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機器人的智能,足夠當好你的心理醫生嗎?

機器人的智能,足夠當好你的心理醫生嗎?

當機器人越來越具有人類的智能,你永遠不會知道,坐在你對面的是你的同類,或是一個按照程序運行卻無所不知的機器人。


1. 讓機器人心理諮詢師為你做心理輔導


有這樣一檔心理諮詢談話類節目,曾經非常熱播。諮詢者和諮詢師有時相隔大半個地球,彼此之間通過遠程通信工具交流。他們的對話會被全程直播,只有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關鍵詞會被軟體自動屏蔽。諮詢者和諮詢師都是自願報名參加這個節目——諮詢者可以獲得一筆酬勞,以支付昂貴的諮詢費,諮詢師則可藉此提高名望。儘管這種節目形式受到很多人的質疑,但收視率卻一直居高不下。

機器人的智能,足夠當好你的心理醫生嗎?


節目最引發爭議的地方在於,每次正式開始之前,節目組都會安排一個極富儀式感的環節:屏幕上出現一紅一藍兩顆藥丸,諮詢者必須從中挑一顆——這一幕當然是在向電影《黑客帝國》中的經典橋段致敬。這兩顆藥丸,分別代表兩位備選的諮詢師,其中一位是有行醫執照的專業心理醫師,另一位則由智能聊天軟體來扮演。


無論是諮詢者本人還是觀眾,都不知道另一頭坐著的究竟是人還是機器。


每期節目的長度為一小時。在播出過程中,觀眾可以隨時為諮詢師投下贊成或反對的一票。這些投票將使諮詢師的人氣隨之變化,人氣過低的諮詢師會被淘汰,再也無緣參加這個節目。

然而,沒有人知道被淘汰的究竟是人還是機器。每一位諮詢師都有完整的個人資料,出生日期、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看起來毫無破綻。每期節目播出之後,網上都會冒出一大堆爆料的帖子,抓住諮詢師的某些疑點爭得不可開交。如果某位網友自稱是諮詢師的大學同學,並且曬出畢業合影和聚會照片,下一秒就會有人跳出來,指出照片中存在某些造假痕迹。最終是真是假,永遠撲朔迷離。


2. 人工智慧機器人是否真的智能?


機器人的智能,足夠當好你的心理醫生嗎?


1950年,數學家艾倫·圖靈在一篇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中,提出了一種基於模仿原則的檢驗標準,來判斷機器是否有可能具有像人一樣的智能:


假想有一間密閉的小黑屋,裡面坐著一個正常思維的人(a)和一台機器(b),房間外面還有第三個人(c),可以不斷向房間裡面的人提問,並通過列印在紙條上的文字來讀取「他們」的回答。如果在若干輪詢問之後,c不能根據回答來分辨a與b的不同,那麼我們似乎應該承認,兩者之間其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

「圖靈測試」的關鍵之處在於,究竟如何定義「思維/心智/意識/靈魂」,其實是一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因此圖靈從一開始就繞開了「機器能思考嗎」這樣的問題,而把它替換成另外一個更具操作性的問題:「機器能做我們這些思考者所做的事嗎?」


然而,這兩個問題真的可以相互替代嗎?


譬如說,機器能夠寫詩,甚至比許多資質平庸的人寫出的詩更像樣子。如果我們人為擬定出一套標準,來為機器和人寫的詩打分,那麼完全有可能設計出一台能夠贏過絕大多數詩人的作詩機器。但這和人類理解並欣賞一首詩真的是一回事嗎?


3. 機器人挑戰理解人類語言有多難


在2013年的一次國際會議上,來自多倫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赫科特·勒維克發表了一篇論文,對「圖靈測試」提出了批評。他認為類似這樣的人機博弈其實並不能真正反映AI的智能水平。對於人工智慧來說,真正構成挑戰的是這樣的問題:

克里斯托弗對艾倫說:「我也愛你。」因為這是他想要聽到的話。——是誰想聽到這樣的話?


A.克里斯托弗 B.艾倫


機器人的智能,足夠當好你的心理醫生嗎?


類似這樣的問題,都是根據一種名為「代詞回指(anaphora)」的語言現象設計的。要判斷「他」究竟指代誰,需要的不是語法書或是百科辭典,而是常識。AI如何能夠理解一個人會在什麼情況下對另一個人說「我愛你」,又在什麼情況下說「我也愛你」?這些問題涉及人類語言和社會交往的本質。恰恰是在這些方面,目前AI還遠遠無法與人類相比。

這意味著,製造一台能與人類下棋的機器人很容易,但想要製造一台能理解人類語言的機器人卻很難。


4. 機器人到底能不能勝任心理諮詢師的工作?


機器無法理解人類的情緒,但依然可以學會用某些方法來處理與情緒有關的問題,就好像不理解「什麼是詩」的機器依然可以寫出不錯的詩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機器確實可以勝任心理諮詢的工作,因為心理諮詢原本就建立在這樣一種信念之上:人類的情緒可以被有效地處理。


然而有些時候,急於處理問題恰恰是造成問題的原因。以失眠為例,一個人失眠往往是因為太想睡覺了,當他去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時,恰恰是為了完成「想睡覺」這個心愿。機器可以告訴諮詢者:「你失眠是因為太想睡覺了,慢慢來。」但想著「慢慢來」卻並不能真正解決「太想睡所以睡不著」這個悖論,因為「慢慢來」說到底和「想睡覺」是一回事。


機器無法處理這樣的悖論,而習慣了機器思維的人類同樣無法處理。但人卻有可能跳脫這一思維悖論,讓問題本身變得無關緊要。這就像禪宗里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機器人的智能,足夠當好你的心理醫生嗎??


或許問題的關鍵在於,在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甄別和判斷,究竟哪些事情必須由人類來做,而哪些原本以為非人類不可的工作,其實機器同樣可以勝任,甚至做得更好。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或許會感到,自己作為人類的尊嚴感正不斷瓦解。我們會發現,在許多場合,人對於人來說其實都不是必需的。


迄今為止,機器依舊未能回答「人是什麼」這個最為古老的命題,這意味著我們仍需要不斷迴轉身,去面對那句兩千多年前流傳下來的神諭:γν?θι σεαυτ?ν(認識你自己)……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5年9月刊《心理遊戲》一文,作者:夏笳)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甜飲料的危害:每年造成十幾萬人死亡?
英國王室如何養育「王二代」?
您可能感興趣

人與智能機器人,誰更懂禮貌?
人工智慧真的來了,做腫瘤醫生有情感的智能助手!
賓士說好的空氣動力智能汽車,能否給人滿意的結局呢?
性愛智能機器人,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社會隔離嗎?
先人工再智能,智能音箱真的好用嗎?
CNN:你的智能手機可能真的傷害了你的睡眠
怎樣的人工「大腦」,才是真的智能?
我靠!連胸罩都智能了,還能讓人好好的撩妹嗎?
智能機時代,你曾經的那些功能機還好嗎?
那些智能手環真的能很好的監測睡眠嗎?
智能養生家居,你能想到誰?
不能豐胸的bra不是好內衣?!這款智能文胸不僅監測心率,還要做你的運動私教
我靠!連胸罩都智能了,還能不能讓我好好的撩妹?
關機也沒用,智能手機會讓你的「腦力流失」!
智能電視功能匯總,讓您「真正的」成為機器的主人!
能媲美手機功能的兒童智能手錶,你會喜歡嗎?
可以「聽懂」健康狀況的情緒智能,如何完成患者的護理工作?
當智能語音設備干擾了生活,你是否還會堅持使用它?
這台智能機器人,準備和理髮師搶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