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從降落地面到匯入江河湖海,雨水的這一旅程並不輕鬆。


進入六月,各個城市陸續迎來汛期。2012年7月北京特大暴雨曾帶走79個生命,三年過去,城市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小有成績。在北京南二環左安門橋下,建成一個約3層樓高的地下空間,能一次性裝進8026?的雨水。目前,全北京已經有34個此類蓄水池,今年還要改造27座下凹式立交橋。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如何分辨它是否發達?龍應台說:「最好來一場傾盆大雨,足足下它3個小時。如果你撐著傘溜達了一陣,發覺褲腳雖濕卻不骯髒,交通雖慢卻不堵塞,街道雖滑卻不積水,這大概就是個先進國家;如果發現積水盈足,店家的茶壺頭梳漂到街心來,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鍋子撈魚,這大概就是個發展中國家。」


鋼筋水泥支撐起的城市外表光鮮,而看不到的地下排水系統更反映出城市是否堅挺。與中國相比,國外許多大城市的排水系統十分完善。


城市排水系統的經典傳奇


現代考古發現,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倫(今伊拉克一帶)就出現了排水管。在歐洲地區,公元前3200年的蘇格蘭,就有家用排水設施的雛形存在。但是,在這些古代文明中,要數古羅馬的排水系統保存得最為完好。

公元前6世紀左右,伊達拉里亞人用岩石建造出的引水渠道系統,不僅為居民提供飲用水,提升生活衛生質量,還創造出逃生通道,滿足軍事需要。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而對龐貝古城遺址的研究,是了解古羅馬城渠道引水系統極好的例子。從儲水庫開始,有三條輸水渠將水引到城市中不同地方的水塔中,再輸送到由鉛鑄造而成架設在6米高的砂結構水池中,水池往往建在十字路口,跟居民小區住戶連接。


龐貝古城的街道其實又是一條開放的渠道,可以把水池裡的水、雨水、污水排掉。在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的時候,龐貝古城廣場的排水功能也還在獨自發揮作用。將暴雨造成的洪流從羅馬城排出。


羅馬人常常以他們宏大的供水系統為豪,但最重要的或許是這些建築讓羅馬人認識到利用水力學的原理建造排污系統和對污水的集中處理上,並且隨著新城市的不斷擴張,排污系統也在一年一年得到延伸。

古羅馬城大量的清潔飲用水、街道上的污水都要通過渠道處理,最後才排到第伯爾河。另外,古羅馬人還精心設計了路面排水系統。在四通八達的公路上鋪設了用於排水的路牙子和溝槽,引導路面的水流到石頭砌成的露天排水溝里,稍微傾斜的路基就能把路面上的水排到溝渠里去。


但伴隨著古羅馬帝國的消亡,是世界先進幾近完美的下水道系統「文化」的沒落。羅馬滅國後陷入封建割據,沒有了強有力大一統的穩定環境,水利工程難成體系。時間久了,大量技術被人遺忘。但經歷了2500多年的雨水和污水沖刷,排水溝渠仍為許多民族和王朝服務,在很少得到修繕的情況下,至今仍在使用。


霍亂催生的下水道


托馬斯·阿奎那曾說過:「若沒有地下水道,宮殿將堆滿垃圾臭水。」但在中世紀歐洲,城市一般沒有地下排水系統,污穢不堪,排水只能依靠在街邊開挖的陰溝。在英國廣播公司介紹倫敦歷史的「城市地圖」節目中,曾用過中世紀倫敦的樓上住戶向樓下的明渠潑尿的繪畫。中世紀之後,歐洲才出現現代意義上的排水系統。


有趣的是,英國和法國排水管道系統的建立,都與霍亂的肆虐有直接關係,也成為下水道系統落後帶來的警示。

1831年,歐洲的霍亂奪去約三萬多人英國人的性命。人們認識到,擁擠、骯髒的街道是疾病的溫床。為了改善地下水道,英國政府成立一個皇家委員會。1856年,巴瑟傑承擔了設計倫敦新排水系統的任務,他計劃將所有污水直接引到泰晤士河口,排入大海。


根據該方案,倫敦的地下排水系統全長160公里,位於地下3米的深處,需挖掘350萬噸土,但這個計劃連續5次被否決。1858年夏天,倫敦市內的臭味達到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程度,倫敦市政當局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同意了巴瑟傑的城市排水系統改造方案。於是,縱橫交錯的地下排水管道在倫敦地下興建起來,把污水排往大海。


同樣在19世紀的歐洲,法國同英國一樣面臨霍亂的威脅。法國人毫不猶豫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下水道,成為歐洲的樣板。直到今天,巴黎經常下雨,人們習慣出門帶傘。但雨天漫步在巴黎街道上,也不用擔心鞋子會濕。


今天,僅巴黎的下水道總長就達2500公里,相當於巴黎到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的距離,約有400名工作人員維護管道的正常運行。同時,下水道里還住著400萬隻老鼠,他們可以吃下自己體重兩倍的垃圾,扮演著下水道「清道夫」的角色。下水道里專門負責尋找失物的「緊急小組」找回失物的概率高達80%。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如今,在法國首都巴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英國首都倫敦等歐洲名城,都有下水道博物館。


英國曼徹斯特市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利用世界上最早的客運火車站的地下室,展示了從羅馬時代到當代的曼徹斯特排水系統。該博物館的陳列以一場霍亂疫情引發的葬禮開始,其中展示的人物都真人大小,揭示了修建完備的下水設施的必要性。


博物館還展示了城市水循環的全過程:供水、廁所、下水管道、污水處理。在模擬的維多利亞時代下水道中,遊客可以聞到尿的氣味,聽到老鼠亂竄的聲音。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科技融入地下管道


進入20世紀,城市排水系統更多應用在防洪防災。每年八月到十月份,美國大西洋沿岸風暴天氣頻發,帶來大量降水。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使用鑽桿通溝機養護下水道,後來又推廣了高壓水衝車。對檢查井和收水井內堆積的污泥,發達國家主要用真空吸泥車和射流泵式吸泥車,加以吸取和排除,還推廣了下水道電視檢查技術。


計算機的出現更是增添了排水系統的科技元素。日本颱風多發,東京地區的地下排水系統主要是為避免受到颱風雨水災害的侵襲而建。1992年,日本開始興建「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它全程使用計算機控制,堪稱世界最先進的排水系統。這條隧道將東京室內長達15700公里的城市下水道連接起來。


東京的雨水有兩種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會通過各種建築的排水管,以及路邊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積排放管道,最終通過大支流排入大海。其餘地域的雨水,會隨著每棟建築的排水系統進入公共排雨管,再隨下水道系統的凈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


城市下水道:看不見的王國?


年年看海為哪般?


東京的排水管道標準為五至十年一遇,而在我國,城市排水設施標準普遍偏低。武漢身處長江中下游,但地下排水系統的管網、箱涵等是按照一年一遇的標準修建。北京的排水系統標準多為一到三年一遇,即每小時可排36毫米到45毫米的降雨量,僅有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共區的管線達到5年一遇,即滿足每小時56毫米的降雨量。


新中國建設初期,我國城市排水多採用蘇聯的設計理念和思路,想盡辦法省錢,只求滿足現狀。因此,當時建造的排水系統都是小直徑管道,按0.5年甚至0.3年一遇的標準設計。


中國身為發展中大國,大城市小城市都在不斷向外擴張。人口過度集中、城市建設過快加重了環境承受的負擔。北京市超80%的路面被混凝土、瀝青等不透水材料覆蓋,城區雨水彙集速度加快,地面下滲能力大幅減弱,進排速度不成比例形成大面積滯澇。同時,施工挖掘的基坑、豎井等破容易破壞原有的排水系統,形成新的積水點。


北京市在每年汛前排查時都會發現許多排水口被包裝廢紙、煙頭雜物等堵塞。汛期來後,垃圾雜物又會順著雨流進入到管道,形成新的堵塞。


除了設計標準的問題,許多城市的排水系統老化也導致了排水不暢。城市在沒有遇到暴雨之前,基本上不會主動檢查下水道是否老化、堵塞,因此,暴雨來臨時都措手不及。


一場大雨將城市化為沼澤之國的災難,唯未雨綢繆可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不明覺厲-趣談那些痞氣十足的街頭武器
裸睡有哪些好處?
潔癖症與處女座有關嗎?
豬沉到海底後,會發生什麼?
您可能感興趣

在看得見的城市中尋找「看不見」的城市
神奇的國度,你看不見的城市
地圖上看不見的城市
陳劭雄:那些看見和看不見的現實
韓國這些看不見的小眾文化,你都知道嗎?
馬雲說「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你真的懂嗎?
夏林海:《看不見的廈門》
城市旅人:日本,看得見的是景物的美好,看不見的是心靈的空虛
EXO四子回國前:鹿晗永遠站C位,吳亦凡看不見臉!黃子韜溜邊
《看不見的客人》,在哪裡?
《看不見的客人》:看不見的屍體、看不見的謊言、看不見的人性!
中國最南的地方:看不見冬天,常年都是夏季
看不見的星空
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V淘評委看新片:凱撒歸來,口碑卻不如《看不見的客人》?
從看不見的地球「尾巴」說起
從「五胡亂華」到「貞觀之治」 是哪只看不見的手在擺弄歷史的走向
陳小春很兇?網友:其實他只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溫柔
心語:時光偷走的,是眼皮底下看不見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