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

老北京有一句俗話:「三輩子學吃,五輩子學穿」。從前,老北京人會吃是出了名的。「老饕」這個詞是指對「吃」中的學問很精通的人。他們對各家「居」、「樓」和大飯莊的拿手菜肴都能滔滔不絕,津津樂道地品評上一番。曾經有一句叫作「炒菜豐澤園,醬菜六必居,烤鴨全聚德,吃藥同仁堂」,其中豐澤園以膠東魯菜著稱。因此,在老北京「會吃」和「品味」往往成為衡量人們文化修養和交際能力的標誌之一。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舊京回憶「八」字被人們認為是個吉祥數字。舊北京的飯館中以八字排列的就有八大居、八大樓、八大堂等。


八大居:龍泉居、同和居、和順居(砂鍋居)、鼎和居、廣和居、天然居、會仙居、義盛居。

八大樓:東興樓、泰豐樓、正陽樓、慶雲樓、新豐樓、萬德樓、悅賓樓、會元樓。


八大堂:會賢堂、福壽堂、惠豐堂、聚賢堂、聚壽堂、天福堂、燕壽堂和慶和堂。


可後來呢,生活節奏快了,全國各地、甚至西式的餐館一下都涌到了京城。有那麼一個時期,下飯館成為了一種時尚, 飯館對於人們來說只有大小之分,餐桌上更不會說什麼吃文化和菜系概念了。一句話,人們就是覺得飯館的飯菜比自己家做的好吃。在當時的人群中,常能聽到類似這樣的「豪言」:以後掙了錢,先吃遍北京的大飯館!一時間,出去下館子,成了倍兒有面子的事。


現在想來,這些「豪言」都太可笑了。倒是那幾句老年間的諺語越咂摸越有滋味。很多年過去了,那陣「下館子的潮流」也成為了幾代北京人的共同記憶。

「老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的飯館數量遠比不上今天,大飯館更是數得過來,像全聚德、砂鍋居、鴻賓樓等等,這些飯館北京人就算沒去過,也都可以指出它們的方位。但要說時尚指數,這些大飯館再有名,都要往後排。北京孩子的首選是兩家西餐館——位於展覽館後面的莫斯科餐廳和在崇文門十字路口西北角的新僑飯店。


向當年趕時髦的、如今50多歲的北京人打聽打聽是否去過這兩家餐廳,很多人會回答「N多次」吧。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莫斯科餐廳在六七十年代曾改名展覽館餐廳,是北京展覽館蘇式建築群的組成部分。1954年餐廳開張時,據說是清一色的男服務員,都是從哈爾濱抽調來的。這裡起初俗稱「小莫」,後被叫成「老莫」,這個稱號如今男女老幼、外地人、北京人都這麼叫。「老莫」的名字是誰最早叫響的已無從考究,但可以斷定應該是那個年代的北京孩子。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莫斯科餐廳高大、寬敞,舉架有7米多高,有大粗柱子支撐,進門給人金碧輝煌之感,桌椅檯布都透著洋氣,吃飯的刀叉和茶杯托是一水的鍍銀貨,手感沉沉的,檔次是不鏽鋼餐具不能比的。

服務員推車送餐,盛罐燜牛肉、 罐燜雞的是一種狀似地球儀的器物,即使幾片麵包也用很正規的盤子端上來。服務員的服務也比別處要「溫柔」些。所有這些,在京城飯館可以稱為「獨一份」。


去「老莫」吃一頓,是那個年代沒去吃過的許多北京孩子的理想,也是去吃過的許多北京孩子禁不住常向別人回味一番的話題。以至於,同學、同院的不少孩子在一起花心思切磋如何攢錢、湊錢,去一次「老莫「。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當年有什麼大事難事麻煩別人,北京孩子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事成之後,請你到『老莫』吃一頓。」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的這場戲,大家都還記得吧,王朔、姜文這兩位北京「老炮」能把「老莫」搬出來亮相,可以想見,「老莫」在北京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那麼,當年多少錢能在「老莫」吃一頓呢?5塊錢!上世紀60年代末,5塊錢就能點上一桌紅菜湯、罐燜牛肉、色拉和麵包這些西餐,足夠兩個人舒舒服服吃上一頓了。當然,在當時5塊錢就屬於「巨款」了,一般職工的兜里都不一定能掏出來。


說起來,莫斯科餐廳無非就是西餐,不一定就十分合北京人的口味。但「老莫」對北京人的吸引力不在於味道,而在於飯外的東西,說白了,那裡的就餐環境、餐具、用餐的姿勢,都有別於中餐的「土」飯館。

「洋快餐」


=肯德基=


今天的北京人看到洋快餐已經見怪不怪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肯德基、麥當勞剛進入中國時,市場定位很高。當時,吃頓肯德基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一次奢侈的享受。誰要是吃了一頓肯德基或是麥當勞,都會吧唧著嘴跟其他人炫耀:「吃的是肯德基」或是「吃的是麥當勞」,那神氣勁就甭提了。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前門開設的第一家餐廳正式開業,名為「美國肯德基家鄉雞」。開業當天,由於等待用餐的人很多,門口排隊的人繞了一圈,排隊一個小時才能買上一塊原味雞,可是人們都是興緻盎然。

從一開始,肯德基就放大招兒——給用餐的小孩子發送印有肯德基logo的鑰匙扣作紀念品。吃飯送禮物、價格打折、發放優惠券、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這些獨特的營銷方式,讓人們特別是小孩子對肯德基留下了一種親切感。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1987年10月10日,肯德基餐廳試營業。


大家還記得嗎?肯德基前門店剛開業時,能提供的食品種類還比較簡單,只有原味雞、雞汁土豆泥、菜絲色拉、麵包、可樂、七喜、美年達、啤酒8個種類。(啤酒配炸雞出處原來在這裡。呵呵,啤酒早已經停售了,只記得是聽裝的,藍帶牌還是百威牌?記不清了)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電影《中國合伙人》,黃曉明扮演的角色在肯德基餐廳里教學生英語。正如字幕顯示,「點一份雞塊他們就可以坐一整天」。人們開始在這裡學習、看書、侃大山,甚至開上一場生日派對。


當時,一塊原味雞是2.5元,相對於當時的消費水平算是高消費了。1987年,中國普通職工的工資不過100元左右。


=麥當勞 必勝客=


緊隨其後,麥當勞也於1990年10月8日在深圳開設了其在中國的首家餐廳。同年,必勝客的第一家門店正式在北京營業。自此,洋快餐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遍地開花」。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1990年9月10日,必勝客刊登於《北京日報》的一則廣告。


起初,人們對於必勝客的披薩餅,這種用乳酪和火腿烤制的麵餅並不熟悉。還有人調侃說是中國向返回歐洲的馬可波羅傳授了製作餡餅的技術,因為他手藝沒學到家,所以餡料只能敷在麵餅表面了。當然,事實是否如此,無從知曉。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1991年9月10日,必勝客周年慶的廣告。


同肯德基和兩年後落戶北京的麥當勞相比,必勝客的生意顯得冷清得多。此後必勝客打出了「歡樂餐廳」概念,提升了服務質量,才逐漸被更多消費者接受。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1992年4月23日,北京王府井麥當勞快餐店開張,成為麥當勞在全世界最大的門店。


麥當勞進入中國很快討得了孩子們的歡心,特別是那個四肢纖細、調皮的紅鼻頭小丑,孩子們都親切的稱呼他「麥當勞叔叔」。


這些洋快餐的就餐環境不像中餐館般吵鬧,比較安靜溫馨,可以借這個環境談事,有點小資情調,再加上這裡待多長時間,人家也不會趕客人。在那個時代,大家普遍認為洋快餐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口味上的不同,還有飲食文化、管理模式,用餐觀念等的改變。


總之,在那會兒吃上一頓洋快餐是一件給自己「撐面」的事兒。


「本土快餐」


= 義利快餐廳=


吃慣了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孩子們可能不知道,早在1984年4月20日,中國第一家西式快餐「義利快餐廳」,就在北京西單的西絨線胡同西口掛牌開張了。由於是鼎鼎大名的義利食品廠開設的快餐廳,小編還是把它歸到了本土快餐店裡面。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菜單里大半是西餐菜名,小編注意到了「沙拉子」,加個「子」字,好有北京味道!——《北京日報》1984年4月19日四版


義利快餐廳開張的消息經過《北京日報》的報道,20日當天餐廳150平方米的店面擠滿了來賓,大家品嘗漢堡包、火腿三明治、咖啡……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的是體驗一種從未有過的新鮮感。更有一些外地來京出差、辦事的人,把這兒當成京城改革開放的一個窗口。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現在仍有人可以回憶起在義利快餐廳用餐的情景:走進餐廳,輕音樂撲面而來,空調機送來清新宜人的空氣。


還有一些當時認為很新鮮的玩意兒:顧客洗完手,水池上就是一個小小的熱風機,不到1分鐘就可把手烘乾;開票的服務員使用一台電子計算機,又快又准;取貨處,顧客所要的食品都放在一個托盤裡,端起來很方便;冷飲的杯子、小勺、吸管都是一次性的。


由於西單地區道路擴建, 2002年4月19日,義利快餐廳終於消失了,離它的18歲生日只差1天。


=榮華雞=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1994年11月28日,北京榮華雞中式快餐店內人頭攢動,出現排隊等座現象。


當年,也有跟洋快餐叫板的,其中,就有一家叫榮華雞的中式快餐店。


1994年,榮華雞在北京安定門開了第一家分店,一時間風靡京城。該店曾霸氣聲明——「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


榮華雞製作的套餐,包括一個雞腿、一小碟鹹菜炒毛豆、一小碟酸辣菜和一碗羅宋湯,搭配比較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據說,榮華雞在南方的一家門店的年利潤就有300萬元,甚至有人稱之為「中國第一餐」。


然而,好景不長,才過6年,到了2000年,榮華雞最終在京城走了麥城,深層次的原因,眾說紛紜。倒是記憶中,榮華雞的口味比肯德基要好得多,價錢也不貴 。


=香妃烤雞=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香妃烤雞,現今碩果僅存的本土老快餐店,擁有西單、缸瓦市、新文化街、新奧購物中心4家門店。為了寫這篇稿,小編特意去了一趟缸瓦市店, 一進店就聞到久違的香味,這是常去西單逛街的孩子們的共同記憶吧。店裡都是上了年紀的老服務員,特有老國營店的感覺。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套餐有20元、28元、29元幾個檔次。如果記憶沒錯的話,最初一份烤雞套餐是9元吧?他家的套餐搭配合理,29元的套餐有烤雞翅兩塊、油酥燒餅2個、小菜4種、粥1碗,量還是挺足的。吃起來雞肉不柴、不腥,鮮嫩多汁;油酥燒餅皮酥里嫩,層層分明,非常香;4種小菜正好解膩。總之,這種中式食物才適合偶們的中國胃呀。


現在,本土的快餐消失了很多,香妃烤雞成了和兒時唯一有聯繫的味道了。


「簋街」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進入2000年後,北京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了。簋街作為北京最著名的餐飲一條街,它的名號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這條街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很難找出第二條了吧。熱鬧的簋街成為了北京夜文化里的一部分,每天晚上就燈火輝煌,一家家餐館密密地排列著,每家都掛著紅燈籠,那個紅火勁,讓你欲罷不能就想往裡去一探究竟。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成就簋街繁榮的招牌菜——麻辣小龍蝦。那種麻麻辣辣的香味,吸引了多少回頭客。不過簋街的問題,就是一窩蜂、千篇一律,流行小龍蝦到處都賣小龍蝦,流行烤魚到處都賣烤魚,流行羊蠍子到處都賣羊蠍子 ……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一段時間以來,簋街成為了北京飲食文化的代表和時尚的標誌。申奧成功、男足打進世界盃,等等,北京眾多激動人心的日子裡,人們不約而同的選擇在這裡度過,大家一起唱歌、喝酒、叫喊、擁抱、哭泣,整條街都沉浸在當時的氣氛里,這就是簋街。


老北京歇後語 ●「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 ● 「會仙居」的炒肝——沒早沒晚 ●「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 ●「六必居」的抹布——酸甜苦辣都嘗過 ●「王致和」的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 ●廠甸的糖葫蘆——串上了 ●吃了烤肉到盧溝——晚(宛)來晚(宛)走 ●老太太喝豆汁——好喜(稀) ●艾窩窩打錢眼——蔫有準兒 ●馬尾兒串豆腐——提不起來


小編整理了一組1995年北京飲食業匯總表格「冒充」一下結尾彩蛋,親們找找這裡面有你熟悉的餐館和回憶嗎?

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想不到吧,40年前北京人吃得這麼洋氣

這些年,以整天下館子、大魚大肉為時尚的飲食觀念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摒棄。現在的人們更加註重飲食的品質和文化。吃得健康、可口,保持一個好身材成為大家最關心的事情。

您可能感興趣

你餓不餓啊?給你下一碗4000年前的麵條!
2ch:40歲以上的人有三成想不起「前天的晚飯吃了什麼」
這麵條40年前吃著家常,40年後吃著稀罕,大叔街頭賣5元一斤
原來4000年前,我們中國人是用這種碗吃飯的……
兩年,從140到97如何改變什麼熱量高吃什麼,晚飯後必吃,吃到撐的?
40歲窮的沒老婆,55歲卻做了皇帝,幾年時間他如何做到?
小夫妻北京一口氣租下10年房,還花40萬裝修,所有人都說他們瘋了,但是……
調查顯示:40歲以上的人有三成想不起「前天的晚飯吃了什麼」
守住卵巢就等於守住了青春,誰能想到女人月經期間吃點它,40歲看起來像20歲!
這4000年來,你們人類都對桃子做了些什麼!
沒想到在1840年以前中國一直都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
年存1.4萬,40年後你有多少錢,算完驚呆了!
3歲染上煙癮每天抽煙40支,7年後煙癮沒了卻更讓人心疼!
10歲小孩胖到400斤!到夏天熱的受不了,媽媽這樣給他降溫!
過了40後,人人都應該吃這個,太寶貴了!
這座古橋1400多年曆經滄桑都不倒,想想現在的橋
兩小伙讓美帝人民吃下2400萬隻蟋蟀,還因此狂賺4000萬?不說了我找蟲子去了
2分鐘視頻看哭4000萬網友。這個世界很氣人,但有人愛你到底
女人年過40想變美,每天早餐一把小食,讓皺紋去找別人不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