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莫扎特真的是被毒殺的嗎?

莫扎特真的是被毒殺的嗎?

莫扎特毫無疑問是最受喜愛的作曲家,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充滿各種謎團,也為人津津樂道。尤其是他生命最後一年的大起大落和懸而未解的死因,兩百年來引來種種假想和戲說。1984年的電影《莫扎特傳》除了讓許多人看到一個玩世不恭的莫扎特,更讓「薩列里毒殺莫扎特」的傳說深入人心。


莫扎特真的是被毒殺的嗎?


這部電影也許是很好的大眾娛樂,但正如音樂學家H·C·羅賓斯·蘭登所說,它的內容「和莫扎特的實際生平當然大相徑庭」。影片上映之初,羅賓斯·蘭登的朋友就勸他寫一本書以正視聽,其成果就是1986年完成、1988年出版的《1791:莫扎特的最後一年》。

美國音樂學家霍華德·錢德勒·羅賓斯·蘭登的事業以海頓研究為主。在海頓被廣泛忽視的年代裡,他致力於挖掘、編訂、出版、錄製海頓的作品,並寫成五卷本巨著《海頓:編年和作品》,居功至偉。


莫扎特是羅賓斯·蘭登自幼鍾情的作曲家。在莫扎特研究方面,他主要寫了五本面向大眾的著作。除《1791》外,還有《莫扎特指南》(與音樂學家唐納德·米切爾合編,1956)、《莫扎特與共濟會》(1982)、《莫扎特的黃金年代》(1989)和《莫扎特和維也納》(1991)。


《1791》大致以時間為序,全方位展現了莫扎特最後一年的經歷。作者高屋建瓴,花了大量筆墨,從政治、歷史背景寫起,寫到當時維也納的市民生活,深入音樂家的地位、行業運作方式等諸多細節,從目錄就可管窺全書布局。在「莫扎特的維也納」「奧地利都城的音樂生活」、「皇家宮廷的舞會音樂」「新方向:教堂職位」「和共濟會弟兄共度的午夜」「為鄉紳而作的安魂曲」等章節中,我們不僅讀到莫扎特的音樂創作所涉及的政治、宗教、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也讀到一幅18世紀末維也納音樂生活的全景圖。作者在這樣的全景勾勒中,依靠大量一手史料展現莫扎特的種種際遇,釐清了許多誤解。


例如,眾所周知,莫扎特是第一個掙脫貴族和教會僱傭、擁抱市場沉浮的重要作曲家。在離開薩爾茨堡大主教、謀生於維也納的10年中,常常入不敷出,需要大量借債。又因莫扎特父親對兒子的婚姻極不滿意,因此素有傳言說莫扎特在維也納揮霍無度,其妻亦不善持家。

而實際上,當時並無如今的音樂版權制度,作品頻繁上演並不意味著作曲家能得到相應的收入。作曲家發布新作,常通過預售定價不菲的精裝刻版樂譜獲得市場行情和先期收入,若訂者寥寥,便無法出版;而職業抄譜員利用職務之便,在為作曲家抄譜後,多抄幾份來賣,因為價格便宜,甚至可以賺的比作曲家本人還要多。作曲家的演出收入也僅限自己參演或贊助人主持的演出,


作品流行開去,在別家上演,賺錢的是別人,作曲家拿不到一分一文。由此,莫扎特儘管創作頗豐且備受讚譽,他的經濟狀況還是時起時落。


至於「揮霍無度,持家無能」一說,羅賓斯·蘭登則從音樂家所需社交入手,曆數莫扎特需要出席的場合及其禮儀、置裝要求,甚至開列具體賬目,解釋了莫扎特的實際需求。此前網傳的「莫扎特日常作息圖」中,他一天僅睡四小時,創作時間也不多,而大段時間用於社交和待客,亦可為一旁證。加上18世紀醫療、衛生條件的不足,其妻體弱,常赴溫泉療養,開銷龐大。鮮有人知的是,莫扎特共生過六個孩子,僅兩個成活,這帶來的生活壓力也難以想像。一番計算之後便會發現,莫扎特作為獨立音樂人的艱辛,實在和如今體制外作曲家不相上下。


莫扎特並非不願謀職。相反,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多時間裡,他有過兩次認真而不幸的求職。1790年秋,他的經濟狀況幾陷絕境,便欲在新帝列奧波德二世宮中謀一職位,結果未有下文。半年後,聽聞聖士提反大教堂樂長病危,他又自薦應聘繼位,但樂長後來康復,求職自然失敗。而實際上我們也很難想像莫扎特若獲聘任,是否會重複薩爾茨堡的不快經歷。其時,維也納流行舞會,對舞曲音樂需求極大,帝國宮廷也請莫扎特寫了不少舞曲,且開價頗高。但可想而知,這類創作實在大材小用,莫扎特本人對此也有認識。他在一份收據上寫道:「對我所做的來說,給得太多;對我所能做的來說,卻給得太少。」羅賓斯·蘭登亦評道:「這是對最偉大的音樂天才的令人震驚的浪費,甚至是犯罪。」


從1791年的下半年起,莫扎特的境遇開始有了轉機,隨之而來的便是極度的繁忙。《安魂曲》《魔笛》《蒂托的仁慈》等幾部大作連軸壓來,當中還插進《單簧管協奏曲》等並不那麼小的創作。莫扎特在寫完《魔笛》的大部分之後接到《蒂托的仁慈》的緊急委約,在18天內神速完成後者。這一陣忙碌在9月6日布拉格的《蒂托的仁慈》首演和9月30日維也納的《魔笛》首演時達到頂峰,也許也誘發了最後的疾病。

莫扎特的死因是音樂史上最引人矚目的謎團之一,更因「神秘黑衣人委約《安魂曲》」而引發種種聯想。如今,我們已經知道《安魂曲》不過是一個鄉紳虛榮心作祟,欲取名家之作充作自己的創作,因而不便透露身份,並非惡魔來襲。但由於當時醫療水準的低下,莫扎特的具體死因仍是未解之謎。羅賓斯·蘭登專辟一章討論這個問題。一方面,針對「薩列里毒殺莫扎特」一說,他從史料(包括薩列里自己的說法)入手,整理了這一說法產生和流行的來龍去脈;另一方面結合後世醫學研究,進行了醫學探討,推得可能的死因,闢謠詳實有據。


作者亦專章簡述作曲家的身後事,進一步為其妻康斯坦策正名。實際上,莫扎特死後,康斯坦策很快證明了自己作為音樂經理人的才華,在一個女性不便拋頭露面的時代,她主持出版、上演先夫作品,甚至把《蒂托的仁慈》演成一年一度的「音樂節」,獲得巨大成功,也幫助兩個成年的兒子展開事業。


凡此種種,羅賓斯·蘭登均憑極為豐富的史料,做了引人入勝的敘述。所用的不僅有書信等文字記述,更有賬本、地圖等資料,附錄中甚至給出莫扎特當時住所的結構平面圖和一部分服飾照片,並加以詳細解釋。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說,關於莫扎特的史料「多得超過我們的想像」。也因此,撰寫一部正視聽的著作才有可能。作為學者中的講故事高手,羅賓斯·蘭登此書內容豐富,又相當可讀,對專業人士和音樂愛好者來說,都是不可錯過的佳作。



(作者:楊寧)


經典音樂之旅還在國家大劇院11月音樂節

點擊詳情:http://www.chncpa.org/subsite/syyjdyyh2015/index.html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整容到底有哪些風險?
滅火為何不能總用水?
「剁手」的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動機?
您可能感興趣

莫扎特吃屎是真的嗎?聽起來非常令人吃驚,但很遺憾,這是真的
納粹是如何「重塑」莫扎特的?
納粹統治者,如何把莫扎特也變成了民族主義的偶像?
如何讓孩子彈奏出讓莫扎特都羨慕的交響曲?
薩列里究竟有沒有謀殺莫扎特
聽莫扎特音樂真的能變聰明嗎?
莫扎特的曲子是一幅很黃的畫,羅斯科蒙德里安的色塊很好聽
聽莫扎特音樂真的能變聰明嗎?看完驚呆了
莫扎特與納粹被重新發明的莫扎特
莫扎特,莫扎特
嫉妒讓薩列里瘋狂,搖滾讓莫扎特重生
庫里變成莫扎特,那是何等美妙
英語?莫扎特?高分子物理?你們還要一個1歲的娃怎麼樣!
思想決定高度-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人都叫莫扎特
常聽莫扎特的音樂,也可以成為音樂神童嗎?
「重塑」莫扎特:機器能否創作出藝術作品,甚至操縱人類情感?
莫扎特如何演繹華麗的憂傷
他是宮崎駿的鐵哥們,音樂比莫扎特還棒,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他的歌
這個日本人是宮崎駿的鐵哥們,姜文說他的音樂比莫扎特還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