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接受「良醫聯盟」採訪,談醫生職業生涯的感悟

接受「良醫聯盟」採訪,談醫生職業生涯的感悟

至於選擇心內科,完全是命運的安排,之前我的 微博 中寫過。大學剛畢業時,一心想成為一名血液科醫生,但畢業後在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遇到了我從醫生涯的第一個導師,當時的寧波市心血管協會主任委員,洪中立院長,跟著洪院長查房,上門診抄方,從此與心內科結下了不解之緣。真心感謝洪中立院長,教會我很多東西,還送了很多在當時是非常珍貴的英文文獻給我看。


匆匆從醫路,這10多年來,以前很少關注科普,覺得科普應該是大伽們的事,我等小輩沒有資格寫科普。後來才知道,科普非常重要,大伽們固然要寫科普,但是心血管疾病其實就是生活方式病,改善了生活方式比如低鹽低脂高鉀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戒煙戒酒,保持健康的心態,不熬夜和避免常喝碳酸飲料,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進而導致冠心病、心衰等有嚴重後果的疾病。「上醫治未病」,疾病重在預防。還有一部分患者得了高血壓、糖尿病,諱疾忌醫,導致出現不可挽回的後果,就像我之前在微博上講的那個病人那樣,因為輕信保健品推銷員的忽悠,停止服用降壓藥物,血壓驟然升高,導致本可避免的腦出血併發症。所以我們有責任要告訴普通大眾,控制血壓的重要性,口服降壓藥控制血壓在正常水平,可以讓高血壓的病人與普通健康人有一樣的壽命和同樣的生活質量,要讓普通大眾有良好的科學素養,這些都需要醫學知識的普及,讓普通老百姓對疾病有健康的認識等,不僅需要大伽們的科普,也需要我等小輩的科普,所以「科普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


2、您說「選擇醫學,因為喜歡,所以無悔!」,能談談您對醫學為何如此熱愛嗎?

醫學的博大精深,醫學知識像浩瀚的海洋,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到了臨床後,才發現醫學更是深不可測,同樣一種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而同樣的臨床表現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導致的。醫學尤其是是內科,疾病的診斷過程就像是案件剖析的過程,最終的診斷需要層層剖析,亦步亦趨的過程才能找到真正的「元兇」。這個疾病診斷的過程本身就很吸引人,當一個心臟驟停的患者在你的手中死而復生的時候,滿滿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種成就感是其他職業無法給予的。人生最大的事無非就是生與死,而這兩個過程都需要有醫生的參與。也就是這種成就感支撐著很多像我這樣的醫生堅守在醫療的崗位上,這種成就感無關於金錢和榮譽。正如@燒傷超人阿寶 所說,這個世界上最想讓你活的就是你的醫生。


3、在大醫院裡,您是如何保持自己不斷學習新知的上進心呢?


在大醫院裡,比如我們江蘇省人民醫院,有許多德高望重的前輩,我們成長在這樣的上進環境里。比如醫學大伽黃峻院長,當他告訴你他現在還每天堅持至少2個小時學習的時候;當有主任告訴你,如果哪天我不堅持學習了,不再更新自己的醫學知識了的時候,我就不會再出門診,不會再來查房了……年輕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堅持學習,不堅持更新自己的醫學知識呢?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當你在一定的年資,一定的位置上的時候,很多時候沒有人會告訴你,該怎麼辦?很多時候必須自己拿方案,不斷學習也是迫不得已的事。因為在醫學的崗位上,你的年資決定了你的責任,你的責任背負著的是患者的生命。很多時候臨床方案的決定,沒有約定俗成的答案,需要自己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與患者充分溝通的前提下才能實施。記得二年前,主任出國3個月,病區暫由我負責,這種壓力下,迫使自己不斷學習,遇到問題,要自己去尋找答案,這種壓力下,成長也會比較快。醫生就是在這種壓力及背負的責任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


4、您覺得口碑對醫生而言意味著什麼?您是如何贏得患者和家屬的口碑的?

就像我之前的 微博 中講過,在目前自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要保持做人應有的本分,低調行事。那麼作為醫生,也應有做醫生應有的本分,贏得良好的口碑。南京本地論壇經常會有關於醫生的負面貼子,如果不想在各大討論版經常看到自己的名字,一定要加強醫患溝通及掌握一定的醫患溝通技巧。我在「淺談醫患溝通的技巧」那篇文章中講過,在決定治療方案的時候,一定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多考慮問題,多為病人著想,而不是永遠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種真誠的態度,會感染到病人,他不僅會認真考慮你提出的方案,還會對你產生信任,病人的信任是贏得良好口碑的最好方法。


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尊重其他人的選擇。關於年輕醫生轉行,我能理解也會支持他們。很多人高考的時候,學醫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很多時候是迫於家庭的壓力。現在他們選擇不做醫生,選擇其他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有什麼不妥呢?況且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中,三天兩天有醫生被打被殺,這種惡劣的醫療環境,我覺得選擇不做醫生,可能也是明智的選擇。我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有三個最好的朋友,一個選擇在醫學院的信息科,改學計算機專業,成為信息科科長,居然還是女生,在大學的信息化改造中,獲得了成功。另一個在上海開著兩家美容院,生了兩個兒子。還有一位好友,現在廣州的一家葯企做了地區經理。我為擁有這樣優秀的朋友而自豪,她們雖然學了八年的醫,最終沒有成為醫生,但她們同樣在自己的崗位上熠熠發光。所以還是那句話,「因為喜歡,所以無悔!」


5、您覺得醫療互聯網時代,能給醫生帶來的最大幫助是什麼?


互聯網時代,對傳統的醫院和醫生產生了重大的衝擊,「互聯網」思維是醫院和醫生必須要面對的。醫生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這種「個人品牌」可以不依附於醫院,不依附於科室,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品牌。可以說現在的形勢下,「成也網路,敗也網路」,互聯網可以讓你一夜成名,也可以一夜把你搞得身敗名裂,互聯網同樣也是「草根」成名的最佳捷徑。


6、您如何看待醫生「創業」?您認同「未來醫生的趨勢是自由執業」這句話嗎,應該如何理解?

我不喜歡說醫生「創業」,古今中外醫生的天職都在於治病救人,但在治病救人的同時,獲取應有的報酬,如果說是「創業」,感覺有「做生意的嫌疑」,所以我不提倡用「創業」這兩個字。但是醫生如果能夠脫離「體制」,成為「體制」外的醫生,可以減少很多無謂事物的干擾,比如職稱、各種評審、各種無謂的考試和各種行政命令等。能夠「單純地」,有「尊嚴地」成為一個醫生,是很多醫生夢寐以求的。醫生應該由醫師協會和自己的職業操守來規範自己的各種醫療行為,而無需太多「行政化」的命令。未來的醫生有無限可能,比如「自由執業」,比如「醫生集團」等等;未來的醫生也有無限廣闊的空間,比如之前我在新浪 微博 上提出的「健康運營商」概念,也就是移動醫療設備檢測到的,各種健康指標的「異動」通過網路實時上傳到「健康運營商」伺服器,多媒體報警通知值班人員。值班人員根據上傳數據及歷史數據,分析情況,電話聯繫用戶,通知專家和家屬,必要時通知救護車上門救助。如此種種,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人們做不到的。未來醫生的趨勢應該不是單純的「自由執業」,而是各種豐富多彩的形式代替現在比較單一的「公立醫院」的固有模式。對於未來,我充滿期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篦箕巷,運河邊,還有那彎拱橋
省錢貼:這十個途徑購買血糖試紙更實惠!
如何選擇水上運動呢?
滴血的「菊花」
骨質疏鬆診治中的誤區
您可能感興趣

退休醫生,業餘攝影師
小事|醫生的感動
寵物醫生也會遭醫鬧?
醫生失業:人工智慧當醫生,診斷結果或可超過醫生!
大醫生-當外科醫生遭遇「完美主義」
引入在美華裔醫生經驗 中國心臟專科醫生接受「國際標準」培訓
醫生不能承受之重——職業病!
醫生迎接二胎是什麼感受
醫病需醫心,醫生也是牧師
吳永健 幫美國醫生救場的中國醫生
直擊朝鮮醫院的女醫生
朝鮮的醫院醫院環境,醫生護士和患者的關係原來是這樣
感恩醫生和藥物
專業醫生分析帕克病情,法國跑車職業生涯終結?
厲害了我的醫生!聾人孕婦剖腹產,醫生畫漫畫與其溝通
移動醫療紮根家庭醫生產業實踐終獲認可——良醫聯盟喜獲全國基層衛生信息化創新大賽二等獎
經營生命的職業 揭露醫生護士的幕後真相
劣評醫生?口碑醫生?赴美生子選醫生的學問
回憶中的美國婦產醫生醫院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