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反坦克武器技術新變化

反坦克武器技術新變化

戰役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對一個地區的佔領。只要人還生活在陸地上,這就不會變。而對於佔領一個地域最好的武器就是裝甲突擊裝備,這主要是指坦克、步兵戰車、裝甲運輸車。所以,阻擋裝甲突擊力量的反坦克武器也倍受各國軍事工業部門的重視。近幾年,反坦克武器的尖端技術和戰法有了重大變化,西方軍事強國研發出多種打擊裝甲突擊力量的新平台、新武器,威力明顯加大、攻擊距離增長、攔截和干擾難度加大。了解這些新技術、新裝備的動態,對於我們研發新一代坦克防護手段和開發新一代反坦克裝備具有現實參考價值。


當今各軍事強國的主流裝備是第三代坦克。從防護手段而言,三代坦克的主要特點是全面防護、多種方法並存,以被動防護為主、主動防護輔助。如果以坦克反坦克,理論上戰鬥效能是1:1,所以反坦克武器現在呈現出的樣式是不斷從新的角度、利用新的平台、新的技術,力求從坦克看不見、夠不著的地方發起突然攻擊。


美軍20年前總結實戰經驗時就已經指出:未來作戰,發現就意味著被消滅。西方軍事強國以巡航導彈、無人機為代表的中遠程快速精確打擊能力的快速成熟,使戰場不分前方和後方,任何裝備和人員隨時暴露在敵火力打擊的範圍內。可以說,未來戰場的對抗雙方,誰先被發現,誰就面臨著很快被擊毀的危險。海灣戰爭中,僅100小時的地面戰鬥,伊軍就損失坦克1500餘輛,裝甲車2000餘輛,其中絕大多數是在沒有發現對方或發現對方還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被摧毀的。所以未來戰爭的焦點就在於誰先發現敵人,誰就佔據主動權。

直升機要用,但不能全用

反坦克武器技術新變化



根據20世紀70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反坦克作戰的實戰經驗:世界各國的第三代坦克的最高時速一般都在70千米左右,防護能力又強,所以除了坦克打坦克以外,其它地面兵器很難成為坦克的對手。而且地面上的任何反坦克武器,發現和追蹤坦克裝甲目標的能力都畢竟有限,機動性也差。所以很多軍事強國都在積極研發直升機打坦克的戰法和裝備。以我國坦克有可能從事作戰任務的低丘陵地域為例:地面反坦克武器發現和攻擊敵方坦克的距離一般在850米左右,如果在2米高的土坡上發起攻擊,發現和攻擊敵方坦克的距離就變成3500米左右。而坦克的攻擊距離一般為2000米以內,在這1500米的有時距離之內,即便坦克直奔自己開過來,反坦克手也有3分鐘以上的反應時間,這段時間內發射2~3枚反坦克導彈很容易,但如果850米範圍內發起攻擊的話,不僅沒有足夠的時間發起第二次攻擊,而且反坦克手本身也處在坦克的攻擊範圍內,尤其是坦克在1000米以內的距離可以使用榴彈攻擊掩體。而武裝直升機可以在戰場任何角落以距離地面兩米高度發起攻擊,並且可以攜帶多枚反坦克導彈和性能更好的機載雷達設備。這就是它的厲害之處。

雖然武裝直升機有其它武器平台無可比擬的優勢,但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也不會依靠武裝直升機作為攻擊敵方裝甲部隊的主力,正是看到了武裝直升機的威脅,與坦克一同行動的往往還有自行高炮、導彈發射車等伴隨車輛,它們打直升機比直升機打坦克容易得多。


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

反坦克武器技術新變化



目前,美、俄及西歐等國最新研製一種完全不同於傳統反坦克導彈的新概念反坦克武器——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這種彈藥採用的最突出的特點是射擊初速極高,並且自身帶有動力裝置,可保持全射程加速。它沒有配用聚能裝葯戰鬥部和引信,而是靠擁有巨大動能的穿甲彈頭擊毀目標。比較通俗地講,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可以理解成裝有制導裝置和火箭發動機的穿甲彈,這樣的搭配使新型彈藥彌補了傳統穿甲彈和炮射導彈各自的不足。當初為了彌補炮彈打坦克在2000米距離射擊散布大、精度差的特點,炮射導彈應運而生,然而炮射導彈的射速與穿甲彈相比,要慢了很多,比較容易被攔截甚至被坦克躲避。西方坦克測試的一項指標就是0~20英里加速試驗,只要坦克能夠通過這項試驗,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反坦克導彈的攻擊。而且正是由於射速比較慢,炮射導彈的穿/破甲能力在攻擊現役第三代主戰坦克的時候,威力不一定夠用。

曾經也有科研人員嘗試過,直接在穿甲彈上加裝制導裝置,但是仍然失敗。主要原因是穿甲彈在擊發直至命中目標的全過程中,如果用圖表記錄射速的話,是逐步遞減的一條曲線,所以在穿甲彈在發射的一瞬間,初速在極短的時間內由0變為最大,而制導裝置上的電子部件受不了這麼巨大的慣性,常被震壞。而火箭發動機由於射速變化平穩,雖然射速較穿甲彈偏低,但西方科學家目前也沒有掌握射擊速度曲線變化較小的穿甲彈火藥技術,所以他們只能依靠提高火箭發動機的飛行速度來盡量追求高速,但再怎麼追,也追不上穿甲彈的速度。


雖然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性能落後,但對於西方國家來講,確實極大地提高了他們反坦克導彈攻擊複合反應裝甲,特別是配備有老一代主動防護系統的裝甲目標的能力。因為老一代主動防護系統只能干擾、誘騙或攔截摧毀飛行速度較慢的來襲射彈,而難以有效抵禦飛行速度極快的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的攻擊。美國洛拉爾公司研製的LOSAT導彈採用激光指令制導方式,飛行速度大於1500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整個導彈主要包括穿甲彈頭、制導電子設備、姿控發動機、滾動基準感測器、火箭發動機、後視接收機以及尾翼。導彈靠穿甲彈頭毀壞裝甲目標,該彈頭是高密度重金屬桿式彈芯,由碳化鎢或貧鈾合金製成,重2.2~2.7千克,可以擊穿多層重型靶板和反應裝甲。瑞典博福斯公司研製的「布斯特」超速動能導彈採用激光駕束制導方式,最大飛行速度達2000米/秒,射程大於4000米。其彈頭採用碳化鎢彈芯,具有極強的穿甲能力。


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由於兼具了穿甲彈和炮射導彈各自的優點,發展前景良好,成為西方國家反坦克武器戰發展的新途徑,所以,在西方國家沒有解決炮彈射擊速度曲線變化較大的情況下,成本高、技術複雜的高速動能反坦克導彈是他們升級反坦克武器的唯一選擇。


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


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導彈利用光纖導線雙向傳輸目標圖像和控制指令。導彈發射後,先自動飛到一定高度,然後靠慣性導航飛往預先確定的目標區域。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彈載攝像機不斷攝取目標區域的圖像,並經光纖導線將這些圖像傳給地面控制站:控制站對圖像信息和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形成必要的控制指令,並經光纖導線把其傳給導彈,控制導彈飛行。射手根據經過處理後的圖像選擇攻擊目標,並利用跟蹤器控制導彈的末端臨近飛行,直至命中目標,或變換攻擊目標或避免實施攻擊。

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是未來高技術戰爭的一大特點,也是未來戰爭對反坦克導彈的需求。提高射程,增大火力攻擊距離已成為反坦克導彈武器裝備發展的一個趨勢。隨著瞄準、制導和發動機技術的長足發展,目前國外正在研製的新型導彈的最大射程比現役裝備均有較大幅度提高。特別是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由於光纖導線的信息容量大,可以遠距離傳輸清晰的戰場圖像和控制指令,射手可從顯示屏上控制導彈搜索、跟蹤和攻擊目標,導彈射程可達幾十千米。隨著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的列裝使用,部隊將擁有精確攻擊深遠縱深裝甲目標的有效手段,遠距離反坦克能力顯著增強。

反坦克武器技術新變化



日本96式多用途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既可反坦克,又可反艦艇,最大射程8千米。美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配用串聯式戰鬥部,彈徑166毫米,彈重48千克,飛行速度100 米/秒",最大射程15千米。「獨眼巨人」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於8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預計2005年以後才能具備作戰能力。目前試驗的導彈彈徑200毫米,彈重100千克,最大飛行速度250米/秒,最大射程16千米;最後定型的導彈彈徑220毫米,彈重130千克,最大射程可達60千米。該導彈系統由導彈、地面控制站、光學傳輸系統、發射裝置和運載車五大部分組成,最適宜裝備於輕型快速部署部隊,既可用於攻擊超遠距離裝甲目標或低空飛行目標,又能作為小型戰術導彈用於攻擊各種縱深戰術目標:既能用於進行直接火力支援,又能用於進行全般火力支援;並且還可用於戰場偵察。導彈配用大威力多用途戰鬥部和可變換式引信,射手可在導彈即將命中時選擇攻擊目標的最佳引信,如打擊硬質目標時選用著發引信,打擊直升機時選用近炸引信,打擊面目標時選用定時引信。

「麥卡姆」導彈屬於攜帶型光纖制導反坦克導彈,彈徑147毫米,彈重13,8 千克,系統全重25千克,射程150~5000米。主要用於攻擊主戰坦克和各種裝甲車輛,也可用於攻擊直升機和堡壘工事等目標。導彈系統包括一個內裝1枚導彈的封閉式發射筒和一套發射裝置。發射裝置包括瞄準與控制裝置及電子設備等部件,其上裝有供操作人員使用的各種控制器和顯示器,並與晝夜瞄準具融為一體。發射裝置與導彈的連接通過一個便捷堅固夾實現,它可提供所有機械、電子與光纖的連接。導彈可選擇使用發射前鎖定和發射後鎖定兩種發射模式。使用發射前鎖定模式時,射手通過晝夜瞄準鏡進行監視與目標搜索,選定目標後立即啟動導彈,瞄準鏡成像自動在大約10秒鐘之後轉換為導引頭視頻圖像。射手使用一個兩維按鈕開關將跟蹤器對準選定的目標並發出跟蹤指令,爾後發射導彈。在導彈飛往目標的過程中,瞄準鏡繼續向射手顯示實時視頻信號,使其能對導彈進行人工干預,如變動瞄準點、選擇其他以前沒有發現的另一目標、重新鎖定目標,或者徹底放棄攻擊。使用發射後鎖定模式時,射手選用提升彈道發射導彈。一旦導彈達到彈道中段高度,導引頭向下傾斜以便獲得最佳地面搜索區。當目標或目標區確定後,操作手將會看到導引頭實時視頻圖像,然後將跟蹤器對準選定目標,下達跟蹤指令。此後的操作過程與發射前鎖定模式一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甲車輛專家劉曉峰 的精彩文章:

先放一排竄天猴——不可或缺的多管火箭炮
消失在我身邊的日軍坦克
坦克的信息化體現在哪
指北針的正確使用方法

TAG:裝甲車輛專家劉曉峰 |

您可能感興趣

傳統玉雕的新變化
荷蘭科學家用顏色變化的石墨烯泡沫打造「機械像素」
腦糖原分布變化可視化技術問世
孫悟空變化技術的特色和缺陷
「福特」號航母擁有電磁彈射器以及搭載新型艦載機、激光武器等革命性變化。
新研究揭藍鯨為何體型龐大:氣候變化導致「跳躍進化」
蘭大微變化 浴室換新裝
如何升華智慧:體察微妙的變化規律
加蓋郵票:因加印技術,刷色變化、字體變化成為珍郵
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風險分析關鍵技術探索
美軍在研究能導致地球氣候環境異常變化的氣象武器也稱末日武器
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帶來什麼變化
製造業升級之路:辨清勞動力供給三大「新變化」
棒式運動的花樣變化技巧
氣候變化使智利遠古木乃伊變「黑泥」
軍事歷史更改與變化
永恆的變化
藍鯨為何體型巨大?研究稱氣候變化導致
新發動機技術引領潮流射程威脅美國,半島局勢因它而會有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