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人生最值得,莫過於心甘情願

人生最值得,莫過於心甘情願

6LnwpadKFRrqam7IfBAi3lNTz6Y.jpg


文:林探惜丨授權轉載自林探惜的微信號(ID:misslintanxi)


前幾天我媽跟我講了個勵志段子,說某個大學老師多年來堅持研究某個文史課題,該課題在國內一直無人問津,因而此人在國內也一直過得很潦倒。後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從美國回來的某教授也對這個課題感興趣,二人一拍即合,教授把衣缽傳給了此人,此人便遠赴美帝接任要職,過上了衣食無憂幸福快樂的生活。

結論是,做人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堅持,只要你把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學深學透,你一定會等到一個好結果的。


好一碗雞湯。


我當時就駁了我媽一句:"假如他沒有遇到這個教授,假如他人生中沒有這個機會,是不是他這一生的堅持就都是錯的了?"


我媽說:"怎麼會呢?只要他學有所成,他總會遇到機會翻身的啊!"

可是,假如他偏偏就是沒有翻身呢?


所有的雞湯都在告訴我們:再苦再累也要堅持內心的信仰,只要堅持到底就一定會成功--而我一直都覺得,這句話,前半句是對的,後半句則完全不靠譜。


茫茫人海,芸芸眾生,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拿個別案例煲一碗雞湯原是不難,可誰又能給你的人生打上一張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包票?


我記得幾年前看過一篇文章,說某人家裡有個長輩,一輩子都是個貧窮的農民,但這位長輩很熱愛閱讀,總可以在閱讀中得到力量。所以,在其他村民都暴躁易怒怨天尤人的時候,他總是活得樂呵呵的。後來有雜誌辦了一場"閱讀改變命運"的徵文比賽,此人把這位長輩的故事寫了下來去投稿,結果被拒了。等結果一出來他才發現,所有獲獎的徵文,全都是講主人公靠閱讀獲取了知識,之後如何發家致富衣錦還鄉的故事。


可是,只有發家致富,才叫做改變命運么?閱讀這件事本身,難道不是開了一扇窗,把原本煩悶潦倒的生活,變成了色彩繽紛的傳奇?

是不是只要做不到發家致富衣錦還鄉,閱讀這個愛好就談不上它的意義了?


在托福聽力里有過一篇令我印象極為深刻的講座,說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心理學理論。他界定了兩個名詞:外在價值(extrinsic value)與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如果我們只是把某件事物當做是達成某目的的一項工具:例如我們去健身,是為了瘦,是為了美,是為了大功告成之後吸引更多人的青睞,而健身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煎熬--那麼當我們說自己喜歡健身,事實上我們只是在推崇它的外在價值


"內在價值"指的是,我們就是在享受這件事情本身,我們沒有把它當做達成目的的工具,我們不在乎得到的結果如何--例如我們不在乎體重減沒減,我們只是覺得運動讓自己很快樂,那麼我們就是在享用它的內在價值了。


又例如有些人教書是為了工作穩定收入好,他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管教一群熊孩子是多麼多麼辛苦,好在工作待遇還不錯。而有的人教書,僅僅是在享受與小朋友們相處的那種快樂,至於薪水,那不過是額外的收益罷了--意思就是,即使薪水沒有這麼高、工作環境沒有這麼好,這個人繼續做著這份工作,也一樣可以很快樂。

在平凡無奇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在渴望著奇蹟。


例如兢兢業業工作的小會計,用善良與勤懇打動了霸道總裁,譜寫出一段灰姑娘的傳奇;例如認真畫圖的工程師,忽然得到一個機會大展拳腳,成了首屈一指的行業巨頭;例如腳踏實地的公務員,忽然撞了大運,在股市裡掙了大錢,便辭職下海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連我自己,也一直都是個渴望奇蹟的人。我一直大言炎炎地說,做人就是要去追求那些讓自己開心的事業。我也一直不太看得上身邊那些,服從家裡安排去考公務員,抑或是靠父母的人脈被安插進哪裡哪裡工作的朋友。我一直都覺得,只要堅持夢想,就會等來奇蹟。


就像我去年申請研究生,本科出身和績點條件都不樂觀,唯一可能出彩的就是我完全DIY寫的那些材料--結果我竟然拿到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的面試。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藏著掖著,生怕說出來就被人搶了去。我為自己格格不入的本科怨念了四年,拿到這個機會的時候我就在想,現在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吧?

可我後來得到的結果是waiting list,即所謂沒有錄取也沒有拒絕的備胎。如果已錄取的人當中有人不去,我就有機會補上名額。當然,這種備胎轉正的"殊榮",並不是那麼容易等到的。


gap了一年重新申請之後,我今年要去的學校,也並不是它--並不是我一說出名字就會得到一句""的女神校哥大,而是需要我解釋完地理位置再解釋專業排名的,另一所令我心儀的大學。


雖然我自己覺得功德圓滿了,但在許多崇拜常春藤名校的國人看來,我所創造的這個奇蹟,恐怕是大大打了折扣的吧。


可這也沒關係啊。我跟人說,在這一年裡,我有很多閑時間,所以能夠關注時事和娛樂新聞,可以寫周記,因而結識了許多讀者,還得到了許多出版公司的邀約。這恐怕算是我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創造的另一項奇蹟了吧?


但就在昨天,我發現,我可能也創造不了這個奇蹟


昨天,一位誠意十足的編輯朋友,在新書選題通過之後,開始與我談合約。錢的方面我根本沒糾結,差點就直接簽約了,直到編輯朋友說,想把我擬的書名《少年心事何足道》改成《以自己最驕傲的方式活著》。我當時馬上說:等等!這個約我不能簽,我不能忍受自己的名字和一個這麼雞湯的書名掛在一起……」


當然,我自己取的書名未必有多高明。只是我希望,掛上我名字的作品,起碼錶達的都是我自己的心意,而不是為了迎合誰誰而塗脂抹粉偽裝出來的。


然後就有朋友來找我談心,跟我說,我這段時間出的兩本書《忘則怎生便忘得·閑品金庸筆下的愛情》和《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走的都並不是很大眾很暢銷的路線,而且也並沒有配合做任何宣傳活動,甚至沒有進行業內盛行的買榜。如果我堅持自我,不準備市場化的話,可能我就要一直做一個小眾作家了。


所以,to be or not to be


我壓根就沒有猶豫。我覺得我要繼續做自己,哪怕代價是可能無法出頭


首先我這個人很幼稚,我覺得小眾這個頭銜逼格十足。然後,我覺得,屬於我的讀者和市場,真的是貴精不貴多。其實不管是開一場幾萬人的演唱會,還是面對台下只坐著一兩個人的音樂分享,我們都可以用盡全身力氣,痛快地唱下去,不是么?


那麼問題又來了--


有可能,我現在全心全意堅持的這件事,最終也沒有辦法給我帶來很輝煌的成果。


有可能,我一直就停留在這個自娛自樂的階段,上不了什麼排行榜,也拿不了多高的版稅,根本賺不來什麼讓家人在社交場合"長臉"的資本。


有可能,在不久之後,我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會遠遠不及那些曾經被我看不上的,完全被動地接受家裡安排,去這裡那裡工作的朋友們。


那麼是不是,只要等不到一個揚眉吐氣的大結局,我的一切堅持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呢?


當然不是啊!我寫自己想說的心裡話,做自己滿意的作品,讀新奇有趣但可能找不到工作的電影專業,為自己勾勒一種賞心悅目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堅持的過程中,我本身就是在享受。


連生命本身都只是一個過程,我們為什麼老想著某個節點便是自己的結局?


我總記得寶萊塢電影《三個白痴》里,那個想當攝影師的兒子,去與那個一心希望他成為工程師的老頑固父親溝通。他說:如果我去當攝影師,也許我會掙得少一點、過得辛苦一點,但我這一生都會很快樂。那個父親聽罷,顫抖著手,震驚而難以置信地,撫摸著他為兒子當工程師而新買的電腦。我滿以為他會大發雷霆,結果他卻在半晌之後吐出一句:退了這台電腦,應該可以給你買一台像樣的相機吧。」


當時就看得我熱淚盈眶。


嗯,我從來都不會煲什麼雞湯,也給不出什麼勵志的段子。


我只是覺得,在我們可承受的範圍內,我們總應當努力去追求那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哪怕我們終究無法用世俗的標準來證明自己的成功,難道,做這件事就不值得了么?


人生最值得,莫過於心甘情願。


我想,我追求的,從來都不是一個大放異彩滿載而歸的大團圓結局。而是,我會努力去做一件由頭至尾都令我熱愛和享受的事情,即便到了終點處一無所有--我在這個過程中,也還是很快樂。


文末圖片1.png


作者簡介:林探惜,1992810日生,強勢的獅子座女生。雅痞與感性的矛盾結合體。籍貫湘,幼長於魯,居於粵,旅居京津,求學美帝。網易雲閱讀自媒體作者,豆瓣無門派博主。懷揣壯美的英雄夢想,所思在遠道,願來日方長。


林探惜.jpg


原文鏈接:戳這裡


責任編輯:LSD


專欄下我的聯繫方式.jpg

TAG:心理健康 | 幸福 | 個人成長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值得懷念的,還是自己的人生
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
為人直率,誠實仗義,盤點最值得交往做朋友的生肖
不完滿的人生,值得過嗎?
用生命在攝影,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人生最值得你投資的事兒
值得嫁娶!脾氣最好的生肖戀人
哲理人生:能夠愛的人很多,值得愛的人很少
經歷過最差的,她值得最好的
人生什麼事最值得做呢
世界上最窮得國家,但人們過得很幸福,值得深思
悦读:军人的舍得,值得更有品质的生活
相處越久,愛得越深,動情亦越深的生肖女,值得你守護
早安心語:人生最可怕的是等待,最值得的也是等待
用心生活的人,值得被溫柔相待
更值得一過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人生總會有些事情,值得我們不計成本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相處越久,愛得越深,動情亦越深的生肖女,值得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