它跑的快,也都很喜歡坐。


相較槍炮、輪船等,中國百姓更為害怕電線和工廠。當時有線電報已經出現,需要架設電報線,一路埋桿,上面掛著線,中國人想不明白,就出現很多謠言,說電線攝小孩魂魄,小孩魂魄被收走後,就順著電線杆跑到外國去了。中國人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強於抽象思維,很難想像一種無法具體化的新事物。輪船可以裝人,槍炮可以打人,這些都很好接受,但電報、電碼都是無法具體化的東西,接受起來就比較困難。中國人更喜歡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害怕大機器生產,面對高聳林立的煙囪,人們都不敢去工廠做工。後來,工廠讓一些童工進去工作,過段時間後讓他們大搖大擺走出工廠,人們發現這些童工竟然都活著出來了,這才慢慢克服恐懼感。


祥說:洋務運動的主要阻力,並非來自於普通百姓,而是那些守舊的士大夫們,因為他們所建構的文化體系正在遭受巨大衝擊,他們的社會主導地位正在被替代,這是他們所無法忍受的。後來,在義和團背後煽風點火的,也是他們。換句話說,器物或技術的轉變雖然很難,但比起觀念的轉變來,卻又容易得多。中外對抗,歸根到底,還是觀念的對抗,文化的對抗。而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第一步,是真正的破冰之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一則「日本進攻北京」的謠言,引爆「三大賣國賊」的身份!
關於「五四」學生運動,大師梁漱溟有不同意見!
「顏值」夠高,即可當官:閑話清代「大挑」制度
八國聯軍侵華,紫禁城沒被毀,多虧一個日本人?川島芳子喊他爹!
關於太平天國,你知道的未必是真相!
您可能感興趣

鐵路旁的那些陳年斷路斷橋有些什麼故事、來歷?
沈詩偉:蒙內鐵路破壞環境?想想青藏鐵路吧
世界上七個最危險的鐵路橋樑,顛覆你對鐵路的認識
京漢鐵路為啥拐了一個彎?原來和袁世凱有關,害怕挖斷龍脈!
國家鐵路、地方鐵路、鐵路專用線……鐵路這些劃分您知道嗎?
長見識!這些汽車竟然在鐵路鋼軌上奔跑!
哈鐵往事 鐵路白衣烈士賈志超
世界最複雜的鐵路,被譽為「鐵路橋隧博物館」,每公里造價是青藏鐵路的2倍
史上最牛祖墳,因為康熙寫的這4字,慈禧不敢碰,修鐵路都要繞道
谷村新司:穿越遙遠的鐵路,尋找自己的命運之星
等這條史詩級的鐵路修成,印度就等著哭吧!
睿智慈禧太后 為鐵路代言巧妙聲援李鴻章 保守派從此閉上嘴
這條鐵路被譽為「天路」,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
鐵路道釘是這麼牛逼的嗎?是的,沒錯
中國有爛尾樓 巴西有永遠修不完的鐵路 堪稱奇葩
別人破壞鐵路靠炸 德軍鐵道兵靠這款神器成為鐵路破壞之王
一些荒郊野外被遺棄的火車和鐵路
世界上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橋:青藏鐵路上一條美麗的「彩虹」
比皇陵還牛的一座墳 修鐵路繞道而行光緒不敢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