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程派京劇傳人李世濟去世 系程硯秋義女卻一生未能拜師

程派京劇傳人李世濟去世 系程硯秋義女卻一生未能拜師

程派京劇傳人李世濟去世 系程硯秋義女卻一生未能拜師



5月8日晚11時許,著名京劇程派表演藝術家,京劇大師程硯秋先生的義女李世濟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歲。

李世濟生於1933年,她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代表性傳承人,培養了李海燕、李佩泓、劉桂娟、呂洋等程派傳人。她青年時代曾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等京劇大師同台演出,常演劇目有《文姬歸漢》《鎖麟囊》《英台抗婚》《梅妃》《陳三兩》《武則天軼事》,以及現代戲《刑場上的婚禮》等。


從小與戲結緣得「小程硯秋」美名


李世濟1933年出生於蘇州。父親李乙尊繫上海名流。11歲那年,李世濟在朋友家見到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第一次見面,他就很喜歡我。周圍的人都說我長得很像他,比他親女兒還像,大家就說乾脆認作乾女兒。第二天,我4點鐘放學到家,程硯秋大師已經在家坐著了,還帶了認乾女兒的見面禮,金鐲子、一對銀筷子、兩個銀飯碗。我們是戲迷家庭,我父母非常高興,當時就叫我磕頭,拜乾爹,然後確定了父女關係。」


此後,李世濟一直得到程硯秋的親自傳授。「他對我非常寵愛,每天到家來跟我說戲。我們家很講規矩的,他坐沙發,我只能坐小板凳。但我學得很快、很努力。」程硯秋教戲嚴厲而認真,李世濟學起來也不敢有絲毫懈怠。練唱詞,離牆一尺遠處,對著貼在牆上的宣紙念,直念到口中噴出的熱氣濕了宣紙;吊嗓子怕影響到鄰居,就在自家廁所里架一個酒罈子,對著練,直到頭昏眼花、兩耳轟鳴為止。3個月後,第一齣戲《賀後罵殿》學成,第一次演出,李世濟就博得了「小程硯秋」的美名。

一生未能拜程硯秋為師成為最大遺憾


1945年,12歲的時候,在一個偶然的場合,李世濟見到了程硯秋程大師。當時就有人說她「長得跟程大師很像,何不認做乾女兒」,就是這麼一句玩笑話,反被大師嚴肅對待了。第二天程先生就專程帶著禮物來到了李世濟上海的家,拜訪了她的父母。大師的突然造訪對於李世濟這個戲迷之家而言,也算得上是天大的驚喜,對於程先生「簡直是從心裡頭尊敬得不知道怎麼好,大人們趕緊叫我跪下給大師磕頭,我就磕頭,這樣認了他是我的乾爹,就這麼確定了父女關係。」


從此以後,李世濟開始了正式、系統地隨程先生學起了京劇。然而拜高師為徒也並非輕鬆容易之事,一旦小世濟偶爾忘詞或者唱錯,必定會遭乾爹用紅木尺子打手板之苦。年少的她,學藝時候也是非常的刻苦和努力的,練習走腳步的時候,從夾紙,到頭上頂本,到頂碗,甚至到頭頂上換成一碗水,如此反覆練習下來,一個禮拜就要走破一雙鞋。而這時心靈手巧的程先生一定會親手為心愛的乾女兒縫製一雙新鞋,並從北京郵寄到上海的世濟手上,令世濟充滿了感激和感動,並加倍努力的繼續練習下去。世濟喊嗓子怕影響了鄰居就對著罈子喊,練習念《玉堂春》念白的時候,把一張宣紙貼在牆上,靠嘴裡頭勁頭,用吐沫星把宣紙給噴滿了才算停。除了跟程先生學,在程先生的安排下,世濟還要跟其他名師學習武戲、花旦、崑曲等等,每天從早上四點一直練到晚上將近十點、十一點鐘,異常辛苦。


程硯秋為了使李世濟全面掌握京劇表演藝術,請了芙蓉草、陶玉芝、朱傳茗、王幼卿、李金鴻等名家為她教授身段、表演、武功和崑曲,還請了梅蘭芳教她《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經過10多年的勤學苦練,李世濟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儘管跟隨程硯秋程大師學了一輩子的戲曲,但是,每當李世濟向程大師要求正式拜師的時候總是被大師拒絕了,這是她一生的遺憾。她清楚地記得程硯秋反對得很堅決:「看我的子女,哪個是干這行的?我這是愛你呀,戲班可是『大染缸』。」

1952年,儘管程硯秋反對她棄醫從藝,李世濟還是毅然決然地從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肄業,來到北京自己組建戲班,通過當時的京劇工會進行演出,獲得不錯的反響。1956年,李世濟進入北京京劇團,作為青年演員的她與馬連良等大師常常合作演出,得到了不少名師指導。之後,程硯秋和李世濟以及其他一批當時卓有成就的表演藝術家作為新中國的文藝骨幹代表被派往莫斯科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臨行前,負責該活動的周恩來無意中得知了李世濟多年來的夙願,向她承諾,等活動結束後他親自做東,為她和程硯秋主持拜師之禮。


那次演出非常成功,但李世濟的等待卻成了空——程硯秋突然病故。這成為了她最大的遺憾。

程派京劇傳人李世濟去世 系程硯秋義女卻一生未能拜師



李世濟《武則天軼事》劇照

從「小程硯秋」到「新程派」


李世濟1950年入上海第二醫學院,肄業後於1952年組織李世濟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受到鍛煉。1956年參加北京京劇團,與馬連良、譚富英、裘盛戎等大師同台合作,大大提高了表演水平。


文革時期,李世濟在長城邊待了十個月,也去干農活,但她堅持練嗓子,自己把門窗用棉被捂得嚴嚴實實防止被別人聽到。後來到戲曲學院教學生,也唱了不少現代戲。因為她堅持練習,後來重返舞台的時候才可以保持原有的水平。1976年在人民大會堂,她演出清唱《蝶戀花》。儘管十年浩劫奪去了她藝術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但是她依然引吭高歌,光彩不減當年。


李世濟的唱腔韻味非常富於程派特色,扮相也酷似程硯秋。但她沒有單純在「像」上下功夫,而是通過舞台實踐把程派藝術推向前進。觀眾、特別是許多青年觀眾之所以喜愛李世濟的演出,是因為她的演唱既是程派的風格,又具有許多新鮮的東西。從劇本到唱腔、音樂,都精益求精。

在繼承發展程派唱腔藝術上,李世濟一方面致力於豐富程派原有的唱腔,使其更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更為一些劇目重新設計唱腔。此外,在《文姬歸漢》里,李世濟增加了左賢王親自送兒女與蔡文姬一同歸漢的情節,增強了戲劇衝突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英台抗婚》中則突出了「抗婚到底」的思想,加強了英台「哭墳」的一大段唱腔,這樣既充實了內容,又豐富了祝英台這個封建社會叛逆女性的形象,演出獲得成功。她還參加了現代戲《南方來信》和《黨的女兒》的演出,並編寫過現代戲《刑場上的婚禮》。與馬連良、裘盛戎合演過《杜泉山》,獨自主演過《劉三姐》,在現代戲創作演出中進行了認真的探索。

程派京劇傳人李世濟去世 系程硯秋義女卻一生未能拜師



程硯秋「情托三劍客」成就李世濟姻緣


李世濟的丈夫唐在炘1922年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唐至上早年留學於英國牛津大學,回國後在上海電力公司任工程師,對兒子期望殷切,一心想讓他走自己的道路,培養成為理工科方面的人才。唐在炘不負所望,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聖約翰大學。但從小迷戀京劇的他在刻苦攻讀學業的同時,卻堅持每天聽無線電播放的戲曲段子,對照著《大戲考》的戲詞聽,日子長了便對許多行當、流派的戲爛熟於心。


1945年秋,上海邁爾西愛路(現茂名南路)。唐在炘初次與程硯秋相識,他為程大師拉伴奏,他們第一次合作了《鎖麟囊》的二六『春秋亭』。曲終,掌聲四起。當晚程硯秋親自打電話給他,約他第二天下午再一起吊嗓。因為他會簡譜,可以迅速記下所有的唱腔,所以程先生對他非常滿意。


一天,程硯秋請唐在炘給李世濟吊吊嗓子。他們第一次合作了一出《賀後罵殿》。他不由暗暗吃驚:好一條寬亮的嗓子啊!一般女孩子的聲帶偏於窄、細,而她的圓潤寬厚,音色也很好聽。後來唐在炘告訴李世濟,他當時很驚訝這麼小的孩子就能唱得這麼規矩,之後就幾乎每天都來陪她吊嗓子。


整個晚上,李世濟一直很少說話,就那樣沉靜的坐著。聽到讚美的話既不謙虛,也不忸怩,彷彿無動於衷,給在炘突出的印象是兩個字:靜、穩。


程硯秋後來稱唐在炘和熊承旭、閔兆華為『三劍客』。由於程硯秋曾囑咐他們輔助李世濟吊嗓子、排戲,後來就傳開了「情托三劍客」之說。程硯秋離滬後,《賀後罵殿》首演,當時有「小程硯秋」之名的李世濟很快就成了戲迷們的熱門話題。


那年,李世濟年僅12歲,而唐在炘23歲。


後來兩人一起合作改編和創作了很多劇目,唐在炘從她的良師益友,終於變她生活中的伴侶。


對於丈夫,她說她是充滿著尊敬、驕傲和自豪的,丈夫雖然不如自己有名,但是他的創作、他的付出更多。直到現在雖然有時神志不清,但是自己練習時哪裡唱不對,他還是會給自己指出來。


老年喪子 徒留二孫


李世濟為了保持自己的體形直到四十多歲才有了愛子。但2001年,這惟一的愛子突然在一場車禍中不幸離世,時年27歲,撇下了兩個女兒,一個3歲,另一個才剛剛滿月。25歲的兒媳傷心欲絕!老伴唐在炘先生由於經受不住老年喪子的巨大打擊,從此一病不起,整個不幸所帶來的無情現實令李世濟終日以淚洗面,只能默默地用那柔弱的雙肩獨自挑起這副無法承受的重擔。


李世濟茫然言道:「我現在整夜失眠,不知如何才能把這兩個小孩養大。兒媳那麼年輕,遲早還要重組家庭,讓孩子跟去的話,在陌生的『爸爸』面前,她們將如何成長?我想還是留在自己身邊,可是,現在幼兒園的學費驚人,僅憑我們老兩口的工資根本無法支付,還有小學、中學……那時候,我還在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木韻:洪氏珍藏明清傢具
景德鎮御窯遺址現宣德瓷碎片 曾遭瘋狂盜挖
賞析——茶葉末釉瓷器!
揭秘古代帝王陵墓那些稀世罕見的陪葬珍寶
驚呆了!日本綜藝節目曝馬雲花一千萬日元買盆栽
您可能感興趣

程派傳人李世濟的藝術人生
不生不滅之安眠大法,神鵰俠侶古墓派傳人
國家隊終於有了能接班朱芳雨的傳人了
華佗五禽戲的傳人不是司馬懿而是他
國家級非遺傳人王文禮鄭州講茶經
楊派盆景嫡系傳人現場創作
冀派刻銅藝術傳人宋國柱方寸之間任馳騁
易法門傳人王橋老師論風水與佛學六根
安利紐崔萊傳人來華,講述百年老店秘籍
印媒曝印度「大師」有女傳人 曾幫辛格導演電影
孫祿堂傳人和後人 孫祿堂弟子都有誰?
黃飛鴻傳人挑起武林大會?
專訪朱天心:張愛玲精神傳人 胡蘭成親傳弟子
全國政協委員、京劇譚派第六代嫡傳人譚孝曾:徽劇應學習兄弟曲種的推廣思路
武當松溪派傳人張加立,攜手大師有空傳授道教禮儀、傳統國學精髓
真正馬派傳人,農學院知名校友,曾在德雲社實習,如今已是元老
青海非遺傳人之四席恆雄:整理傳唱百年的祁家延西
評劇非遺傳人專訪十一——曾昭娟
越劇奇才——南京市越劇團竺派優秀傳人殷瑞芬老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