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想吃得安全,別再看「雞湯文」,這才是真正的「寶典」

想吃得安全,別再看「雞湯文」,這才是真正的「寶典」

戳藍字關注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想吃得安全,別再看「雞湯文」,這才是真正的「寶典」


想吃得安全,別再看「雞湯文」,這才是真正的「寶典」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強曉玲


當你每天在微信朋友圈的「雞湯」里不斷矯正自己的飲食習慣時,當你每天炫耀手機健康App上自己又挑戰了運動極限但不知是否運動過量時,當你還在為日常飲食的少鹽少油無法精準衡量時,不久前,國家衛計委疾控局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這是繼1989年首次發布,經歷1997年和2007年兩次修訂,再次歷時兩年多時間修訂完成的最新版本。《指南》以膳食寶塔、餐盤、算盤的可視化設計,「一目了然」地告訴你「飯里有豆更營養」「每天6000步,吃動平衡,走向健康」「拒絕『重口味』的誘惑」「甜蜜的陷阱」「回家吃飯更健康」……讓你在今後的生活中吃對、吃好、吃出健康。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我國居民健康狀況和營養水平不斷改善,但是,居民膳食結構依然存在不合理現象。據國家衛計委疾控局監察專員常繼樂介紹,豆類、奶類消費量依然偏低,脂肪攝入量過多,部分地區營養不良問題依然存在,超重肥胖問題凸顯,以及與膳食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對我國居民健康的威脅日益嚴重。


「俗語稱病從口入,許多病是吃出來的,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與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居民平衡膳食指南(2016)》針對2歲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條核心推薦,旨在指導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用食譜設計和營養飲食指導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


飯里有豆更營養


核心推薦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肉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平均每天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每周至少25種。


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g~4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g~150g,薯類50g~100g。


食物多樣、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


解讀


怎樣才能做到食物的多樣性呢?新《指南》建議,平均每天不重複的食物種類數要達到12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以上,烹飪油和調味品不計算在內。按照一日三餐食物種數的分配,早餐至少攝入4~5種;午餐攝入5~6種;晚餐4~5種;加上零食1~2種。

小分量是實現食物多樣化的關鍵,也就是每樣食物少吃點,食物種類多一些。尤其是兒童用餐,小分量選擇可以讓孩子吃到更多品種的食物,營養素來源更豐富。全家人一起吃飯和集體用餐也是通過分量變小從而多樣化的好方法。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解釋,以穀物為主的膳食模式不僅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保障碳水化合物供給能量達到膳食總能量的一半以上,還能夠減少動物性食物和脂肪的攝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所以一日三餐都要攝入充足的穀類食物。


當下很多人認為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會引起肥胖,這是不正確的。控制體重的關鍵是能量平衡,以穀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更能保證充足營養素的攝入,有助於體重的維持。


由於全穀物入口感覺粗糙,因此要善用廚具巧烹飪。專家建議,可以採用電飯煲、高壓鍋烹煮八寶粥,用電蒸鍋蒸玉米棒、雜糧饅頭、紅薯,均可使其口感柔軟,同時還可加入芝麻粉、葡萄乾、大棗等,使全穀物食物更香、更美味。

每天6000步,快走更健康


核心推薦二: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


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解讀


在舊版中,「吃動平衡、健康體重」排序第六。新《指南》為什麼會將其位置提前呢?馬冠生解釋,近些年我國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在不斷增加。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也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險因素。為了減少和控制慢性病,控制好體重非常關鍵。


「管住嘴,邁開腿」二者同等重要,互為補充,缺一不可。食物是機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的載體,「不吃」帶來的膳食營養攝入不足,從而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身體活動是增強體質最有效的手段,「不動」帶來的後果是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減弱機體抗病的能力,並降低肌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所以,「不吃不動」是極不可取的「維持體重」的懶惰借口。


新《指南》提醒「要做到食不過量」。研究表明,每天增加攝入5克烹調油,或每天多吃2~3個餃子(25克),累計一年可以增加體重1千克。因此控制體重要從日常飲食做起,從少吃「一兩口」做起。


「每天6000步,快步走更健康。」新《指南》建議成人主動身體活動量每天6000步。「如果你堅持有規律的步行,一段時間後,您一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愉快和健康,提升耐力和體能,舒緩壓力改善睡眠,增加健康信心。」馬冠生說,「把天天運動變為習慣,多種慢性病的患病風險會降低。」


現代生活方式很容易造成久坐,因此產生「久坐族」。久坐族通常會維持坐姿長達4個小時以上,會使身體脂肪堆積,增加多種疾病的患病風險,久坐增加全因死亡風險。專家建議,工作時每一小時起來動一次,每次活動至少幾分鐘,可以大大減低慢性病風險。


深色蔬菜佔一半,果汁不能替鮮果


核心推薦三: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


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g~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佔1/2。


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g~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吃各種各樣的奶製品,相當於每天喝液態奶300g。


經常吃豆製品,適量吃堅果。


解讀


新《指南》建議成年人保證每天攝入300克~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最好佔到一半以上。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具有營養優勢,尤其是富含β-胡蘿蔔素,是我國居民膳食維生素A的主要來源,此外,深色蔬菜還富含多種色素物質和微量營養素。


買蔬菜,除了考慮新鮮和應季外,品種也要多變換,每天至少達到5種以上。而且在食用土豆、芋頭、山藥、南瓜等含碳水化合物較高的蔬菜時,要減少主食攝入量。對於適合生吃的蔬菜,可作為飯前飯後的「零食」和「茶點」。如需加熱處理,應遵循「先洗後切、開湯下菜、急火快炒、炒好即食」的原則。


新《指南》中建議大家選含糖量低的水果,棗、椰子肉、香蕉、雪梨等含糖量較高,而草莓、檸檬、楊梅等含糖量較低。新鮮水果的日均建議攝入量從原來的「200克~400克」改為「200克~350克」。一個三口之家,一周應採購4~5千克的水果。把水果放在容易看到和方便的地方,隨時可以吃。果汁等加工水果製品不能替代鮮果。


新《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入相當於鮮奶300克的奶類及奶製品,大豆和堅果製品的推薦量減少到每日25克~35克。


在家吃飯,早餐飲用一杯牛奶(200毫升~250毫升),午餐加一杯酸奶(100毫升~125毫升)。兒童早餐吃2~3片乳酪,課間喝一瓶牛奶或酸奶。還要經常吃豆製品,每周可輪換食用豆腐、豆腐乾、豆腐絲等。


至於堅果,可當兩餐之間的零食食用,還可烹飪入菜,如西芹腰果、腰果蝦仁,還可和大豆、雜糧等做成五穀雜糧粥。


少「大葷」多「小葷」


核心推薦四:適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瘦肉攝入要適量。


每周吃魚280g~525g,畜禽肉280g~525g,蛋類280g~350g,平均每天總攝入總量120g~200g。


優先選擇魚和禽。


吃雞蛋不棄蛋黃。


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食品。


解讀


肥肉脂肪含量高,就一定不能吃了嗎?並不是,依然可以吃,但不宜多吃,動物內臟健康人群也可以吃,但慢性病患者就要限制了。新《指南》推薦每天魚、禽、肉、蛋的攝入量120克~200克之間,有條件可以優選水產品、禽類和雞蛋,少吃畜肉和加工類肉製品。


總之,吃肉主要講究適量,盡量把動物性食物安排到每餐中,既不集中過量食用,也不清湯寡水,不見一點葷腥。食材變「大」為「小」,比如切絲切片等,既滿足了口舌之欲,又能控制食量。少做「大葷」,搭配大量蔬菜多做「小葷」,這樣既控制了肉類,又可增加蔬菜攝入。


飽和脂肪酸多含於牛、羊、豬等動物的脂肪中,對於老人來說,應限制脂肪攝入,少吃肥肉、油炸食品。


專家同時提醒,WHO(世界衛生組織)已有令人信服的循證研究,煙熏鹽浸加工肉製品致結腸癌,「應少吃」。


小心甜蜜的陷阱


核心推薦五: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


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每天烹調油25g~30g。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


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解讀


新《指南》上調了水的日均建議攝入量,成年人日均建議飲水量從1200毫升(6杯)上調到1500~1700毫升,相當於7~8杯水。鹽從「6克」改為「小於或等於6克」。還增加了對糖的限制,建議少喝含糖飲料,少吃甜味食物。


想要適應清淡的飲食,一些烹飪技巧可幫助我們減油鹽糖。例如選擇新鮮食材,用蒸煮等方法盡量保留原味,而且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鹽,最後一道湯可以不加。烹調時多用醋、檸檬汁、香料、姜等調味,替代一部分鹽和醬油,還可嘗試用檸檬、香芹、香菜、香菇和洋蔥等有特殊香味的食物做搭配。並且購買食物要注意看食物營養標籤,減少隱形鹽、隱形油和隱形糖的攝入。


警惕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攝入量多時會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風險,同時可能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健康。專家建議多選用天然食品,學會看食品標籤,少買或者少吃含有「部分氫化植物油」「起酥油」「奶精」「植脂末」「人造奶油」的預包裝食品。少吃油炸食品,少用煎、炸等烹飪方法。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專家指出,「新《指南》在增加每天活動量的基礎上,明確指出要多喝水,因為活動量增加了,對水分的消耗自然增加。」成人可用茶水替代一部分白開水,不過不宜喝太多濃茶,並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新《指南》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添加糖是指食品加工和製作過程中加入的單糖、雙糖或糖醇等,比如白砂糖、紅糖、蜂蜜等,主要來源是糕點、含糖的菜肴和飲料等。


2015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了糖攝入指南,建議將兒童和成年人的糖攝入量都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攝入過量的糖會增加齲齒、超重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從預防的角度講,強調「控糖」非常必要。


回家吃飯更健康


核心推薦六: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珍惜食物,適量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


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


食物製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


學會閱讀食品標籤,合理選擇食品。


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


傳承優良文化,興飲食文明新風。


解讀


為什麼要特彆強調「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第一,吃飯是整個社會的事,希望整個社會能「興新食尚」、合理搭配,以營養導向來影響生產提供。第二,新的飲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一方面杜絕浪費,一方面倡導新的飲食時尚,來促進平衡膳食的實施。


馬冠生表示,浪費包含多個方面,比如在食品加工生產過程中帶來的浪費,在外或在家用餐時造成的浪費等。吃得太多以致超過了身體的需求,也是一種浪費。


專家建議,採購食物前做好計劃,比如考慮幾個人吃,每個人的飯量、喜好,以及多少天吃完。容易變質的食物應少量購買,並依據食物特徵性選擇適宜的儲藏方式。「小分量不僅能減少食物浪費,還是實現食物多樣化膳食平衡的有效方法。」


新《指南》特別提出「回家吃飯是一種幸福」。有人等你回家吃飯,是一種美好的感覺。自己動手,與家人一起吃飯,享受烹飪的樂趣與家庭的溫情,更是讓全家受益的良好習慣。研究證明,經常在家吃飯的9~14歲的孩子,可以攝入更多蔬菜水果、更少的油炸食品,飲食更健康。

想吃得安全,別再看「雞湯文」,這才是真正的「寶典」


想吃得安全,別再看「雞湯文」,這才是真正的「寶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品觀察家 的精彩文章:

一分鐘告訴你減肥吃什麼才安全又有效,不看後悔一輩子!!
奶粉註冊制定錘!「假洋品牌」和「小雜牌」還想矇混過關?
奶粉註冊制10月1日起正式實施,將有近半嬰幼兒配方遭遇大洗牌!
官方確認奶粉註冊制明日出台,你想知道的內容都在這裡……
百度外賣吃出蟑螂,三人在呷哺呷哺就餐後竟然也……
您可能感興趣

雞湯文看多了,該來碗真雞湯了!
多少雞湯文都比不上一張鈔票給的安全感!你同意嗎?
對話馬云:我成功的秘訣是不看雞湯文
看了那麼多「找對象系列」的雞湯文,你找到那個人了嗎
為什麼有的人愛看心靈雞湯文?
雞湯文讀還是不讀?你滿上,我隨意
有一種比雞湯文更可惡的文章!
現在都流行鬥雞湯文,別再斗圖了!
我們都是見過好東西的人,所以才會對「爛俗雞湯文暢銷」更生氣!
五部看了不想再看雞湯文的電影,中國一部上榜,其餘都是奧斯卡獎
絕對不是雞湯文——莫讓生活淹沒了你
絕對不是雞湯文——莫讓生活淹沒了你
萌系漫畫:多少雞湯文都比不上一張鈔票給的安全感。
雞湯文,希望可以改變你們一些戀愛觀
老闆又給我轉勵志的雞湯文章,怎麼辦?
佛說:「五百世回眸才換今生相遇」……這些雞湯文根本不是佛說的
比起雞湯文,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才是真的勵志
看慣了雞湯文?來看看這位治癒系段子手的生活換換口味吧!
我被一篇爆款雞湯文嚇到了,這樣養生後果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