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日文名翻譯成中文不音譯,中文名譯成日文卻需要?

為什麼日文名翻譯成中文不音譯,中文名譯成日文卻需要?

為什麼日文名翻譯成中文不音譯,中文名譯成日文卻需要?



日本、韓國在讀現代中國人名、地名時採用普通話音譯而不是漢字音讀(稱為「現地音主義」),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趨勢。與此相對,日本、韓國之間,則一直都採用現地音主義,按對方語言的讀法來讀人名、地名。

從好的方面說,現地音主義體現了「名從主人」的尊重,而且在口頭交流時各國人對同一個人或地方的稱呼一致。但是,現地音人為地割裂了「漢字」這一三國間的紐帶。


如果要追究日本、韓國對於中國的現地音主義的起源,我有如下猜測:


在日本方面,日語中漢字的讀法很多,一般都有音讀、訓讀兩種,有不少詞還有特殊讀法,這就導致漢字與讀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比較弱。當日本人接觸到中國的人名、地名時,可能不太容易確定該怎麼讀,於是就乾脆音譯普通話,作為跟音讀、訓讀並列的第三套讀法。這種讀法除了用於人名、地名外,在菜名和麻將術語中也很泛濫(我跟 @鍾音 稱之為「麻讀」)。


韓國的情況則比較簡單:近幾十年學校不教漢字了,大部分韓國人根本不認識漢字,也不關心中國的人名、地名用漢字怎麼寫,所以你怎麼讀,我就怎麼讀。

中國對於日本、韓國的人名、地名,一直是不管其讀音,而是用漢語發音來讀它們的漢字寫法,沒有漢字寫法的也要創造一個漢字寫法。這是因為中國人對漢字十分熟悉,而漢字與讀音的對應關係也深入人心。中國不同方言區的人,是靠共同的漢字來指代同一個人或地方的,而各自的讀法則不同。對於日本、韓國的人名、地名的讀法,是這種處理方法的自然延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氣象站統計的閃電次數怎麼得到的?怎麼界定一次?
作為婦產科男醫生,我來說說衛生棉條
種花師高階版,讓唐玄宗龍顏大悅,打賞千餘兩
確實出了點 bug,但 15 年大腦研究並不會付諸東流
洪水可以被精確地預報嗎?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部動漫 中文版配音好評超日文版
這些日本的中文翻譯、中國的日文翻譯簡直都錯的辣眼睛!
《血污:夜祭》聲優陣容確認 日文語音錄製完成
日語跟中文是同一個語系么?日文發音跟很多中國詞語類似?
《東京迷城》日文文本量126萬字 英文翻譯已完成
9 個超美卻找不到中文對應的日文單詞
邂逅日文版《我們仨》
蔡英文拜年不用中文卻用日文,結果她的推特被罵炸了!
金圭鍾發首張個人單曲 為韓文版和日文版推出
《數碼寶貝:黑客記憶》中文版將於日文版同步發售
《數碼寶貝:黑客記憶》中文版將與日文版同步發售
這首日文歌被寫成中文版後,被中國人廣為流傳,堪稱世界唯一
日文版《千千闕歌》,這才是真正的原唱
有聲日文繪本│臭粑粑
中日文對照:趣味日語小故事
word天,原來這些日文歌翻唱成英文也這麼好聽!
英文相較日文和漢子是不是一種比較低級的文字?
攻略日文歌曲,会这6句就够了
有聲日文漫畫 花