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少數民族對中國歷史貢獻何在

少數民族對中國歷史貢獻何在

中國的歷史不只是中原和漢人的歷史,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少數民族對中國歷史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卻很少有人能夠說清楚。


那麼,哪些影響最為關鍵?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疆域貢獻。沒有鮮卑人統一中原,東晉南朝就只能偏安江南,何來後來的煌煌盛唐?沒有蒙古人東征西討,南宋最北不過淮河,怎麼會有東起日本海、西抵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南至暹羅的大元一統?更近一點兒,沒有滿洲人滿蒙聯姻,并吞朔漠,大明王朝只能固守九邊,以黃河劃界。歷史上的中國疆域,其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正是因為歷代少數民族不斷地將自己腳下的土地融入中國的範疇,才有了我們今天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生存空間。


除了顯而易見的疆域貢獻,少數民族的制度貢獻也不能忽視。中國歷史上什麼制度和少數民族息息相關?

第一個是至剛至強的皇權政治。中國本來從秦朝就建立了皇帝制度,但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落南方的中原政權深陷門閥政治之中,貴族坐大,皇權不振,小民凋敝。這樣的政權自保尚且不足,更遑論統一!北方呢?雖然五胡入華,一片混亂,但在這混亂之後,兩股勢力卻逐漸結合在了一起。一股是崇尚武功和信奉實用主義的少數民族軍事貴族,另一股則是被剝奪了出身優勢,只能憑藉管理能力和統治者合作,因此變得強悍務實的漢人士族。這兩股勢力都推崇皇權,推崇建功立業。這樣一來,北方的皇權重振,制度修明,軍事強大,統一而富強的隋唐盛世才應運而生。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隋唐府兵制、均田制、選舉制、監察制,哪一個沒有北朝的剛勁底色?學者們說,縱觀魏晉南北朝歷史,其出口在北而不在南,道理就在這裡。


第二個則是至柔至和的多元管理模式。從元朝開始,中國從以農耕區為主體的「小中國」發展為包含游牧、綠洲、高原等多種經濟區的「大中國」。大中國就得有大中國的管理方法。到清朝,中原地區的郡縣制以外,在滿蒙地區有盟旗制度,在新疆有伯克制度,在西藏有噶廈制度,在西南有土司制度……正所謂「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這是少數民族政權更容易獲得的領悟。這些柔韌而多元的制度,豈止在古代中國發揮作用,對今天的中國不也還是重要的借鑒嗎?


更加「潤物細無聲」的,是文化貢獻。胡笳十八拍和十面埋伏是中國傳統音樂嗎?當然是。可是,胡笳也罷,曲頸琵琶也罷,本來都是由漠北和西域傳來的少數民族樂器,它們演奏出的或悲涼,或纏綿的曲調,本來也不是中原的雅樂正聲。但是,正是這些曾經的舶來之物豐富了中國人的精神,也擴大了中國禮樂文明的範疇。再看語言。如今,誰會覺得「北京站」這個名詞有少數民族元素呢?可是,中原漢人管傳遞文書和官員往來中途換馬休息的場所叫「驛」,蒙古人才叫「站赤」,簡稱「站」。換言之,我們今天叫「北京站」而不是「北京驛」,其實就體現了蒙古語對中國語言的影響。


正是因為周邊民族的存在,中原文明才能一直保持著內在的緊張,不斷修正自我,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才能跨越五千年烽煙,長得如此茁壯。匯聚眾流,有容乃大。竊以為,這才是中國民族教育的起點,也理應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內容。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作者:蒙曼,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千年歷史保護傳承 漢沽滷水製鹽技藝入「非遺」
皖南皮影戲第九代傳承人:何澤華
口承文學與民間信仰
失傳多年的民間舞蹈「扇鼓舞」
采絲茸茸香拂拂——地毯的織造工藝與收藏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哪位皇帝對歷史的貢獻最大?
蒙元在中國歷史上的貢獻
佛教對於中國的貢獻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對疆域貢獻最大的朝代,大家卻大多討厭它
滿清對中華民族的最大貢獻——基本奠定了中國今天的版圖
曆數古代七大王朝版圖,元清對中國領土貢獻最大
對中國歷史貢獻最大的三個短命王朝
英國對人類文明的四大貢獻
他們讓美國偉大──移民為美國做出的巨大貢獻
科舉: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大貢獻
中國通:加藤嘉一對中國的三大貢獻
剛果共和國駐華大使:中國將對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做出更多貢獻
袁世凱對中華民族的八大歷史貢獻,又有幾個人知道呢?
世界歷史上對人類貢獻最大的十大王朝,中國佔兩個!
別信「中國威脅論」,這位亞美尼亞軍官說,中國對世界有五大貢獻!
對中華民族貢獻最大的九位皇帝,漢朝獨佔三位
薩達姆對中國有鮮為人知四大貢獻
盤點歷史上對中國貢獻最大的十大皇帝
大清王朝對中國的巨大歷史貢獻,不可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