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它或許會取代影響因子,它的名字叫SemanticScholar

它或許會取代影響因子,它的名字叫SemanticScholar

該工具能夠通過一項專門的「影響力分數」,對文獻、作者和研究機構進行排序,目前它僅涉及計算機科學領域,但會在2016年秋季擴展到神經科學領域,並進而擴展到其他學科。例如,該工具發現,計算機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研究機構是麻省理工學院。這當然不出所料。那麼,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科學家呢?是在圈外鮮為人知的人工智慧先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邁克爾·喬丹。「大家都叫他機器學習領域的邁克爾·喬丹,」西雅圖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的負責人,Semantic Scholar 的創造者奧倫·埃齊奧尼(Oren Etzioni)如此打趣。


如果圈外人發現 Semantic Scholar 的排名可靠,該排名就可能對招聘與教職評估委員會有所幫助,這是因為學術影響力本身就難以量化。過去的方法是統計引用次數,這已經成為學術出版行業的基本衡量標準。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愛思維爾(Elsevier)等機構通過出售文獻資料庫的使用權,讓用戶獲取被引用次數。


但並非所有的引用次數都具有同等價值。例如,為整篇論文提供靈感的引用,與僅僅在方法論部分簡單提及的引用截然不同。因此,粗暴地統計引用次數會對衡量科學家的影響力產生誤導。同時,研究者也抱怨道,基於引用次數的傳統衡量標準助長了「要麼發論文要麼被淘汰」的心態,迫使他們不管研究是否重要,都用最快的速度發表論文,以積攢更多的引用次數。

有些人說,需要更直接地衡量文獻對將來研究的實際影響。因此,埃齊奧尼的團隊在 Semantic Scholar 上搭建了一個新工具,用於生成「影響圖」。Semantic Scholar 資料庫中的大部分文獻是 PDF 格式的,人類可以輕鬆閱讀,但在計算機看來就是一堆毫無章法的文本。要想使計算機閱讀起來更像人類,需要藉助機器學習,這項技術幫助計算機做出更精確的猜測。例如,計算機不僅要識別論文中的不同部分(引言、方法、結果),還要弄清作者對所引用文獻的態度。因此,艾倫研究所的團隊通過機器學習,訓練一項能夠發現這些特徵的統計模型。隨後,計算機通過對比自己的猜測和人類專家的理解,逐步優化該模型。


埃齊奧尼稱,目前系統僅能測量被直接引用的文獻的「直接影響力」,但未來的版本會將被引用文獻引用的文獻的「間接影響力」考慮在內。


試運行

它或許會取代影響因子,它的名字叫SemanticScholar


Semantic Scholar (16 June 2016)


克盧恩首先查看了「影響圖」內他本人的近鄰。「非常有趣,」他說,「我能看到我的職業生涯受哪些科學家影響最大、我啟發了哪些科學家,以及關於任何其他科學家的這類信息。」大多數結果正如克盧恩所料,他受自己導師的影響,他影響了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後,但也有一些出乎意料的結果。比如,有一個他不熟悉名字的人,受他論文啟發,做了大量的後續研究。


克盧恩相信,除了娛樂價值外,這項工具可能在學術招聘和晉陞過程中有一定價值。負責做決定的委員會不僅要按工作成果為候選人排名,同時也肩負預測候選人未來影響力的重任。Semantic Scholar 試圖通過測算工作成果的「速度」和「加速度」,衡量人們引用某些研究的速度以及將來的趨勢,來揭秘研究領域內的熱點。克盧恩說,部門委員會「已經在粗略地計算這些信息了」,因此他預測 Semantic Scholar 的數據會被投入使用。


但 Semantic Scholar 的某些特點也令他擔憂。在某種程度上,Semantic Scholar 是一個「黑箱」,克盧恩說。「人們能夠理解這些結果是怎麼來的嗎?」

埃齊奧尼承認,演算法生成結果的過程有些隱晦。「在機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需要一些權衡,」他說道,「當滑鼠移到數字上時,顯示一個關於數據來源的範例,這或許有所幫助。」


與此同時,機器學習界的邁克爾·喬丹坦然接受了自己排名第一的消息,卻歸功於別處。「儘管在歷史上有各種關於某些科學家或數學家的傳說,我個人相信研究人員所處的圈子才最能夠預測他們的成功,」他說道,「我自己的圈子裡有許多優秀的人,他們有很多卓越的想法。」


埃齊奧尼的團隊目前在讓 Semantic Scholar 消化大量有關大腦的研究文獻。這項工具以及大腦研究者的影響力排名,將於11 月12 日在加州聖地亞哥召開的神經科學學會會議上首次展示。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6/04/who-s-michael-jordan-computer-science-new-tool-ranks-researchers-influence


內容合作請聯繫

這裡是「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服務科研人的微信號「科研圈」。我們:


·關注科學進展與科研生態


·推薦重要前沿研究


·發布科研招聘

·推送學術講座與會議預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宮內感染髮病原因
糖尿病專科護士的培養
口服米索前列醇妊娠晚期引產
一個醫生的內心獨白
哪些人不宜吃阿膠_孫麗紅
您可能感興趣

Stem Cell Rep:抑制DNA甲基化調控因子 讓iPSC更像ESC
Cell Stem Cell:華人科學家發現調控幹細胞多能性狀態轉換的關鍵因子
新的期刊評價體系――CiteScore能否取代影響因子?
Nature、Science 雙雙跌出前50名:這個期刊評價體系正在挑戰影響因子
Circulation 新發現:轉錄因子 ATF3 和 RBP4 為心血管疾病治療提供新思路
Science:重大突破!闡明細胞因子IL-10抵抗炎症機制
Science:轉錄因子WUSCHEL介導擬南芥生殖細胞產生機制
基於Django的雙因子認證實現
Science:衰老和癌症的關鍵——控制端粒長度的因子被發現
Science:遠古遺留抗感染基因是胚胎髮育關鍵因子
轉錄因子JunB通過SQSTM1調控NF-kB依賴炎症反應
Elsevier發布病毒學期刊2016年影響因子評價新指標
PNAS報道前列腺癌相關的RNA拼接因子參與調控circRNA形成
這個北大直博生不得了:一作發Science 20篇論文總影響因子大於120
改造Nginx,讓郵件系統也支持雙因子驗證
SISTAR-寶拉X宇宙少女-程瀟,滿載「快樂因子」的海報公開(GET IT K)
GIF|好動的幽默因子
張蘅團隊揭示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上海藥物所揭示氧化感應因子AbfR的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