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分析:請對我說謊

心理分析:請對我說謊

心理導讀:真相和謊言,你會選擇哪一個?生活中,謊言無處不在。所以,很多人情願選擇殘忍的真相,也不願選擇欺騙。可是,你真的那麼需要真相么?真的需要,那些殘忍的事實嘛? —— www.xinli001.com


心理分析:請對我說謊  


美國熱播闖關節目《The Moment Of Truth》(真心話大冒險)中,嘉賓們為了奪得高額獎金,不惜說出真相使家人和朋友遍體鱗傷。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真話顯然不能起到「良藥苦口」的作用,而並未違背善意的謊言,才可能是避免傷害的強心劑。

如果讓我們來做個好玩兒的實驗,這是個即時反應題,必須在問題結束後馬上回答:真相和謊言,你選誰?我想99%的人都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而那1%,則絕對猶豫了。人們總是在渴求真相,因為想了解得更多、做出更多正確選擇,不想被當成傻子一樣愚弄。但「真相與謊言」背後卻更有真相,正如萊特曼博士在《Lie to me》第一集開場就一語道破的天機:Truth or happiness,never both,真實和快樂,不可兼得。


我的朋友Echo是個很正直的人,誠實,是她對自己及身邊人的要求。她和老公定居深圳,目前正在著手辦理移民,因此他們對未來的大部分規劃,都不得不在近期實施,大量的雜事兒幾乎淹沒了他們。


上周二是她的生日,我打電話向她道賀。但第二天她就回電話給我,顯得很不開心:「你知道嗎,移民的事兒快把我煩透了!昨天,我決定拋開雜事,跟他好好吃頓飯,就在外面定了位置。他也說有驚喜要給我,結果吃飯時,他一直滔滔不絕地說移民的事兒,驚喜則是某項微不足道的手續順利通過。我期待地問他,不是應該還有驚喜嗎?他反問我,還有什麼?我說,比如生日禮物。他竟然停下手裡飛快動作的刀叉,尷尬地笑著說,我忘了……」


連日為雜事所累的辛苦,被老公忘記生日的委屈,導致Echo的情緒瞬間爆發,扔下老公怒氣沖沖地走了。「昨晚我沒跟他說一句話,但我卻一直失眠。儘管我是個要求雙方誠實的人,但當時我多希望他在我的暗示下,撒謊說把禮物忘在辦公室馬上去拿,然後順道隨便買個什麼都好。這太讓人委屈了,我恨這個真相。」

某些特殊情況下,獲悉真相的結果並不會比被騙好上許多。這就像人們常常說的「凡事有度」,要求絕對的真相,就跟置身只有謊言的世界一樣,有多難受,可想而知。


空氣里都是謊言的味道我們不妨面對現實,每個人對周邊苛求誠實的同時,卻都在為自己的處境撒謊。比如在喜歡的對象面前故意隱瞞情史、想獲得一份工作時虛構職場經驗、為了搞好人際關係假意誇讚閨蜜並不理想的著裝、甚至只是逃避家務時對妻子謊稱自己身體不適……空氣里都是謊言的味道。


說謊的本質是欺騙,可為何人們還為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樂此不疲?這或許能從弗洛伊德曾經提出「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s,即自我將可怕、難堪之物控制於意識之外以減少或避免焦慮的裝置)中找到蛛絲馬跡。說謊者在日常需求中,一方面產生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則發自保護他人的善意。


總有一些事兒或念頭,我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特別是一些經受過身心創傷體驗的不能說的秘密。我們既不願破壞已擁有環境的平衡,也不願意被人看低,但在人際交往中,這些又難免被隨時觸及。由此造成的擔憂升級成焦慮,則從潛意識中啟動「自我防禦機制」,為了降低焦慮維持平衡,謊言就應運而生。


同樣,人們對於謊言的需求,還體現在寧可被騙上,這同樣是一種「防禦機制」。如果真相令人痛苦不安,人們往往會選擇拒絕。《黑客帝國》就是一部很好的探討真相作用於人的電影,在這個蘊含心理需求的哲學命題中,有人必須獲得真相,哪怕真相是一片荒漠;但也有人在得知真相後,選擇了繼續最初的安逸謊言。

由此可見,不論是說謊者還是被騙者,都在遭受真相的煎熬。為了掩蓋真相的不堪和得知真相後受傷,都將使人產生不快,更直接的反應則是精神上的焦慮、抑鬱,我們可能會變得悲傷及恐懼,帶來一些諸如頭疼、失眠、胸悶、胃部不適、神經衰弱等身理癥狀。而長期為此所困,還可能造成人際關係信任困難和反社會人格。


一切為了善意既然謊言在生活中不可避免,那麼我們不如正視它存在的意義,蓄意損害他人利益的謊言,必定會令說謊者付出眾叛親離甚至被法律制裁的代價,而利用好善意的謊言,尋求令人安心、愉悅的正向的能量,就能達到保護身邊人及我們自己的目的。那麼什麼可稱之為善意的謊言?


「我想,對家人隱瞞他們重病,就是善意的謊言。」隨機在線調查中,南京網友朱迪就提到:「去年我媽高血壓入院,一周後血壓還在上升,醫生告訴我可能有生命危險時,我就不斷給自己『放心,沒事』的心理暗示,強忍住了眼淚。此後幾天我一直和醫生配合,我們都告訴我媽血壓降得不錯,問她是否感覺精神更好了?接著我們觀察到,她的血壓開始往下降了,到了第四天,終於降回到正常水平。醫生說,再觀察幾天,不出意外就可以出院。這個善意的謊言就像一劑強心劑,無疑讓我和我媽都振作了起來。」


蘇州網友周令暉也說:「上個月,前女友出差來蘇州,約我見面。考慮到和妻子的感情,我拒絕了。但對方卻說,就是單純的老友見面,有必要躲嗎?我想也是,不見反而顯得自己心虛。那天聊到很晚,回家後,妻子問我怎麼這麼晚,我權衡了下,還是選擇了說加班。因為我很清楚,不可能跟前女友再有什麼,而我要保護好和妻子的感情,就是不讓她為本來無事的小插曲神傷。」


善意的謊言能降低說與聽雙方的焦慮與傷害,要獲得正向的能量,也需要同樣正向的換位思考能力。說謊者絕不該輕率地以為,受騙者都願意被蒙在鼓裡;抓謊者也絕不該輕率地以為,自己有權說破每個謊言。如果不論善惡,始終將謊言定義為「欺騙」,將精力集中於「欺騙」行為本身,勢必會處處戳破謊言,讓善意煙消雲散。

謊言是把雙刃劍純粹的真相和完全的謊言並不存在,就好像無論全裸還是把自己包裹成木乃伊一樣走在大街上都是不合適的。真相和謊言的關係,其實就猶如兩把若即若離卻又並駕齊驅的雙刃劍。


說謊這種欺騙行為,需要人為的外力來維持,所以原則上應該保持誠實。而阻止謊言的發生是個雙向問題,每個人都應牢記,擁有秘密也是每個人的權利,即便是最親密的家人,也沒有權利去刨根問底。


生活需要善意,來增加幸福感和減少傷害。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中,我們說謊,也是為了實現這兩個目的。來看看哪些時候,我們不得不使用善意的謊言,來讓大家都好過一些。


自我安慰,人們很容易在瞬息萬變的生活中身心疲憊。特別是職場和情場失敗時,為了讓自己重拾信心,每天清晨都可以對著鏡子大喊:「我是最棒的,最好的都在等著我」;夫妻之間如果你妻子的拿手菜味道並不怎麼樣,大肆批評或鼓勵讚許?你懂的。你們之間其他瑣事皆同理;安撫長輩人都無法抵抗來自生老病死的恐懼,隱瞞重病的例子就不舉了,相反更常態地讚揚年邁的長輩看起來很年輕他們會很開心,好的情緒無疑有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鼓勵孩子 「寶貝兒你真棒!」——可能你的孩子碗洗得並不幹凈,顯然不是最棒的,但孩子有探索的心,這表揚雖然違心,卻能夠進一步順利實現正確引導;關心朋友當閨蜜向你抱怨自己的丈夫很過分,但事實上你很清楚一個巴掌拍不響。而你們之所以能成閨蜜,就是因為你們可以同盟。贊同她吧,冷靜後,道理她自己會想。

能幫忙的謊言,例子不勝枚舉。而如果沒有把握好善意的度,則會在謊言中迷失,甚至落得道德敗壞和人品低劣的罵名。善意的謊言,其實就如做人做事的方法,方法本無對錯,只有適合與否。當感覺到自己不自覺地把謊言拉升到了道德高度時,懸崖勒馬,對於雙方消極情緒的緩和,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真相還是謊言,這都是自己的選擇。謊言很多種,如果是善意,無關大雅的,如果我們選擇相信,也許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文/劉小蘭   (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謝謝你曾走進我心裡


打卡學習:我們為什麼要接吻?


林妹妹也是天生的?
減肥心理學:減肥前的新功課
如何迅速安撫好自己的情緒
不開心?為他人花點錢吧
六個要點,秒殺演講恐懼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背後說人壞話的心理分析
心理測試:男人為什麼對你撒謊?
心理學解釋:噩夢到底在對你說什麼?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說髒話讓我們心裡更痛快
心理分析:你是在提意見還是在抱怨?
心理解讀:如何對待前任
心理學家對崩潰的孩子說:誰告訴你,你要對家長的幸福負責?
心理測試:是什麼理由讓你愛下去?
心理測試:面對他你不敢愛原因是?
心理測試:別人在你背後說你什麼壞話
心理學家:從你的「酒品」看你的心理解析
美國最流行心理測試:你在心中要對什麼人說「謝謝你、我愛你!」
心理學揭秘:誰在讓記憶說謊
心理測試:請告訴我你第一眼看見了什麼?
如何對自己的夢境進行心理分析?
心理剖析:從熱播劇《我的前半生》談起,告訴你心理健康也需要「維他命」
閱讀心理書籍是否可以解決心理問題?心理諮詢的作用是什麼?
真相!心理專家用微表情給你分析陳羽凡的離婚聲明
心理學告訴你:安慰別人的話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