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魔獸》在美國惡評如潮?

為什麼《魔獸》在美國惡評如潮?

遊戲改編電影還需要一部真正的經典來征服所有人,而不僅是玩家,就像漫畫改編電影已經做到的那樣。


《魔獸》在中國聲威震天地上映了,不出所料將同檔期所有影片碾壓出局,兩天之內狂收 5 億票房,一洗之前兩個月電影市場的頹勢,有的電影院甚至只排了《魔獸》和《X 戰警:天啟》兩部。


與中國票房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本片在北美票房不溫不火,這倒不意外,魔獸遊戲在亞洲比在歐美更火,但它在美國媒體上的評價卻跌到了谷底,專門收集影評的爛番茄和 Metacritic 網站上,《魔獸》的好評率都只有 20% 左右,這等於三個字——大爛片。

怎麼來解釋這種票房高企,但惡評如潮的現象呢?


如果只是說,《魔獸》本來就是大爛片,只是鐵杆遊戲玩家人多勢眾,把票房捧上去了,這肯定是過於簡化了問題。就我的個人觀感來說,拋開遊戲的背景,《魔獸》仍算一部中規中矩的奇幻戰爭片,劇情門檻對非粉絲足夠友好。


歸根結底,這似乎又回到了那個老問題,遊戲改編電影,為什麼總是難以誕生佳作?


影評人羅傑 · 伊伯特在評論 2005 年的遊戲改編電影《毀滅戰士》(Doom)時說:「我沒玩過這個遊戲,我也永遠不會去玩,但我知道不玩它是什麼樣的體驗,看這部電影就知道了。這部電影就像是有熊孩子闖進來用了你的電腦,還不讓你碰它。」

雖然伊伯特不是遊戲玩家,但他的這句話,說中了遊戲和電影的根本差別。有一個比喻說,玩遊戲就像是你親自在一座新的城市裡溜達,但是看一部遊戲改編電影,就像坐旅遊巴士,它帶你上哪兒你才能上哪兒。


這就是遊戲和電影的本質區別,前者強調互動,後者只是旁觀。電影很講究觀眾對角色的情感認同,需要觀眾把自己代入到銀幕上的那個人物。但遊戲根本不需要建立認同感,因為你就扮演著那個人物,你就是他。


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已經親自扮演過這個人物,現在他登上了銀幕,由電影賦予他某些性格,這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從人物身上間離出來,認為電影所賦予的性格不如自己親自扮演時真實細緻,這就是認同感的削弱。


小說、戲劇、漫畫改編成電影就沒這種障礙,儘管表面上這幾種藝術形式和電影的差別更大——至少遊戲和電影都是視聽娛樂——但小說、戲劇、漫畫、電影在角色和讀者/觀眾之間建立認同的機制是相近的。


還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區別,比如遊戲已經發展出獨特的視覺美學風格,它的地理、建築、人物造型、化妝、兵器設計,都和電影追求的寫實格格不入,在將遊戲改編成電影的時候,如何處理這之間的鴻溝呢?處理不好的話,會產生在大銀幕上看別人打遊戲的廉價感。

此外,對於強調宏大世界觀架設的奇幻題材來說,專門為遊戲設計的世界觀,拍成電影的時候,原先的整體感會丟失,一些在遊戲中很正常的設定反而會作為缺點暴露出來。


再就是如何為電影創作最準確、最合適的故事,對於本來就有豐富故事資源的魔獸這還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換作本來沒有故事的「憤怒的小鳥」,這就是它的頭等大事。


遊戲的類型很多,有的是即時戰略,有的是闖關,有的是射擊,有的是網遊,為了保留遊戲特色,在電影中削足適履,也是常犯的錯誤。


《魔獸》電影並不是在所有改編的障礙處都丟分了,相反,我認為好些地方它做得不錯,但人們對遊戲改編電影的成見是不容易改變的,遊戲改編電影還需要一部真正的經典來征服所有人,而不僅是玩家,就像漫畫改編電影已經做到的那樣。


關於作者

magasa,影評人,電影史研究者,《虹膜》電影雜誌主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BuzzFeed 站出來反對特朗普,不接他的競選廣告
通過分析Bing上的搜索,可以找到潛在胰腺癌患者
人工智慧能寫劇本了,還被拍成了一部 9 分鐘的短片
為什麼婚外情日劇會特別受歡迎?
人們會怎樣定義他們的「家」?宜家最新出了份報告
您可能感興趣

虛假醫藥廣告的魔咒,美國怎麼破?
《魔獸》中國票房遠超美國 美國人民怎麼看?
美國為什麼叫美國?
攝影師捕捉美國最美風景 如夢如幻
來美國探索《奇幻森林》吧!
《美國隊長:內戰》將會如何影響《蜘蛛俠:歸來》
《魔獸》電影國內兩日破6億 卻在美國遭惡評
好看嗎?《美國隊長3》是漫威至今影評最好作品?
影評下午茶之《魔獸》、《美國隊長3》、《憤怒的小鳥》等五部熱映影片
英國如何抗拒美國的文化殖民?
赴美生子,美媽如何在美國解決溝通問題?
樂視在矽谷瘋狂擴張:要在美國做什麼?
中美俄爭先研製這一武器!普京一動作讓美國如鯁在喉
看美國老師如何講《灰姑娘》,了解中美教育的差異
美國大學生是如何評論/吐槽教授的?簡直辣眼睛
驚天醜聞逆轉美國歷史!比《紙牌屋》還黑暗……
美國的國獸是野牛!那咱中國的應該是啥?
影評下午茶之《美國隊長3》、《魔宮魅影》、《夢想合伙人》等五部熱映影片
看中國學霸怎麼評價美國學霸——是真的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