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文化衝突處處 老人來美居不易

文化衝突處處 老人來美居不易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現在移民家庭的問題很多,而所有問題的根源,一個是文化衝突,一個是在於不明白自己所處的位置,所以就不知道怎樣處理家庭中的各種問題,甚至總是去找對方的缺點,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樣就導致彼此溝通困難,從而形成積怨,久了就會出極大的家庭矛盾。


在移民家庭中,老人要宣揚家風,父母要示範家風,夫妻要掌舵家風,子女要繼承家風,孫輩要順受家風,兄弟姐妹要競比家風。其實解決家庭問題也不是很難很難,每個人都從自己身上找問題,家庭矛盾就會比較容易得到解決。

文化衝突處處 老人來美居不易


隨著來美移民家庭的增加,耶魯大學附近公寓的中國老年人平時自種菜蔬


為帶孫子 60歲母親與老伴「異國戀」


劉超(化名)告訴記者,每天晚上母親和父親通電話的時候,是母親一天里笑得最舒心的時候。「有一次母親掛了電話,還意猶未盡地對我還幽默了一把:『老了老了,跟你爸成了異國戀了』。」

劉超與妻子孫莉(化名)於2012年通過技術移民的方式移居美國,夫妻二人踏上加州洛杉磯的時候,劉超手裡牽著大女兒Vivian,孫莉肚子里懷著二女兒Victoria,就像許多第一次踏上美國領土的年輕人一樣,當時的一家三口對即將到來的美國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期待。


如今,四年過去了,劉超與孫莉所居住的教職工宿舍熱鬧得遠近聞名:除了日漸長大的大女兒Vivian、已經活蹦亂跳的Victoria,還有2015年10月份剛剛產下的一對雙胞胎女兒:Lisa和Lucy。


由於學校僅為孫莉一人提供了工作崗位,在國內備受尊敬的公務員劉超,作為孫莉的家屬移民美國以後——失業了。美國人工成本昂貴,再加上家裡僅有孫莉一個收入來源,即便夫妻二人向美國政府申請了最低生活補助,但物質上依然捉襟見肘,入不敷出,直到雙胞胎女兒出生以後,依靠國家提供的新生兒補助,生活才得以逐漸改善。但是大女兒Vivian已經上學,二女兒Victoria需要照看,兩個小女兒嗷嗷待哺,不得已,劉超母親來到美國幫助小兩口照看孫女兒們,卻沒想到,原本持旅遊簽證來美國的劉母,這一住把短期來美變成了非法居留。


劉超說,他心裡知道母親想回國,可是沒有辦法,必須給母親做思想工作。原本能夠合法居留6個月的旅遊簽證,對於劉超一家來說遠遠不夠,家裡熱熱鬧鬧的四個孫女兒們,一天都不能離開奶奶。劉母從孫莉即將待產時來到美國,截止2016年1月份時,已經呆滿6個月時間,從1月份到現在的每一天,劉母都為非法居留。劉超說,既然已經成了非法居留,就意味著以後再想進入美國將會非常困難,乾脆不讓母親走了,等孫女兒們都上了幼兒園,再讓母親走,而且一旦離開,由於有了延期滯留的記錄,也就再也回不來了。


一般人家裡緊張的婆媳關係,在劉家都不是問題,因為孫莉也迫切的希望劉母能夠留在美國照看孩子,儘可能的對劉母好,但兩代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依然在很多地方矛盾重重。

早餐要喝粥 教小孩方言 小事衝突不斷


劉超說,美國物質條件豐富,兩個小女兒出生後,在政府的資助下,一家人伙食改善很多:「雖然政府並沒有直接給錢,但是政府按月提供,雖然只能消費食品,但是一家六口人的口糧已不再成為問題。」劉超煩惱在於,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母親也改不了吃剩飯的習慣,而且還會教訓孫女兒們,一旦剩飯就大聲斥責。甚至政府給兩個小女兒發的嬰幼兒奶粉,眼看快到期了,兩個小傢伙喝不完,劉母都會自己沖奶粉喝。


除了吃剩飯、過於節儉以外,劉超認為母親的心理狀況非常複雜:既認為小兩口在美國打拚不容易,又覺得他們在美國的日子已經夠滋潤了。劉超告訴記者,由於自己還有個弟弟,在國內已經成家有孩子,因此劉母來到美國以後,時常把劉超家裡的生活與弟弟家相比、與弟弟的孩子相比,長此以往,心理無端生出不平衡,劉母在心裡為自己國內的兒子打抱不平,對此劉超也十分無奈。


劉超說,他知道母親失落,可是他也沒有辦法。母親在國內有父親,有她的親姐妹們,平時還能去廣場跳個廣場舞,可是來到美國,母親語言不通又不會開車,除了帶孫女兒做飯以外,連去超市買菜都需要等孫莉下班以後帶著去。


更多時候,劉母都是好心辦壞事,生活中的小事不勝枚舉。例如劉母不認為孫女兒應該去上中文學校,因為劉母就能教孫女兒說中文,雖然劉母教的中文帶有濃郁的家鄉口音。再比如劉母認為早餐應該喝粥,並且很早起床為全家做中式早餐,費時又費力,可無奈孫女兒的胃早已成為美國胃,早餐只喝牛奶吃麵包,剩下的粥又成了剩飯進了劉母的肚子。

終於有一天,劉母身體極度不適,將國內帶來的葯幾乎全吃了一遍依舊沒有好轉,在兒子和兒媳的半「挾持」下將劉母架到了急診室,並且最終確診為急性尿道炎。由於劉母在美國為非法居留,沒有醫療保險,一次急診讓劉家花費了2000美元。事後劉母自責又委屈,劉母說,她在國內好好的有醫保卡也有保險,不知道為什麼要出國受這個洋罪。


不願意在美國居住的老人不在少數


據粗略統計顯示,在美國居住的華人華僑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上層為高收入人群,佔據總華僑人數的30%,他們是美國夢的真實載體,也是眾多前仆後繼移民者們的目標和希望。


像劉家一樣的收入水準為中層,這部分人有一定的業務技術能力,大多數生活在唐人街中國城附近,融入美國的道路曲折而艱辛。下層30%主要從事體力勞動並在服務性行業工作,很多人不會說英語,收入菲薄,到了美國依舊住著「格子間」。

劉超一家的情況並不是個例,據美國國務院最新公布的2015財年簽證數據顯示,2015年度申請移民美國的中國大陸申請者有38171位,其中最受中國土豪青睞的美國投資移民EB-5中國大陸申請人15830位,中國香港254位,中國台灣158位,中國申請人共計16242位,佔據總申請人數92%!


居高不下的移民者背後是依然居住在國內的移民者父母,也是中國富豪階層以及高級知識分子階層的「留守老人」們。這些老人大多年事已高,一輩子居住在中國,很多人甚至在子女移民後才第一次踏上美國土地。許多移民者戲稱,美國生活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而「寂寞」這個詞,對於眾多想要來美與子女團聚的老人來說體會更加深刻。劉超與母親心裡都明白,雖然劉母答應幫助小兩口留在美國照看孩子們,可是等小女兒上了幼兒園,誰也無法阻擋劉母回國,而且這一回,不管心理選擇還是客觀簽證條件,美國,劉母都不再回來了。


看著還在咿呀學語的兩個小孫女兒,劉母知道,想把她們送進幼兒園,還需要在美國再熬上兩到三年,才能回到中國與老伴團圓。(僑報記者李幟一北京報道)

文化衝突處處 老人來美居不易



在有矛盾的家庭里,老人恐難有愉悅的生活情趣。


延伸報道


「搬運婚姻」問題多 老人多成受害者


跨國「搬運婚姻」在華人人口密集的洛杉磯已經不是新鮮事,中國內地往往有人羨慕這樣的婚姻,似乎出國移民輕而易舉,不必為身份煩惱。然而,因為文化、法律制度以及生活習慣的種種衝突,這樣的婚姻也往往醞釀了很多難題,被捲入搬運婚姻中的老人們,往往成了受害者。


父母同住家庭矛盾多


來自廣西的王太太一家人7口曾經住在同一屋檐下,王太太早在中學時期就來到了洛杉磯,而王太太的丈夫是與其在中國結婚後直接來到美國居住的。王先生來到洛杉磯之後拿到美國身份,於是給家在雲南的父母及弟弟辦了綠卡,這樣一家人被「搬運」到了洛杉磯。一家7口同住一個屋檐下,難免產生矛盾。這些矛盾在王先生的弟弟來到洛杉磯之後更是被激化,一家人每天吵得不可開交。


事情可以從王太太買房子講起,在王太太與先生購買房產的時候,王先生的父母出了10萬美元的抵押金,雖然房產是在王先生和王太太名下,王先生父母的貢獻是很大的,更何況王太太兩個女兒現在一個9歲一個8歲,都是在王先生父母的看管下被帶大,可以說是為了女兒的一家人出錢、出力。兩個老人現在都超過75歲。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家庭觀念,養老送終是每個兒女應盡的孝道。


然而,因為家庭瑣事,王太太和兩位老人相處得並不好,經常出現口角。而去年王先生的弟弟也拿到綠卡和一家人住在了一起,弟弟已經30多歲,來到美國一年也不急著找工作,讓王太太看不下去。很早就來到美國的王太太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認為成年人在家無所事事是非常不體面的事情,更何況是一個已經30多歲的男人,而且對於父母和他們住在一起頗有微詞,因此一家人吵得更凶了。王太太幾次和全家人翻臉,並要求王先生的父母和弟弟從家裡搬出去。


不同文化對孝敬老人有不同理解


王先生的父母現在已經年逾75,這個年紀在中國原本是子孫滿堂,安享晚年的日子,現在卻不得不搬出去,在家附近的公寓租房。為了補貼房租,兩個老人還為別人家打掃衛生掙錢。兩個老人一星期才能見兩個孫女一次,老兩口感覺心裡特別酸楚,本來在國內雖然不是富人家庭,但生活也過得非常體面。以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來看,晚年淪落至此好凄涼。


然而,中國傳統的孝敬老人價值觀和做法卻很難被搬運到美國社會,尤其對於已經接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一代來說,中國老一代的父母兒女的相處方式已經是舊思維,是家庭生活的絆腳石。對於很早之前已經在美國生活的王太太來說,兩個老人和他們分開住對他們都有好處,這樣互相干預得少,矛盾少。從美國社會的價值觀來看,每個人都辛勤工作、自食其力,這樣的生活對每個人都有好處,而且能培養健康的家庭關係。


父母兒女不分家釀財產糾紛


矛盾是小,無法溝通鬧上法庭就是另外一個層次的矛盾了。為不少華人家庭解決家庭及遺產糾紛等問題的華人律師方見堯就接到了不少這樣的「搬運婚姻」案例。


方律師說,有一個案例是一位從中國來的母親很多年前隨女兒和女婿移民過來美國和他們團聚。因為沒有工作和信用記錄,無法貸款,母親用自己的錢為女兒女婿買房付下了頭款,房子是在女兒名下,每個月母親把房貸的錢交給女兒,女兒再用支票支付貸款。10多年過去房子的貸款已經付清了,而且在這期間母親也幫女兒照顧孫子孫女。現在孫子孫女長大了,母親打算賣掉房產回到中國養老。母親與女兒在買房之前有協議,將來如果母親要賣房,女兒要無條件把賣房的錢轉給母親,但是現在女兒不願意,而且還撒謊。


女兒說,當初買房頭款是用自己的錢,每個月母親給女兒的錢是租金,因為母親在房子里住,女兒還出示了一個租約,女兒是房東,租約上寫母親每個月支付租金,租金大概就是還房貸的數目,還說母親簽了字。


母親不知道怎麼回事,母親本來和女兒有協議,但是年代久遠,白紙黑字合約很粗糙,女婿說母親逼老婆簽的協議,母親沒有辦法,只好到法院起訴。


方見堯律師說,中國人喜歡用別人名義去買房,以為大家原本就是一家人所以沒問題,但是一旦轉移了財產自己就沒有權益,很難講理,具體案例要看雙方有多少證據。


文化差異大語言不通精神健康堪憂


隨著兒女被「搬運」過來的老人往往是最難適應異國環境的,加上大部分人語言不通,很難交到朋友。如果住在洛杉磯這樣的地方再不會開車,就更是被「孤立」。很多到了洛杉磯的老人都說,來到這裡感覺是在「坐牢」,很多人耐不住寂寞,還是搬回國內居住。


隨女兒來到美國的張先生為了適應生活環境在當地參加成人學校學習語言。在語言學校里的一些老人對他說,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大部分老人都適應不了,最後決定回國,很多人學了多少年英語還是沒有太大進步,有的老人甚至就把語言學校當作是交朋友解悶的地方。


在語言學校上了2年的陳先生來到美國的時候已經75歲,女兒嫁到美國之後拿到身份就給他和老伴辦了綠卡。女兒非常孝順,對兩老人照顧有加,女婿是洋人,儘管女婿也非常善解人意,同意讓兩個老人與他們同住,但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語言不通,難免有摩擦。為了學英語,老兩口參加了成人學校的英語班,但是沒多久就學不下去了,女兒在大公司當工程師平時朝九晚五,兩個老人感覺非常寂寞,沒有兩年,老兩口就執意要回國,女兒連哄帶騙還是無法挽回。


這樣的家庭其實是很多「搬運婚姻」家庭中老人現狀的寫照,耐不住寂寞的回國,而留下的如果還無法適應就會造成心理健康問題。方見堯律師說,他曾經有一位客戶隨女兒來到美國,因為不會開車,每天只能呆在家裡,但是在家裡和女婿相處不來,老人家長期下來有憂鬱症。因此牽扯到申請醫療方面的問題。為了拿醫療保險「白卡」,她將存款過戶到女兒名下,但是這樣女兒和老公都有份,一旦離婚後女兒的先生也會分到一半,老人心有不甘,最後找律師辦理了資產信託。


老人看病難


老人難免要去看病,對於一些隨子女來到美國居住的老人來說,看病更是一件難事。在美國購買醫療保險十分昂貴,對於拿旅遊探親簽證的老人來說,最怕的就是生病。從陝西來的劉先生老兩口,在洛杉磯幫女兒照顧新生的寶寶,每次一呆就是6個月,因為先生有肺氣腫,所以想要購買醫療保險,結果發現原來一個月保險差不多就要700到800美元,而且如果生病去醫院還是要掏很多錢,這樣的醫療費用對於拿退休工資的老兩口來說實在是負擔不起,所以老兩口每次來美國都要從國內帶各種藥品。劉先生說,沒有醫療保險,感覺在美國生活再好,還是心裡不踏實。


即便拿了綠卡,想要購買醫療保險對於一些老人來說仍然是很昂貴的,廉價的醫療保險對收入和存款有限制。方見堯律師介紹說,在美國老人要申請白卡,銀行賬戶不能多於3000美元,很多老人為了拿醫療「白卡」有的把存款過戶到兒女名下,但是如果被政府發現,使用白卡所有的醫療資金都要全部償還。方見堯律師說,曾經有一個案例,一個華人老太太十幾年前嫁到美國,後來發現自己的先生有癌症,以為屬於低收入,所以拿醫療「白卡」,政府平時給一些小錢生活,老太太從前以為在美國很好,但現在每天要像護士一樣照顧老先生。更不幸的是,有一天她在路上被人開車撞了,在醫院住了兩個星期才醒來,後來找律師去索賠,老人家拿到賠償金的時候卻因為這個額外的收入影響到了先生,先生的白卡被取消了。方律師說,他一般都建議客戶做資產規劃,成立資產信託,可以將錢轉到信託戶口上,這樣他們不僅可以管理這些錢,還可以保留「白卡」。(僑報記者夏嘉洛杉磯報道)

文化衝突處處 老人來美居不易


文化衝突處處 老人來美居不易



紐約僑報


微信公眾號:nyqiaobao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紐約僑報 的精彩文章:

法拉盛堵車的原因終於找到了!竟然是這個……
盤點 | 紐約哪個地鐵站附近房租最便宜?
升學 | 紐約教育局推遲春假 家長炮轟"欠考慮"
收到傳票怎麼辦?不要讓這些事情影響你的入籍……
噓,就說無性別公廁那點事兒!網友們,你們接受嗎?
您可能感興趣

性衝突理論無處不在
美國不斷發生騷亂衝突事件,社會撕裂現象越來越嚴重!
不善於處理感情衝突的星座
法身寺僧侶與警方肢體衝突 多人受傷
小伙和美女酒店不可描述,卻不料女子後邊破裂發生衝突
美國的鄰居,犯罪、暴力、衝突不斷,死人更是家常便飯
美國加州囚犯擠爆監獄,人數太多衝突頻發,不得不減少關押
衝突無處不在,智慧媽媽總是有辦法化解並變成孩子成長的契機
您是怎麼處理親子衝突的?
全球危機遠沒有結束,明年局部地緣政治爭端和軍事衝突或更多
兩國之間軍力即使懸殊比較大,為何不會輕易發生軍事衝突?
如何處理兩代育兒觀念的衝突
女人不要製造衝突,男人不要迴避矛盾
如何有效處理伴侶間的差異與衝突
面對親子衝突,首先要處理的事情是什麼?
父母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衝突
衝突不斷 違紀升溫 總局放話:國際影響惡劣嚴厲處罰
鹿晗關曉彤戀情不被看好,骨子裡命定不合,三大衝突埋下隱患
健身會讓人變得暴力嗎?為什麼健身以後更容易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