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華匈戰爭第二十五章之祖龍耀世

華匈戰爭第二十五章之祖龍耀世

在我國歷史的兩晉南北朝時期,曾經出現過這麼一個家族,一個一度被當世之人稱之為天下第一豪族的家族。或許很多人剛看到這句話時,會想當然的認為應該是當時的皇族,然而,答案卻是錯誤的,那只是一個世家而已,並且也從未做過皇族,但是,就是這個世家,在當時人的眼裡,卻是猶如天族一般的存在,縱橫三百年幾近無敵手,正如生活在齊梁時代的文學家、史學家沈約說過的話:「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闢以來,未有爵位蟬聯、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是的,這個家族便是名聞古今的琅琊王氏一族,而筆者今天要在本文中講述的人物中有那麼一位,便是這個家族的始祖。熟悉他的朋友,熟悉這個時代的朋友,相信也已經能夠猜的出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號稱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秦國武成侯王翦。


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為一軍。翦將十八日,軍歸斗食以下,什推二人從軍。取鄴安陽,桓齮將。《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王政十一年,秦軍再起大軍攻趙。而作為秦王政掌控秦庭後的首次大規模軍事行動,無疑,秦王政是非常重視這場戰爭的,但,由於秦王政所要謀劃的要更長遠,所以,便採用了同時任命三位軍事統帥的方法,來進行這場戰爭。如史書所見,王翦、楊端和與桓齮作為當時秦軍新興崛起的三位軍事將領,同時被秦王政委以重任。很顯然,未來的秦國將要進行的統一戰爭中,這三位將領中的一位,或者幾位,就必然而然會成為秦國的柱國之石,而此時此刻進行的戰爭,便是秦王政所設立的驗金石,誰能,誰不能,就讓事實來證明一切。

而此次戰爭的結果,如果僅從戰果上來看,的確是桓齮一枝獨秀,沒錯,先開始,王翦打的是很猛,而楊端和也是不甘其後,但是,事實上,鄴城與安陽,的確是桓齮率軍攻下的,而或許功勞應該是三者共同的,但至少在當時秦王政看到的,便是桓齮略勝一籌,所以,至少在當下,桓齮已經從秦軍的諸多將領中脫穎而出了,正如史書上的記載,也證明了秦王政的確有一定的識人之能,而接下來秦軍的戰鬥,桓齮更可謂是所向披靡。


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見東方。十月,桓齮攻趙。《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王政十三年,桓齮領軍再攻趙國,平陽一戰,大破十萬趙軍,趙軍統帥扈輒授首,由此,桓齮之名,便隨之揚威三晉。無疑,此時的桓齮貌似已經成為了秦軍,乃至天下數一數二的軍事奇才,如大家所預料的,一顆將星都彷彿正在冉冉升起。那麼,桓齮的未來會如同大家所想的那樣完美嗎?


或許是偶然,或許是必然,連戰連勝的桓齮,彷彿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了一股驕縱之氣,如果說,沒有那個人的話,可能,桓齮的未來,也會是秦帝國的開創者之一,但是,正因為他的出現,才讓桓齮的命運徹底發生轉變,乃至秦國即將進行的統一戰爭都被迫而推遲數年。

李牧,這個筆者曾經最為推崇的將領,如果大家還記得本系列前面的章節的話,就會知道他的厲害之處,曾經,李牧在其與匈奴作戰時,就創建了中國戰爭史上首次以步兵大兵團戰勝騎兵大兵團的經典戰役,由此,可見李牧軍事能力之強。並且,與同時期的王翦一般,李牧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而且,更巧的是,李牧也是趙國人,是的,曾經在昭襄王時期,秦國的白起與趙國的廉頗便是同為天下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同時,也正因為他們二人的存在,也讓秦趙之間遭遇了戰國時期最為慘烈的戰鬥,而那個時候,則因為秦趙國力的問題,廉頗雖敗,卻也保住了趙國。那麼,此時的秦趙,無論國力還是軍力,都已經不是一個層次了,其差距顯得更大,並且趙國已然面臨生死之危,那麼,有李牧存在的趙國,此時又會如何呢?


十三年,桓齮伐趙,敗趙將扈輙於平陽,斬首十萬,殺扈輙。趙王以李牧為大將軍,復戰於宜安、肥下,秦師敗績,桓齮奔還。趙封李牧為武安君。《資治通鑒·卷六》


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師與戰肥下,卻之。封牧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卻之。《史記·趙世家》


以上內容,便為秦趙肥下之戰的史書記錄,因為這場戰役的確是秦趙戰爭的一個轉折點,所以,筆者就分別摘取兩位史學大家對此的記錄。由史書所見,肥下之戰,不僅是秦國新興名將桓齮的慘敗之仗,也是趙國李牧的封侯之戰。連勝之下的桓齮,自以為大破十萬趙軍,便可以為所欲為了,其引兵東進趙國,直撲趙軍邯鄲,攻勢之猛,很顯然就是準備直接滅趙,然而,卻不料,此時的趙王已經急招北境李牧率領代北軍南下了。很快,雙方便於肥下相遇,而李牧軍本身就是以突襲為主,在加上趙國代北軍在李牧的訓練下,又有與匈奴激戰的經歷,其精銳程度早已不是昔日不堪一戰的趙軍了,故而接下來的戰局,也是可以預料的到的,秦軍慘敗,十萬大軍,慘遭趙軍屠戮。可以這麼說,自從昭襄王之後的數十年里,秦軍都未有遭遇如此之大敗。當然,敗了就是敗了,秦國再強,也只是一個國家,既然有勝,就必然會有敗。


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不可避免的事物,但同時,它又是人類歷史中最為悲慘的一面,對於士兵來說,勝利,意味著活著,而戰敗,則就是死亡;同樣,對於為將者而言,又未嘗不是如此,肥下之戰,趙軍大勝,統帥李牧遂被封為趙國武安君,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之殊榮,從當時的北境守將一躍成為了當時趙國軍方第一人。而反觀秦國桓齮,先不說其結局,單單從這之後,桓齮這個名字便再沒有出現在史書中來看,就足以看出對於他的影響,是有多麼慘烈。當然,事實上,桓齮的下落,在史學界也成為了一個迷,更是被歷代史學界不斷猜測。在這裡,筆者就多說幾句,其實筆者本人是贊同著名歷史學家楊寬的觀點,即,此戰之後的桓齮因為慘敗,或許還有其他原因,遂逃亡於燕國,而之後荊軻刺秦王之時,所拿的樊於期人頭,便是桓齮的,畢竟無論時間還是邏輯性,也是通的,作為能夠影響到秦王的將軍,毫無疑問桓齮是有足夠重量的,而且,遍訪《史記·秦本紀》與《史記·秦始皇本紀》,樊於期之名,都始終未出現在其中,但史書卻又以其為秦國名將自居,並且,樊於期到燕國的時間的前一年,恰好也是桓齮兵敗逃亡的那一年,故而筆者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桓齮就是樊於期,當然,這其實也就解釋了為何在荊軻的眼裡,樊於期的人頭可以與燕國地圖相媲美的原因,其答案也可以指向這點,即,樊於期就是是桓齮。而再說桓齮,作為當時秦軍中最如日中天的一位將領,他的一生命運,便也因為那場戰爭的慘敗,因為他的逃亡,而徹底改變了。而也正是在他之後,秦王政遂重新選用王翦,之後,才有了我們所熟知的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或許這就是命,一著不慎,便是天與地,而這種事例在歷史上又是數不勝數。

事實上,對於秦國來說,肥下之戰的慘敗,對其國力其實並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對於秦王政來說,無疑就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要知道,桓齮可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而且也準備將其作為秦國未來獨當一面的大將培養的,然而,肥下之戰,無疑就是對於秦王政赤裸裸的打臉,當然,事實上,秦王政也不是說就絕對是不能容忍失敗,正如後期李信與蒙武伐楚時,也曾遭遇大敗,而那時的秦王政也沒怎麼懲罰他們,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桓齮可是在優勢兵力的情況下遭到慘敗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先前的秦國經過多年的戰鬥,已然給山東六國樹立了一種秦國不可戰勝的強大印象,然而,此時桓齮的失敗,無疑是改變了原本對於秦國極為有利的一面,正是桓齮的失敗讓山東列國知道,原來,秦軍也不是不可戰勝的,原來,戰勝秦軍也不是非要絕對兵力的,很顯然,這將激起山東六國更大的反抗信心。所以,這也是秦王政最忌恨桓齮的一點。同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桓齮的失敗,也間接的成就了李牧,並為秦軍樹立了一個大敵,當年的廉頗,現在的李牧,還同樣是趙國,或許想想這些,秦王政都能感到異常的頭疼。

華匈戰爭第二十五章之祖龍耀世



十四年,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史記·秦始皇本紀》


之後的幾年裡,因為肥下之戰的慘敗,讓秦國東進的步伐一下給停滯住了,所以,始皇帝決心推遲幾年進行統一戰爭,並繼續做準備,以迎接未來可能將要爆發的比預料中更劇烈的戰爭。當然,也就是在這貌似平靜的幾年裡,其實也發生了一些影響後來的事,正如他的到來,就對於秦國一統天下之後的政治制度建設,起了一個相當大的作用。

如史書所見,法家一代大師韓非子,在於秦王政十四年,終於來到了秦國,並遭到了秦王政非常高的禮遇,《史記》中雖然沒有直接記錄秦始皇到底是如何禮遇韓非的,但正如其在之前記錄的「秦始皇見《孤憤》、《五蠹》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在還沒見韓非之前,秦王政都如此感嘆,以至於說出那種如果見到韓非,和韓非談論,哪怕是死了都值的話,何況此次是真正見到了真人,所以,無論秦王政會如何的尊重韓非,我們也都能理解了。而再從整個秦國的法制思想上講,其實也正是從韓非來秦開始,秦國的國策法治思想的理論基礎,才宣告大成,而韓非本人則更是為秦王完整的闡述了法家對於未來帝國建設的全面觀點,從而也更堅定了秦王政實現一統天下夢想的自信心。


說到這裡,筆者就再給大家介紹簡單的介紹一下韓非的法家思想,事實上,法家這個學說,並不是我們後人簡單的一句「法家殘酷且專為皇權而存在」就可以概況的。法家思想,其實,其還是源於對先秦儒道的繼承之後的發揚,正如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本人,便是儒家一代大賢荀子的弟子,其對於荀子的思想繼承,對於其的影響更是非常之大。當然,說到這裡,就有人可能就會以韓非為何從師荀子後,又改學法家,並以此來抨擊儒家的無能。對此,筆者只能說是人各有志,這真的代表不了什麼的,荀子之才,是公認的,也絕對不是後人的幾句詆毀就可以否定的。戰國時期位於齊國的稷下學宮,筆者不知道現人還有多少人能知道這個地方,但是,對於其,筆者只能說,這所學宮如果放到現在,那可是絕對堪比當前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學裡的所有人文社科類的總和,甚至還能更強,當然,或許大家都不會信,但這就是事實。從本質上將,稷下學宮,所代表的便是諸子百家,其學風之濃烈,思想之自由,學術之高深,縱觀古今中外,都難以找出一所學校可以與之比肩的。而在其學宮之內,除了齊國的官學黃老道家外,儒、名、法、墨、陰陽、小說、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的學者們更是聚集一堂,學宮之內,他們圍繞著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王霸、義利等內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辯論,並且還相互吸收,共同發展,真可謂一時之盛也,正如史學大家司馬光在其《稷下賦》中所評價的:「致千里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當然,筆者說了這麼多,一方面是要讓大家明白這稷下學宮的偉大和厲害,而另一方面便是要告訴大家,筆者所說的荀子,便是這所堪稱千古第一的稷下學宮的祭酒,而在那個時代,這個職位,便是校長的意思。


韓非,作為荀子的弟子,其當然也曾是那所學宮的學子之一,拜荀子為師,繼承儒家思想,並與其他學派的交流,更是為其完善法家思想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


而再從法家歷史來看,韓非法家,更是以法治思想為核心,形成了一套以法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思想體系。其具體觀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閱讀關於他主要思想的作品《韓非子》,而在這裡,筆者就簡單的舉出幾個韓非提出的絕對超前的法治觀念:其中的一項便是「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在這裡,韓非就明確的提出了法不阿貴觀念,說簡單了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誰,一旦違法,一律處罰,再看看其當時全球人類所處的那個時代,我們就可以充分體會的到韓非主張的公平的超前法律觀念,是有多麼的難得;同時,韓非更在商鞅的基礎上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觀點,其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的思想,也為以後中國的歷代變革運動,奠定了變革的理論合理性。

總之,韓非大才,其畢生所研究之法家思想,更是遠非我們現人的三言兩語就可否定的,甚至說,對於我國促就現代化法制建設又未嘗沒有實質性的指導意義。更何況,或許更多的人不知道是,韓非本人,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人民眾而貨財寡」會帶來社會問題的思想家。的確,韓非因為命運的坎坷,一生都未能盡展其才,實現其人生抱負,但是,只要他給我們現人留下的東西依然存在,那就已經足以讓我們這些後人尊重他了。


(未完待續)


歷史百家爭鳴特約作者作品文/二十三年蟬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解讀《孫子兵法》 《地形篇第十》
《俄羅斯史》二十四:女人天下——葉卡捷琳娜大帝
悟空是怎樣從小學生一躍跳級成為研究生的?
從「黃冊庫」看明代「祖制」的命運
隨便聊聊陳平的六齣奇計
您可能感興趣

華匈戰爭第二十四章之祖龍耀世
華匈戰爭第二十八章之祖龍耀世
華匈戰爭第二十九章之祖龍耀世
華匈戰爭第三十五章之秦帝國南征百越
《華匈戰爭》第26章之祖龍耀世
大漢雙星和漢匈戰爭·馬邑之謀
閑話歷史之匈奴帝國的黃金時代和漢匈戰爭開始
大漢雙星與漢匈戰爭(5):慨然泣下大風歌
漢匈戰爭經過
歷史上漢匈戰爭史上漢軍最離奇的慘敗
大漢雙星與漢匈戰爭·建元元年這一年
漢匈戰爭中,漢朝為什麼每次出兵規模都不大?
司馬遷盤點漢匈戰爭,這句話連著講了2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