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南水北調被「凍」壞了?瞎咋呼!

南水北調被「凍」壞了?瞎咋呼!

據澎湃新聞報道,12月19日,自稱是「物理學博士,電腦工程師,業餘投資家、財經評論家」的網友 「馬可安」,在騰訊微博發表網路文章文章稱,南水北調中線乾渠中水流速過慢,會使工程達不到預期的年調水量。同時,大量泥沙沉澱,會「毀了中線工程」。該文一發表,即引起網友熱議,雖然原文很快被刪除,但不少閱讀過文章的網友,仍據此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效果產生了懷疑。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水資源專家王浩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都是外行,在那瞎咋呼,不予置評」。他同時表示,結冰期輸水問題早已解決。


南水北調被「凍」壞了?瞎咋呼!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圖為丹江口水庫流出的漢江水,可以看出水質清澈。

年調水量無法完成?


馬可安文章稱,根據正式通水時中央電視台視頻中大黃鴨的漂流速度,「算出平均水流速度為每秒十厘米,輸水量是每秒22.4立方米。」


馬可安認為,這僅僅是工程設計流量350立方米每秒的1/10不到,據此宣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設計的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無法完成。


對此,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蔣雲鐘錶示,在中線工程京石段先期進行的調水過程中,就已經發現表層水流速度很慢的現象。但渠道輸水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水力學系統,表層流速慢,並不等於中下層的流速也很慢。「實際上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渠水流速是不一樣的,京石段供水時就發現,下層流速很快」。所以,判定中線工程輸水的流速,不能簡單的靠看錶層大黃鴨移動的距離,就認定整個斷面的流速都很慢。

也有網友評論稱,黃鴨的體積較大,水面的風對其漂流速度影響明顯,不能用來表徵水的流速。


而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來的丹江水19日到達河北保定的西黑山分水口,「目前水的流速是1米每秒。」從這裡,丹江水將分為兩路,一路流往北京,一路流往天津。


南水北調被「凍」壞了?瞎咋呼!南水北調三線工程路線示意圖


泥沙沉積會毀了中線工程?


馬可安文章還稱,因為流速慢,可能會導致中線工程乾渠渠道大面積的泥沙沉積,最終毀了中線工程。

「汛期之後,丹江口的水渾濁,攜帶大量泥沙,充水試驗時的2億立方米用水58萬噸泥沙,平均每米乾渠沉澱了450公斤的泥沙。因大量泥沙沉澱,所以開閘放水後水流緩慢,導致更多泥沙沉澱,最終徹底毀掉輸水工程」,馬可安認為流速慢的原因,是因為充水試驗導致的泥沙沉積。


對此,12月21日,原長江委長江科學院教授級高工郭繼明告訴澎湃新聞,丹江口水庫的水非常清澈,含沙量很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口陶岔渠首樞紐位於丹江口大壩下游,水流更清澈,不存在馬可安文章中所述的泥沙沉積問題。


此外,馬可安文章稱,「98%的泥沙沉澱在丹江口水庫,很快水庫將完全淤塞」。


長江委長江科學院河流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萬建蓉等人2002年發表的文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泥沙沖淤計算》顯示,運行100年後至2103年後,丹江庫區淤積量也只佔其庫容的9.6%,泥沙淤積量很少。


郭繼明告訴澎湃新聞,丹江口水庫是「高壩大庫」,是通過建水壩蓄起來的水,泥沙沉積影響的只是死庫容,不影響蓄水,「幾百年都沒事」,而且現在丹江口大壩壩頂高程已由原來的162米提高到176.6米,庫容進一步增加。

冰期沒法輸水?


馬可安的文章還稱,「會讓整個渠道的水基本停止流動,冰凍成一塊,徹底破壞工程。」


對此,中國工程院士王浩說,「結冰問題都研究了有10年了,結冰期怎麼輸水,冰封期怎麼輸水,化冰期怎麼輸水,別聽他們瞎咋呼。」


檢索相關文獻,確實發現冰期輸水是南水北調建設要解決的重要水力學問題之一。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總工程師沈鳳生此前介紹,中線冰期輸水調度基本方法是:科學預測河流的結冰期,通過控制水位、流速,讓水面形成穩定的冰蓋,然後在冰蓋下輸水;在輸水期間,保證輸水穩定,防止冰蓋破壞;當氣溫回升時,控制好水位、流速,確保冰蓋就地消融,不產生流冰,避免產生冰塞、冰壩。

先期運行過數次的京石段引水工程,此前其實已經進行過兩次相關氣象觀測,以及根據氣象觀測的調控試驗。


中線輸水如何保障?


雖然馬可安的數個觀點都引起爭議,但其關注的問題,確實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需要關注的大問題。


今年10月份的《長江科學院院報》即發表了一篇題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力學問題研究》的文章,作者黃國兵等人,近年來一直都有進行與南水北調輸水相關的研究。


在這篇文章中,幾位作者也認為,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而言,「儘可能減少渠道及建築物的水頭損失,確保工程輸水能力,是工程設計時需考慮的關鍵問題之一。」其中,馬可安文章中提到的渠道糙率、冰期輸水等,正是這些年長江科學院等參與南水北調的科研機構,重點攻關的課題之一。


黃國兵等在文章末尾也提出,「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全線通水,需在滿足全線調水需求的同時開展相關水力學特性監測工作,如全線各渠段渠道及過水建築物糙率率定、各節制閘過閘流量複核、冬季輸水渠段冰凌原型觀測等」。


他們認為,要「保證中線工程安全、適時、高效地輸水運行,仍需結合工程實際對正常調度和應急調度方面的水力學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南水北調辦:-5℃,接水池水波蕩漾


據京華時報報道,北京市南水北調辦昨天已經澄清,對於南水北調水流「半道被凍」的傳言不用擔心。北方冰凍情況在設計施工中早有考慮,工程不但有相應的防凍設備,而且還有除冰措施。目前,水流部分路段中有10厘米左右的表層結冰,但是冰下的水是流動的。預計12月27日,經過15天的長途跋涉,北京人將如期喝上長江水。


相關人士介紹,中線總乾渠和天津乾渠全長1432公里,沿途地域氣候差別很大,安陽以北渠段存在冬季渠道結冰的問題。乾渠結冰後,輸水能力自然下降,影響輸水;另外,如冰期總乾渠運行不當,可能造成冰塞、冰壩事故,威脅渠道安全。但建設部門在設計施工中已充分考慮到北方氣溫因素。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官方曾做過統計,受到河南安陽以北地區明渠表面結冰的影響,輸水能力將下降到正常情況的60%,但可以正常輸水。


根據方案,冰期輸水方式為:對於具備形成冰蓋氣溫條件的渠段,控制沿線節水閘使渠道儘早形成冰蓋,因為冰蓋是相對穩定和安全的;對於不能形成冰蓋的渠段,則通過設置攔冰索、排冰閘,分段及時清理冰塊,防止形成冰壩或冰塞。這些措施可充分確保沿途水流的通暢。


此外,記者了解到,長江水進入北京城區後將流入盧溝橋暗涵和西四環暗涵,這些管線平均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而且水一直處於流動的狀態,水溫平均在10攝氏度左右,不會上凍結冰。然而當江水從暗涵走到地上,進入團城湖調節池後,將形成明水水面,調節池水面可以結冰,但對於露在外面的閘門和閘室,都加裝了融冰泵,攪動池中5米深的水,防止水面結冰。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還舉例說明,如北京市內接水池——大寧調壓池,前幾天晚的最低溫度在-5℃,但池中水波蕩漾,沒有結冰現象。水池內壁上有兩排「噴泉」,專門攪動水面。正式通水後,考慮到如果水面結冰,會影響調壓池泵站進水和退水閘門操作,池底安了兩個防凍泵裝置,攪動水面防止凍冰。


作者身份早已遭質疑


事實上,這並非馬可安的文章第一次引發爭議。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13年11月22日,馬可安在社交網站發表了博文《中國煤炭工業的崩潰和核霧染災難》,按其說法,華北霧霾經久不散,是因為空氣中漂浮的粉塵顆粒是帶電的,而帶電原因,是來自內蒙古自治區大營地區煤礦的放射性鈾。在馬可安看來,華北霧霾與核輻射有關,他把導致霧霾的核輻射稱為「核霧染」。


在長達數個月的時間裡,「核霧染說」廣為傳播,並在網上引發熱議。不過該觀點隨後遭到眾多煤炭、原子能、大氣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駁斥,指出馬可安的推斷缺乏直接證據支撐,一些關鍵問題還存在科學、邏輯錯誤。


那麼,馬可安的理論從何而來?中青報當時的採訪已然說得很清楚了——


馬可安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對所謂「核霧染」的關注始於2013年年初。當時,他閱讀了一篇英文報道,稱內蒙古發現了與煤礦伴生的大鈾礦,專家既擔心鈾資源被糟蹋,又擔心造成核污染。「最初我並沒有非常在意。」馬可安說,後來,他注意到中國的霧霾問題近一兩年突然嚴重起來。另有三件事走進了馬可安的視野。一是部分專家對連日不散的霧霾感到疑惑;二是他認為中國汽車行業近年來採用新技術,尾氣排放效果比過去好;三是他發現內蒙古煤炭產業近幾年發展迅速。「這幾件事結合起來,再加上我的物理功底、物理直覺,我靈機一動,覺得這之間必然有聯繫,馬上聯想到核輻射可以電離氣體分子,而電荷可以促使霧霾發生。」馬可安認為,此間存在新的物理問題。


馬可安自稱的物理學背景多次被媒體公開提及。在擁有3000餘名粉絲的微博中,他的頭像背景為美國加州貝城,個人簡介是「物理博士、電腦工程師、業餘投資家、財經評論家」。


微博資料顯示,馬可安1986年進入美國聖地亞哥大學(University Of San Diego)讀書,1995年進入某跨國公司工作。其個人主頁是美國某財經網站開發的博客,馬的博文多與經濟相關,且自稱進入IT行業前曾有科學研究背景。


記者注意到,馬可安在博客中的英文名為Mark Anthony,而其QQ空間的評論中亦有人稱其為Anthony。


不過,聖地亞哥大學畢業生處在回復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郵件中稱,經大學教務處查詢,沒有找到名為Mark Anthony的學生的入學記錄。


聖地亞哥大學公共事務處則表示,該校物理學科只頒發學士學位,沒有頒發博士學位。


對於教育背景、研究領域等問題,馬可安不願向記者透露詳情。他說,除了現在美國西海岸從事電腦行業工作、業餘時間做許多學術上的探討之外,其他情況都不重要。


「我研究的領域也不重要,因為我現在已經沒有再做那方面的研究。但是我確實各領域的學識都很淵博,有獨到見解,我可以毫不費力地和不是自己領域的專家辯論非常專業的問題。」馬可安回復記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音樂「嘗」起來是什麼味道的?
巨型水母驚現海岸,怎麼辦?
您可能感興趣

南水北調值得炫耀嗎?
中東土豪盯上了南極冰山!同樣缺水的中國能不能來個南極水北調?
彭博問答:南水北調,債券通正式推出,到底妙在何處?
山南水北,我遇見你
方哲卿:「天河工程」、「空中南水北調」,沒有聽起來那麼玄
有福了,湖北十堰首次發現國家二級鳥白額雁,那裡是南水北調水源地!
降服南水北調工程總乾渠上的「攔路虎」:強膨脹土
山南水北,無一相逢,何不愛自己
它腳跨三個省份,「南水北調」水源地,如今卻無人開發遊客稀少
一個人走過的山南水北
可惜你我山南水北,想抱抱你也沒有機會
從中國的江河大風水說「南水北調」之不宜
南水北調東線治污博弈:10年攻堅如何變成治污樣本?
南水北調入京水量突破20億方 自來水廠取水近七成
行攝南水北調中線的源頭——丹江口
號稱「亞洲第一大人工湖」,南水北調的發源地
南水北調工程首次與地方聯合應急演練
智慧環保守護綠水青山 信息化服務南水北調
時光之里山南水北,你我之間人來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