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嘗小吃 品文化——南京篇

嘗小吃 品文化——南京篇

嘗小吃 品文化——南京篇




南京別稱金陵,瀕臨長江,是個依山傍水、資源豐富的古城,它與北京、西安、洛陽三座城市共同稱為中國四大都城。悠久的歷史大多與悠久的美食文化相伴,同樣南京也是如此,與它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相應映襯的,還有著豐富多彩的美食文化。


南京小吃從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可以算是中國四大風味小吃之一。南京的小吃可是全國聞名,凡是到了南京的人都要去夫子廟和獅子橋兩個地方的美食街走一走,那裡的小吃不但品種繁多,而且風味獨特,足可以讓走在街上的人眼花瞭亂,不知從哪裡下嘴。


為了能夠盡情享受這品種繁多的各色南京小吃,我們先從有好聽名子的小吃說起吧。南京人做什麼總會講個說頭,小吃的名字也常常與歷史有關聯。像如意回鹵干、狀元豆這些個聽起來就能讓人猜到幾分故事的好聽名子,你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嘗一嘗呢?

如意回鹵干,這個小吃的傳說是因為朱元璋在宮裡吃膩了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宮,在街上看到一家在賣油炸豆腐果,色澤金黃,十分有食慾,他拿出了一錠銀子給了店主,要求加工一碗炸油豆腐果給他吃。店家一看是一錠銀子,連忙將炸油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中,加入少量豆芽與調味料一起同煮。因為在煮油炸豆腐時加入了豆芽,外形遠看如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此叫如意回鹵干,朱元璋吃了連連叫好,以後這道小吃就叫如意回鹵幹了


製作如意回鹵干需要準備豬骨頭、黃豆芽、炸豆腐、胡蘿蔔和木耳。先將豬骨頭經過長時間燉煮熬成濃湯,再將黃豆芽在沸水中焯過後撈出,與木耳和炸豆腐(豆腐果)放入骨頭湯中煮制幾分鐘,使得豆腐果變軟入味後,再放入胡蘿蔔,最後用鹽調味,這道如意回鹵干便輕輕鬆鬆上桌了。


骨頭湯中富含鈣質和蛋白質,營養豐富,又加入了豆腐和豆芽,葷素搭配,是一道老少皆宜的小吃。

嘗小吃 品文化——南京篇


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小吃,叫狀元豆,這個小吃的名子也有著一個典故。據說是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家境貧寒的秦大士,每天讀書用功到深夜,媽媽看到孩子讀書辛苦,但苦於家中沒有什麼錢,便用黃豆加上紅曲米和紅棗一起煮,煮好後盛到碗中,方便孩子餓的時候吃,以勉勵他好好讀書,考上狀元。後來秦大士真的中了狀元,他吃的那碗豆便叫做了狀元豆,狀元豆也因此而得名。


製作狀元豆也很簡單,主要材料有黃豆、紅棗和水發筍。先將黃豆提前浸泡在水中,泡至兩倍大小,然後倒入鍋中加入適當的清水,在鍋中放入兩個八角,用大火煮開,開鍋後改為小火,大約煮上一個小時左右。然後加入少許的紅曲米、醬油、料酒、鹽和五香粉,再放入紅棗和水發筍,最後用大火收汁即可。


五香味的黃豆入口噴香,軟嫩適中,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住嘴。在南京,有句話是「吃了狀元豆,好中狀元郎」,這其中的意思就是讓大家在品嘗這好吃的五香豆的同時,再討個吉利吧。黃豆營養價值很好,但多食容易產氣,故胃脹消化不好的人群要盡量少食,身體健康的人晚上食用時也要減量。


剛才說的是兩種名稱很特別的小吃,接著就再說的全國知名的小吃吧。


南京人都非常喜歡吃鴨子,所以南京也有「鴨都」之稱。南京人不光喜歡吃鴨肉,就連鴨內臟他們也會很好地利用起來做為美食來吃。簡簡單單的食材,經過他們的手隨便做做就是一道流傳到各地特色小吃。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在大街小巷都隨處可見,而且還是全國有名的一道南京風味小吃——鴨血粉絲湯。


鴨血粉絲湯中的鴨雜細細的,粉絲滑溜溜的,喝一口湯,吸一口粉絲,咬一口鴨血,即營養又美味。


如此好吃的鴨血粉絲湯製作起來並不複雜,主要準備鴨湯和粉絲。輔料有鴨內臟(鴨血、鴨胗、鴨腸、鴨肝)和豆泡。首先將粉絲和豆泡放入開水中煮一分鐘,在煮食材的空當取一個空碗,在碗中放入少許鹽,再把燉煮好的鴨湯倒在碗中,此時粉絲和豆泡也差不多煮好,一起放入碗中,潑上鴨血、鴨胗、鴨腸、鴨肝,最後上面撒上香菜、香蔥和花生米,一碗美味的鴨血粉絲湯就完成了。叫一碗鴨血粉絲湯,再來上一屜小籠包,那一定是一頓即可口又吃得飽的美餐了。


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子的所有美味囊括其中,鴨肉的蛋白質含量較高,而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因鴨肉性涼,脾胃陰虛、容易腹瀉者忌用,內髒的食材膽固醇的含量較高,心腦血管人群要適當食用,不易過多。

南京小吃的品種之多是眾所周知的,不管什麼時候,美食街上的小吃攤上都會有許多人,其中將八套秦淮風味名點小吃正式命名為「秦淮八絕」。其中的一種小吃,也正是「秦淮八絕」中的一絕——什錦豆腐澇,也就是咱們所謂的豆腐腦,南京話叫:「都不老」,看來吃了這裡的豆腐澇還能變得年輕呢。


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佐料豐富,豆花與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餘種佐料相配,不單單是顏色漂亮,口味也變得醇、濃、香,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這便是南京的這道豆腐澇與其它地區的豆腐腦的區別所在。


除了上面提到的佐料,其實我們自己在家製作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偏好添加喜歡的食材,這樣可以使豆腐澇的口感更加豐富。需要準備的主要材料是嫩豆花和澱粉(薯粉),還要準備一些粉絲、應季或喜歡的蔬菜、大頭菜(或榨菜)、炸好的花生碎、油辣椒、蔥花、煮好的牛肉絲或雞絲、味精、醬油、香油和醋。先將蔬菜和大頭菜切成碎丁,然後將少量澱粉加水製成水澱粉,注意水澱粉不要過稀。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用大火燒開,水燒開後慢慢沿鍋邊倒入水澱粉,邊倒邊攪拌,目的是不讓水澱粉結成塊,繼續用大火燒開,然後再將嫩豆花用鏟子削下薄薄的一層,放入燒開的澱粉糊中,再一次燒開後就可以了。取一空碗,倒入適量的醬油、味精、油辣椒和醋,舀上剛剛煮好的豆花澱粉糊,再放入焯熟的粉絲,在上面撒上蔬菜、大頭菜、碎花生米、雞絲和喜歡的食材等等,一碗材料豐富的美味豆腐腦就做好了。除了豆腐是蛋白質含量十分豐富的一種營養食材之外,其中又加入了適當的蔬菜和肉類,營養更加全面,適合各類人群食用。


著名的文學家朱自清先生遊歷南京後,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痕迹,……」這樣說來,吃小吃也變成了一種文化的熏陶,想必這就是小吃的魅力,它不但可以拉近與歷史的距離,還可以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感覺,這就是南京的小吃,絕對的小吃。


聲明:本刊原創內容,謝絕轉載。


《大眾健康》雜誌


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


為您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健康科普


掃描以上二維碼,或微信關注"大眾健康雜誌"


每日為您推送健康知識純乾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乙肝帶毒者多不會變成乙肝
關鍵詞:胃病 癌變
胸痛似心梗?原來是胃食管反流
讀者 急與慢
科學家比蚊子更聰明

TAG:大眾健康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嘗小吃品文化——北京篇
嘗小吃 品文化——內蒙古篇
嘗小吃,品文化——蘭州小吃
茶道|閩南茶文化的精華
漢服文化品味香道文化
茶文化之 南宋青瓷茶碗
草原文化精品亮相北京
感受中國茶文化魅力 走進雲南茶文化博物館
茶杯上的越南文化
河南的酒桌文化!
老北京旗人的茶文化
日本京都飲食文化與菜品介紹
飲食文化 潮州小食大名堂
北京 文化古城的京腔京韵
古代飲茶文化 蘇廙與《十六湯品》
茶道 亞洲茶文化
品讀古代茶具里的茶文化
浙江舟山舉辦佛茶文化節 茶客席地品茗
讀貴州省文化館藏品集萃之《刺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