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主席一則星火燎原的對聯 氣勢磅礴又蘊含革命哲理

毛主席一則星火燎原的對聯 氣勢磅礴又蘊含革命哲理

文:張再坤,轉載須徵得本企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一,一副好的對聯,不在於字數的多少,但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要想寫出質量上乘的對聯,需要作者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禛在其《香祖筆記》卷十二中寫道:「聯對雖小道,亦足見人才思。」

毛主席一生給我們留下許多有關對聯的趣聞軼事。在此列舉幾例,緬懷偉人的同時,讓我們共同感悟偉人的才氣與睿智。


一、以對聯歡迎李立三


李立三從法國勤工儉學回國,受黨中央委派到湖南時,二人在長沙毛澤東住所見面。毛澤東迎客說:


洞庭有歸客;

李立三隨即應對:


瀟湘逢故人。


久別重逢之喜悅心情,溢於言表。


二、毛澤東與周恩來同車聯對


上世紀50年代,有一次毛澤東與周恩來到湖南視察。一日,兩人同坐一輛車,瀏覽長沙市,車駛到湘江的橘子洲,毛澤東觸景生情,吟出上聯: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該聯出的都是眼前情景,將穿梭的船隻與千古不移的江洲自然地融於一聯,而且「舟」與「洲」諧音,一時要想對出下聯,實在不易。


轎車離開橘子洲開往市內,不久到了天一閣。這時,周恩來看見一群鴿子從閣內飛出,受到啟發,立即對出下聯:


天一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


周恩來對的下聯十分工巧,也是一地名,而且「閣」與「鴿」諧音,毛澤東聽後,很滿意的點點頭,會心地笑了……

三、毛澤東擬聯自勉


1913年至1918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期間,自寫一副對聯作為座右銘。聯雲 :


苟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


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毛澤東告誡自己: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不能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擊,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毛澤東的自勉聯 體現了他的個性和風格,也體現一個偉人成長的道路。好學貫串著毛澤東的一生。


四、誕生於田間地頭的一則星火燎原的對聯,同時也是毛澤東思想的一部分


1934年2月的一天(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毛澤東等領導同志來到離中央政府所在地沙洲壩不遠的烏石壠,幫助紅軍家屬犁田。

毛主席一則星火燎原的對聯 氣勢磅礴又蘊含革命哲理



休息時,有一老者深知毛澤東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便想討教討教革命的道理,於是出了一上聯曰:


霧鎖高山,哪個尖峰可出?


毛澤東聽後,眼睛凝視了一下田野,看見插在田頭的紅旗迎風招展,應聲答曰:


火燒原野,這桿紅旗敢行。


眾人聽後,齊聲喝彩。一私塾先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對大家說:「我出一上聯給大家對對。」私塾先生沉思了一下,看見路旁的一條小溪流,有所觸動,於是出聯曰:


涓涓小溪,豈能作浪?


毛澤東看了看群眾點煙的火柴桿的點點火星,即生靈感,回對曰: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私塾先生一聽,伸出大拇指高興地讚揚道:「妙!妙!」


其實,在這之前的1930年1月5日,毛澤東曾以「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為題寫過一篇文章。


此時此刻,毛澤東以「星星火炬,可以燎原」來對仗私塾先生的「涓涓細流,豈能作浪?」,既工整、貼切,又飽含革命哲理!


在毛澤東字裡行間所迸發出的磅礴氣勢面前,私塾先生之「涓涓細流,豈能作浪?」所透露出的那份孱弱、短視、唯諾,是何其渺小與胸無大志!

毛主席一則星火燎原的對聯 氣勢磅礴又蘊含革命哲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 蔣經國也有嚎啕大哭時
從毛主席早期三副春聯中 感悟偉人的憂國之情 濟蒼生之志
鄧小平第二次成功復出 周總理做了哪些推動性工作?
03古人斷案之不孝子殺生母嫁禍他人
毛主席的節儉:從偉人所用毛巾與面巾說起
您可能感興趣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主要原因
毛主席一生兩袖清風,堅持信仰,堅持革命
譚震林氣惱的說道,後悔跟毛主席鬧革命,毛主席對此事做何處理?
漢景帝主持的一場宮廷辯論會:湯武革命是受命還是篡弒二
杜聿明的堂哥,一生忠於革命,毛主席對其稱讚連連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他氣憤地對毛主席說:不該跟你幹革命!毛主席作何反應?
《建軍大業》女性革命者對比照,李沁關曉彤馬伊琍「主要看氣質」
革命性的基因編輯工具靶向癌症的「指揮中心」
周總理三次讓權毛主席,中國革命還是需要毛澤東領導
黃興的歷史眼光:革命並非一時血氣之勇
發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之忠誠衛士精神
文化:緬懷革命先烈弘揚傳統文化
毛主席說中國人的信仰 揭示「革命與傳承」的真理
海賊王革命軍實力是否強於一個四皇團?
一段關於革命的感情,毛主席與陶毅為何難成眷屬?
孫悟空的「成佛」與諾斯替主義的「革命」
多拉格臉上的紋身有何含義?淺析海賊王羅傑與革命軍的聯繫
孫中山對革命徹底反思,三民主義最終定型,民權主義最引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