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元宵節:除了元宵,古人還吃什麼?

元宵節:除了元宵,古人還吃什麼?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2000多年前就有了。在燈光稀罕的古代,過元宵節看花燈是極為震撼人心的;但擱到現在,夜間燈光工程也就沒那麼震撼人心了。雖然時過境遷,現代人在很多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古代人,但卻在吃的精細程度上,卻未必會比古代人更講究。


元宵節:除了元宵,古人還吃什麼?


元宵節期間,各種湯圓、元宵遍布超市,雖然餡料各異,但總歸是圍著這個圓不溜秋的東西打轉,在吃這個問題上,還是去看看古人都怎麼講究的吧。

元宵,有多珍貴?首先上詩詞一首:


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上元竹枝詞》

現在過元宵節吃元宵,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人看來,卻意義重大。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吃元宵從何時興起?還沒有確切的說法,民間也有各種版本的元宵。


一種說法認為,春秋末期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還有一種說法,說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

怎麼看起來,元宵在古代都是比較珍貴的東西,現在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我們大家都有口福啦。


除了元宵,古人還吃什麼?


1.面蠶


元宵節唐朝人吃面蠶。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


2. 米粥或豆粥

南北朝時候人們喜歡將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用來祭祀。


3. 油錘


油錘出現於唐宋時期,也就是後世所說的炸元宵。據宋代的《太平廣記》記載:油熱後從銀盒中取出鎚子餡。用物在和好的軟面中團之。將團得鎚子放到鍋中煮熟。用銀策撈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將油鎚子投入油鍋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來「其味脆美,不可言狀」。


4. 面燈

面燈也叫面盞,是用麵粉做的燈盞。清乾隆年間陝西《錐南縣誌》載牶「正月十五,以蕎麥麵蒸盞燃燈,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達了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的願望。面燈在正月十六落燈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豐年間,山西《澄城縣誌》載牶「正月十五日蒸蕎麥麵為燈盞,注油燃燈,次早食之。」


5. 粘糕


粘糕又名年糕。唐代名醫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記載「自梁米,昧甘、微寒、無毒、除熱、益氣。」唐代之後,元代也有元宵節食糕的記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危險嗎?
您可能感興趣

元宵節除了吃元宵/湯圓,你還該幹些什麼?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古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元宵節你會吃元宵么?
正月十五看花燈、吃元宵!那韓國人又是如何過元宵節的呢??
元宵節你約了嗎?
元宵節,看古人如何玩!
今天元宵節,正好是周六,都回家吃元宵吧!
元宵節吃元宵,如何避免「垃圾吃法」!
古人怎麼過元宵節的?原來元宵節也是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可不只是吃元宵那麼簡單!
元宵節要這麼過?!
元宵節到底是吃元宵還是吃湯圓?傻傻分不清楚!
元宵節怎麼吃:兩個湯圓抵一餐?低糖元宵靠譜嗎?
怪了,元宵節又叫情人節,為何還要點燈祈福吶?
元宵吃湯圓,有什麼禁忌嗎?
啥?古代人都愛在元宵節搞對象?
日本有元宵嗎?感覺過了一個假元宵!
鬧元宵!
元宵節的湯圓這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