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眾所周知,高血壓是五大慢病之一,是嚴重危害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最常見疾病之一。在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中,70%的腦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與高血壓有關,因此,避免高血壓診療中常見誤區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切入點。


老人血壓高點兒沒關係


不少人誤以為隨著年齡增長,血壓隨之增高是一種生理現象;認為年齡越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相應越高,這一錯誤認識在老年人群中尤為突出。美國《2014年成人高血壓管理指南》明確指出:60歲以下人群血壓目標值為140/90mmHg;在≥60歲的一般人群中,收縮壓≥15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時,就應開始藥物治療,而目標是將血壓降至收縮壓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輸液治療高血壓


很多患者都想依靠輸幾天液降壓,這是不正確的。除了高血壓急症這類嚴重情況需要靜脈給葯降壓治療外,一股的高血壓是不需要輸液治療的。有的患者認為輸液能活血化瘀,改善循環,預防血栓,其實短暫輸液對長期預防血栓是沒有意義的。

保健品能治高血壓


許多患者認為西藥不良反應多,不願意長期服用,而希望用非藥物方法完全代替藥物治療。目前全世界尚沒有哪一種保健品、儀器、藥物能夠根治高血壓。如果有新的治療方案,在大型三甲醫院一定會及時出現,而不會以偏方形式在民間出現。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沒有癥狀,血壓就不高,更不需要治

世界衛生組織稱高血壓為「無聲殺手」,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是沒有癥狀的。但高血壓患者無論有無不適,都容易發生腦卒中、心臟病或腎功能不全。治療高血壓重要的是控制血壓,以減少長期高血壓對心、腦、腎和血管等重要靶器官的影響。因此建議年齡>18歲、無高血壓病史的成年人,每2年測1次血壓;35歲以上每年測1次;對易患人群(血壓在130~139/85~89 mmHg、肥胖、長期過量飲酒、有高血壓家族史者),建議每6個月測量1次血壓。如果已有高血壓,測量的頻率就要更高。


血壓降得越低,對身體損害越小


血壓並不是越低越好。目前認為降壓存在「J形」曲線,即過度降壓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可能會引起心臟和大腦等重要臟器缺血。據美國《2014年成人高血壓指南》建議,小於60歲的普通高血壓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礎上啟動藥物降壓的界值是140/90 mmHg,降壓目標也是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血壓降得越快越好


有些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擅自加倍服藥或數葯並用來降壓,數天內血壓大幅度下降,殊不知降壓過快可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乏力,甚至誘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應根據病情在數周至數月內(而非數天)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年輕、病程較短的高血壓患者,降壓速度可快一些;但老年人、病程較長或已有靶器官損害或併發症的患者,降壓速度則應慢一些。


在醫院比在家測血壓更准


許多患者認為,在醫院裡醫生量的血壓比較准。其實血壓是動態變化的,與身體所處的狀態有關,每時每刻都可能是不一樣的。診室血壓、家庭自測血壓、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的數據都很重要,可以提供更多信息,相互補充。專家推薦在家中應用經國際標準化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進行測量,不推薦腕式或手指式血壓計。此外,無論在診室或家中測量血壓,均應保持安靜坐位休息5分鐘以上,排空大小便,避免聊天、吸煙、情緒激動等。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老年人脈壓大,怎麼降壓


有的患者收縮壓高一些,如血壓170/70 mmHg,想讓醫生給開一些降低收縮壓的葯,這種情況在老年患者中十分常見。通常,收縮壓在進入中年後會持續升高,舒張壓則在進入老年後逐漸下降。因此老年患者會出現「高壓高、低壓低」的現象,這被稱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許多患者詢問能否只降收縮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血管僵硬是不可改變的。


那麼,這種情況下是否還一定要把收縮壓降到150或140mmHg以下,這就需要結合舒張壓的情況,應避免舒張壓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降壓藥吃多了影響肝腎功能


有人認為「是葯三分毒」,降壓藥能不吃盡量不吃,必須吃則盡量少吃。雖然絕大部分降壓藥都是經肝臟代謝和腎臟排泄的,但這並不表示對肝腎功能都有損害。其實,批准上市的藥品都通過嚴格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評估,在推薦使用劑量範圍之內都無明顯肝腎毒性。相比高血壓致殘、致死的嚴重後果而言,服用降壓藥物利遠大於弊,「病遠比葯危險」。


長期用藥可耐葯


有些人用藥一段時間,即使血壓穩定,沒有不適,也擔心耐葯,要求換藥。其實,與抗菌葯不同,長期服用降壓藥發生耐葯的可能性較小。有些患者開始服用藥物有效,一段時間後血壓控制不如以前,多是因病情進展所致,這時應請醫生根據個體情況添加或更換藥物。在血壓控制良好的狀況下強行換藥意味著要重新摸索合適的劑量,血壓在一段時間內會不穩定。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吃了葯就不用改變生活方式


部分患者認為,得了高血壓病後,只要堅持長期、規律服藥就萬事大吉了。其實高血壓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造成的,治療也是綜合的,改變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缺一不可。不良生活方式不加以控制,會繼續損害血管,加重高血壓。改變生活方式才是對高血壓病因的真正治療。


太早用藥以後會無效


部分患者認為,降壓藥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如果現在癥狀不重就不要用藥。這種想法非常危險。相反,血壓控制得越早,越能預防心、腦、腎受到傷害,其遠期的預後就越好。如果等到這些臟器出現了併發症,就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遠離高血壓診療中的常見誤區



吃什麼葯好


有些人常從病友或廣告中得知哪些降壓藥更好,並貿然採用,這是很危險的。國內外高血壓指南均建議應用長效作用平穩降壓的藥物,能把血壓平穩控制到靶目標以下就是好葯。高血壓患者往往合并冠心病、心衰、腦血管病、腎功能不全及糖尿病等,應用降壓藥的同時,也需兼顧治療這些病,這是選擇降壓藥的基本原則。醫生會根據每個患者具體情況,為其量身定製個體化的處方。因此遵醫囑才是最重要的,「別人的好葯」未必就是「你的好葯」。


憑感覺服藥,不定期複查


許多高血壓患者服用降壓藥後,不定期測血壓,僅憑自我感覺服藥,一旦有頭暈、頭痛、肢體麻木等癥狀時就加大藥量;只要沒自覺癥狀,就以為血壓已降低了就不管了,忽視血壓監測。殊不知,不監測血壓,盲目服藥,不僅不能控制血壓穩定,還可使病情惡化,誘發心腦血管疾患。高血壓患者應堅持定期對血壓進行監測並記錄:初期服藥者,可1天測2次血壓;血壓穩定後每周測1天,必要時做24 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有利於醫生更為準確地指導用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指南雜誌 的精彩文章:

藜麥,你知道嗎?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是真的嗎?
打噴嚏用手捂住口鼻?錯,千萬別這麼教孩子
餐廳點菜如何既營養又美味

TAG:健康指南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高血壓診療中常見的誤區都有哪些?
高血壓診療常見問題解答,全國高血壓日
過敏性紫癜的診療誤區
高血壓怎麼控制 看看中國和加拿大高血壓診療指南
4種治療白血病的常規療法介紹 避免患者踏入診療誤區
航海常見疾病的診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疼痛科常見疾病診療常規,請收藏!
過敏診療亂象
中美團隊開發無創血檢高效診斷肝癌,有望運用於其他腫瘤診療
不孕不育中的「過度診療」
腫瘤標誌物在消化道腫瘤性疾病診療中的臨床價值
兒童缺鐵性貧血診療進展
中醫診療: 膽脹的病因、癥狀及治療!
醫師養成計劃:高血壓診療攻略
直腸癌的預防與診療
祝諶予診療糖尿病(三)突出氣血辨證,開創活血化瘀法治療的先河
如何判斷帕金森病診療水平的高低,從技術角度來分析
耳穴貼壓——中醫特色診療保健方法,效果棒棒噠!
骨質疏鬆:擴大治療指征會導致過度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