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三體》電影宣告無限期延遲上映,這在科幻迷圈裡掀起不小的波瀾。不少粉絲「喜大普奔」,認為按照中國電影產業現有水平,還不足以把原著搬上熒幕。而另一部粉絲則認為,不管電影最終拍成什麼樣,中國電影行業遲早要邁出這一步。


科幻片難拍,難在科學的普及、幻想的合理和技術的實現。不是所有精彩的科幻作品都能被改編為成功的科幻電影,但是成功的科幻電影背後一定有一個意志堅定、主導力強、知識儲備豐富的導演和一支有科研和創新能力、能堅持到底的製作團隊。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距離這個要求或許還有著不小的距離。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三體》電影宣告無限期延遲上映,這在科幻迷圈裡掀起不小的波瀾


為何跳票


坊間流傳多種跳票原因,基本都無視孔二狗的官方解釋,各路人馬齊上陣,八卦內容從人事糾紛、缺錢缺經驗、特效跟不上,到導演的水平、電影審查和分級制度、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等不一而足,每每提起恨不得捶胸頓足。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拍什麼不好非拍以硬科幻見長的《三體》,這是現階段能拿來隨便玩的東西嗎?

可《三體》這個大IP實在太吸睛,在小白領和文藝青年(也是電影的重要消費群體)聚集的豆瓣上,評分居高不下,粉絲眾多。更重要的是,它版權費便宜啊!買下來的時候只花了十幾萬,2015年第一部獲雨果獎之後,其虛擬價值又翻了好幾倍。每次宣傳只要打出劉慈欣這張牌,幾乎肯定有粉絲買賬。在媒體對電影的早期報道中,劉慈欣本人對於《三體》改編成電影十分支持,大有「現在不拍更待何時」之意,雖稱此舉「處境險惡風險大」,但「對電影信心十足,票房會很好」。這些消息孰真孰假未知,現在看來啪啪打臉。於是又有媒體稱劉慈欣「不清楚電影進度」。電影未成而輿論嘩然,如果單論炒作,這一招實在是又損又有效。


就在粉絲們慶幸又略帶失望時,一部昔日的微電影《水滴》悄然被推至台前。去年十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系的在讀研究生王壬以個人之力,很好地展現了《三體》第二部中非常微小的片段——甚至談不上片段,只能說一個點。劉慈欣描述三體人科技發達程度遠超地球人,放出看似柔弱無害、實則摧毀力巨大的戰艦,外形如水滴,擁有「外表絕對光滑的全反射鏡面」。按照王壬的說法,最初想製作水滴摧毀人類戰艦的大場面,最後放棄,轉而巧妙體現「外表絕對光滑的全反射鏡面」這一個點,因而對製作資金和硬體設備的要求有所降低。沒想到最終效果不錯,還得到劉慈欣的肯定,認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王壬製作的微電影《水滴》得到了劉慈欣的肯定

由此部微電影引申出的討論認為,「以中國電影業現有水平,應該開發這種以意境取勝的軟科幻電影」。同為走出國門,與雨果獎接軌的作品,《三體》(尤其是第三部)就屬於硬科幻,內含無數科學技術的細節描寫,如果不先對自己進行科普,恐怕難讀懂;而《北京摺疊》則屬於軟科幻,有科技背景,重點卻在描寫人物、社會,以寓意取勝。更有人以形式特殊的獨立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為例,證明成功的科幻電影完全可以跳脫出「激光加金屬」的傳統科幻片的固有套路。


不過,就連劉慈欣對《水滴》的評價都實屬溢美。微電影畢竟不是電影,時長有限,要表現的內容可以避重就輕。《水滴》包含科學原理(雖然有硬傷),以意境取勝,卻不能用這種方式來運作整部商業電影。微電影可以是藝術品,但電影多數還是商品,它沒可能用整整十四分多的時間由微觀至宏觀逐層拉鏡頭來表現水滴的全反射鏡面,絕大多數看不懂的觀眾早就不耐煩了。《這個男人來自地球》更是極端例子,它看似簡單,對技術要求降到最低,卻對導演、編劇和演員表演功力的要求極高,甚至可能超過那些純粹炫耀技巧的「激光加金屬」科幻片。美國商業片歷史淬鍊出一大波「激光加金屬」科幻片是有存在理由的,普通觀眾拿著爆米花和可樂走進影院,誰能指望他們深入思考?先有感官視覺刺激再談藝術內涵,畢竟大家錢都掏了,你就光給觀眾看那個?之前《百鳥朝鳳》製作人下跪都沒能挽回票房的慘淡,不能簡單地把理由歸至院線太勢利、觀眾太膚淺。


不少看過《三體》原著的人,無論是不是科幻愛好者,腦補的書中場面還是無限接近美國科幻大片。畢竟中國觀眾從上個世紀《星球大戰》開始,就深受美式科幻片的「熏陶」,心目中的科幻片標杆樹得相當刻板、相當高。這次《三體》電影跳票,就有「把《三體》交給美國人拍」的聲音。《三體》作者劉慈欣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幻片對於其他不少國家來說都未必是長項,美國只是表現得較好而已。美國人自己就有不少優秀的科幻作品,但能夠被改編成經典科幻片的屈指可數。可見,科幻從已有文學作品變為畫面有多難。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看過《三體》原著的人腦補的書中場面大都接近美國科幻大片


在多方困境下,《三體》電影跳票實屬意料之中的事。


不省心的科幻片


與其它類型片相比,科幻片實在不讓人省心。要符合科學原理,要顧慮觀眾看不看得懂,要考慮用什麼手段展現現實世界不存在或者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縱觀中國電影史,科幻片一直都是短板,這或許與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重文輕理有關。中國人喜歡國外的科幻故事由來已久,從十九世紀梁啟超翻譯引進科幻小說《80天環遊地球》就已開始。到現在這種狀況並沒有太大改變,反映到科幻電影上,就是一提科幻大片,言必稱《星球大戰》、《人工智慧》、《阿凡達》、《星際穿越》;一提著名科幻導演,必然拉出喬治·盧卡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克里斯托弗·諾蘭等一系列長名單。認為他們一接手,《三體》電影必成經典。

劉慈欣對記者說過,把《三體》拿給美國某導演看過,人家「不感興趣」。而以上那些大導演喜歡自己玩科幻,不受原著束縛。畢竟原著越成功,改編成電影的難度和壓力就越大。自己編劇本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擇其所長,讓整個故事偏軟還是偏硬,都由自己說了算。斯皮爾伯格就偏愛借科學外皮來反映個人思想,表露充沛的情感。而盧卡斯、卡梅隆和諾蘭都擁有天賦異稟的理工頭腦,提筆就能寫科幻劇本,偏愛用各種手段展示科技狂想。在這群導演聘用的製作團隊中,往往都有幕後高手——工程師或科學顧問,盧卡斯拍《星球大戰》找的是計算機科學家埃德·卡特穆爾;諾蘭拍《星際穿越》找的是物理學家基普·索恩。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不僅為《星際穿越》提供了黑洞模型,更在影片中親自出鏡


是否可以由此推斷,要想拍好科幻大片,導演本身應該具備理工科基礎,如果沒有,可以請顧問,雖然可能會造成雞同鴨講的尷尬局面,但畢竟科幻的前提是科學,然後才是幻想,誰也不想看到科幻片最後生生變成奇幻片。從這點來看,《三體》電影製作組並沒顯示出理工背景,除了請劉慈欣當監製之外,也沒有請任何科學上的外援,而劉慈欣在電影跳票之後,被媒體描述為「不清楚電影進度」。除了說製作組相當「自信」,沒有更好的理由。


由此還牽涉到另一個重要環節——特效製作。對於其他跳票因素,人們都有爭議,但唯獨「特效不行」是眾口一詞。製作方曾信心滿滿地說,邀請了參與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凡達》等大片後期製作的特效公司VHQ,而VHQ這個名字在特效圈裡相當陌生,不排除它在層層分包的特效製作環節里參與過這兩部大片的「修邊角、擦灰塵」工作。但顯然,讓這樣的團隊做《三體》里描述的場面,導演也是勇氣驚人。確定跳票之後,製作方申明「對後期的要求超過以往,預算在增加」,事實上,根據現在人們拍商業科幻片固有的套路,大投入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但預算差這麼遠以至於跳票也不多見。


《三體》電影製作方讓人詬病的地方還在於,前期和後期似乎呈現兩張皮的狀態,所有的宣傳除了流出幾張劇照、海報和模型(群眾甚至挖出模型都是「抄襲」國外概念設計)之外,其他特效製作內容一概未知。電影跳票之後又將問題推到後期製作身上,閉口不提前期的問題。好大一口鍋,扣在特效公司身上。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除了宣傳海報之外,《三體》製作方几乎沒有再作出什麼成果


雖然特效往往冠以「後期特效」的名頭,但特效團隊其實從前期拍攝就必須進組,按照導演需求,確定未來將在哪一幕、哪一個鏡頭,做出何種畫面。他們事先需要觀看概念設計圖、做好活動故事板、了解演員的表演,這種工作會一直持續到最後。其他類型的電影如果需要特效,讓導演和藝術家盡情發揮想像力就好。而科幻片需要特效,則要反覆和科學顧問核對科學細節。《三體》電影的前期看不到任何這方面的內容,信息不透明招來粉絲的疑慮,再結合中國近年來所謂的特效電影所表現出的畫面效果,從而得出特效肯定不行的結論,實在怪不得熱心的吃瓜群眾。


或許,中國電影行業確實還不具備科幻大片生存發展的土壤,但也不必悲觀。回想當年的卡梅隆,心中早有《阿凡達》故事大綱,卻苦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無法實現心中的畫面,就耐心地等了十五年。如果中國現階段確實無法很好地呈現《三體》原著所描述的宏大場面,我們何必心急,耐心地等個十五年又何妨?


出版人雜誌


[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點擊下列紅色文字查看精選內容

《三體》跳票背後,中國科幻電影的那些隱憂



2016書業年度評選翻譯獎提名開始!點擊此處,為你心中的好譯作提名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出版人雜誌 的精彩文章:

新理念、新技術將如何改變童書出版的未來
故事驅動大會 | 一個免費去見中外頂級創意大咖的機會,來不來?

TAG:出版人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三體》算什麼最早科幻?中國最早的三部科幻片
除了《三體》,中國長篇科幻還有什麼?
《三體》延期背後的權力拉鋸戰:中國人拍科幻真難!
誰是中國科幻片爆發的溫床?
國產片沒有輕科幻土壤?中國科幻電影何時能腦洞大開
神話的背後竟是這樣:揭秘中國三棱軍刺的歷史
中國正掀起拍攝科幻片熱潮 成龍首演科幻電影
中國的科幻電影將崛起,老美的腦洞怎比得上千年的歷史
中國歷史上唯一為了愛情而出家的皇帝
文化是中國電影的一劑春藥
這個國家堪稱最恨中國!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隱情?
他們除了拍照還要寫稿,《中國攝影》雜誌中的攝影文獻
《中國國家地理》圖片背後的故事
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浸泡於廁所的皇帝
中國科幻電影迎來「最好時機」
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當朝皇帝冊封過的「神仙」是誰?
英國攝影師用黑白描繪中國風光,拍出一片詩情畫意
中國神書《推背圖》預言日本亡國,中國統一台灣!
英國媒體發布了一組震撼照片,引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